皮膚上出現肉瘤狀突起,該怎麼辦?-皮膚科

分享到:

這是肉瘤嗎??


我的脖子長了一些東西,一小顆的肉突起,捏了不會痛,但拔不掉,也有時發現它自己掉了,變成一點紅紅的,沒幾天就消失,但別的地方又會長出來,不止脖子,連胸前也長,這是什麼?有什麼影響嗎?



小豪,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00/11/15

鄭麗楨 醫師回覆-皮膚科


有可能是〝疣〞或是〝軟纖維瘤〞。
疣是病毒傳染,所以會越長越多,身體對此病毒的免疫力夠的話,是會自行脫落痊癒的,但大約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甚至更久,積極一點的話可用冷凍療法或外用藥水加速其脫落。
軟纖維瘤是皮膚上的贅生物,是良性腫瘤,祛除主要是為了美觀上的需求,可用切除、冷凍、電燒或雷射方式除去。
建議您請皮膚科醫師為您做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較為妥當。



回覆日期:2000/11/15

彙整補充說明


根據您描述的情況,您在脖子和胸前出現的肉瘤狀突起,可能是良性皮膚腫瘤,如軟纖維瘤(又稱為皮膚纖維瘤)或疣。
這些突起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且有時會自行消失,這些特徵與您所描述的情況相符。


軟纖維瘤
軟纖維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通常呈現為柔軟的肉色或棕色小突起,常見於頸部、腋下、胸部等部位。
這些腫瘤通常不會引起疼痛,且不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
雖然它們是良性的,但如果外觀上影響到美觀,或是因摩擦而造成不適,則可以考慮進行去除。
去除的方法包括冷凍療法、電燒、雷射或手術切除。



疣則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的皮膚病變,通常呈現為粗糙的突起,可能會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出現,並且有傳染性。
若您的突起是疣,則可能會隨著時間增多。
身體的免疫系統有時能夠自行清除這些病毒,但這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
若想要加速去除,可以考慮使用冷凍療法或外用藥物。


影響與建議
雖然這些肉瘤狀突起通常是良性的,但如果您發現它們有變大、變色或出現其他症狀(如疼痛、出血等),建議您儘快就醫。
皮膚科醫師能夠通過檢查確定這些突起的性質,並提供適當的治療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皮膚衛生,避免過度摩擦或刺激這些突起,並定期檢查皮膚的變化,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您有家族史或其他皮膚病變的情況,則更應該定期進行皮膚檢查。


總結
您所描述的肉瘤狀突起可能是軟纖維瘤或疣,通常不會對健康造成重大影響,但建議您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專業診斷與建議,以確保這些突起的性質是良性的,並根據需要進行適當的治療。
保持對皮膚變化的關注,及早就醫是維護皮膚健康的關鍵。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頭暈想吐症狀的原因及改善方法?


早上要起床但是賴床的時候,一翻身就會短暫的頭暈,並且覺得有點想吐。起床之後,站在床邊低頭整理棉被的時候,整理著整理著就突然覺得天旋地轉,並且覺得肚子裡的食物快吐出來了。頭暈完之後想休息,但不管坐著躺著都覺得不舒服,坐著的時候覺得想吐,躺著的...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您好, 根據您的描述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首先要考量,症狀特徵為持續幾秒鐘的暈眩,和頭部姿勢的改變有關,像是彎腰、後仰、躺下,起床、翻身及突然轉頭等動作皆有可能會引起昡暈,可能會伴隨著噁心、嘔吐、心悸、冒冷汗及無力感等症狀。發生的原因大多不明...

頭暈想吐症狀的原因及改善方法-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部病毒疣治療:冷凍、電燒或雷射??


醫生您好大概半年-一年前手上有長一顆疣但前三個月才去開始治療使用的是冷凍治療+塗抹康言軟膏幾乎每個禮拜都有打,每次都有結痂脫落, 但都沒好, 反而還擴散了...(雖然中間有幾次是自己手很癢的硬把他摳下來...)現在兩隻手指指甲旁各有一個總共...


吳育欣 醫師回覆-皮膚科
1.冷凍治療仍是首選2.沒有實際看到病灶無法確定。3.這我不清楚4.有可能喔

手部病毒疣治療:冷凍、電燒或雷射?-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鼻翼肉瘤與皮膚凸起:治療與預防方法?


哈囉吳醫師~在我的鼻翼臉頰交接處有一個凸起直徑0.6mm圓形肉瘤(不知道是什麼)有記憶時就有了,以前上面還有一點黑痣,現在痣退了,倒是長些粉刺,按壓不會痛,就像多的一塊肉。但是最近感覺它變得飽滿了,拍照起來會變更凸更明顯,而且臉上還有兩處皮...


吳育欣 醫師回覆-皮膚科
1.不確定,有可能是疤痕。2.要看,也許可以考慮雷射去除。3.沒看到病灶,無法確定是甚麼問題。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皮下發現類似瘤物體,是否需要就醫??


三個月前我在我的右臉頰近耳朵的皮膚下摸到一顆約直徑1cm類似肉瘤的東西,不會痛且會跑動不知是否有問題?此外,我在我的右小腿中間偏側面的皮膚下有個直徑約2cm類似瘤的東西,發現約三年,平常站著時無異樣且看不出來也摸不太出來,但蹲下來時就發它突...


李俊德 醫師回覆-外科
Way先生您好:在臉頰及小腿發現的會移動的皮下腫瘤,一般為皮下囊腫或脂肪瘤一類的良性腫瘤,若是有情況改變(如大小,症狀),仍建議找醫師確認.謝謝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