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長滿類似痘痘顆粒,是什麼皮膚病?如何治療?-皮膚科

分享到:

我的手臂上長滿了痘痘...?


醫師你好:我的四肢(包括上臂後面、大腿內外側、小腿肚)都長滿了類似痘痘般顆粒,可是又不像是青春痘,因為已經好幾年了是青春痘也該好了吧...有的摸起來有一粒粒的感覺,有的好像是疤痕...有沒有辦法根治呀?
不然我都不敢穿無袖或是短褲ㄝ...ㄨㄨ小良



小良,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00/10/05

鄭麗楨 醫師回覆-皮膚科


以小良的年齡、部位與病灶的描述來看應該是〝毛孔角化症〞,這是一種遺傳性的體質,因為毛孔角化所以摸起來會一顆一顆的,毛孔開口塞住了,所以會產生像痘痘又不像痘痘的顆粒,這雖然是遺傳性的病症,但還是可以改善的,維他命A酸或是一些角質軟化劑都可以改善這些小顆粒,但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慢慢的就會覺得皮膚變光滑了。
這時請記得就因為是遺傳性體質所以不擦藥又慢慢變成一顆顆的,或者只有等到老了以後,就會自然消失了。



回覆日期:2000/10/05

彙整補充說明


根據您的描述,您四肢上出現的類似痘痘的顆粒,可能是「毛孔角化症」(Keratosis pilaris),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狀況,通常出現在上臂、大腿、小腿等部位。
毛孔角化症的特徵是毛囊周圍的皮膚出現小顆粒,摸起來有些粗糙,顏色可能是膚色或稍微紅色,並且不會引起疼痛或癢感。
這種情況通常是由於毛囊的角質過度增生,導致毛孔被堵塞,形成小顆粒。

毛孔角化症的成因與遺傳有關,通常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開始出現,並可能持續多年。
雖然這種狀況不會對健康造成直接影響,但由於外觀上的困擾,許多人會尋求改善的方法。

針對毛孔角化症的治療,雖然目前尚無法根治,但有幾種方法可以改善皮膚的外觀:
1. 外用藥物:使用含有維他命A酸(如Tretinoin)或水楊酸的外用藥物,這些成分可以幫助去除多餘的角質,促進皮膚更新,從而減少顆粒的形成。
這類藥物需要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因為可能會引起皮膚刺激。

2. 保濕劑:選擇含有乳酸或尿素的保濕劑,這些成分可以幫助軟化角質,減少粗糙感。
定期使用保濕劑可以改善皮膚的整體質感。

3. 去角質:定期使用去角質產品(如含有AHA或BHA的產品),可以幫助去除死皮細胞,促進皮膚的光滑度。
注意不要過度去角質,以免造成皮膚刺激。

4. 專業治療:如果家庭護理無法改善,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幫助,可能會考慮進行化學去角質、激光治療或其他專業療程。

5. 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的水分攝取,這些都有助於改善皮膚的健康狀態。

最後,毛孔角化症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有所改善,但在此期間,透過適當的護理和治療,可以有效減少顆粒的明顯程度,讓您更有信心穿著無袖或短褲。
如果您對目前的狀況感到困擾,建議儘早就醫,尋求專業的皮膚科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
希望這些資訊能對您有所幫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皮膚常瘀青代表什麼?江醫師解答?


江醫師您好我的皮膚(特別是腳)常會瘀青,有時並未感覺有什麼碰撞,但就會發現青一塊,請問,這代表我的皮膚有什麼問題嗎?謝謝您的回答easter敬上


江哲恩 醫師回覆-皮膚科
有時後,是因為微血管破裂而造成的,大部分的情形是沒有關係的,在醫學上這種情形稱為devil's pinch也即是半夜被小鬼捏了一下,你只要到醫院抽血檢查排除凝血的問題及血小版降低的情形,如果都正常的話,就沒有關係了。祝平安耶穌愛你

皮膚常瘀青代表什麼?江醫師解答-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嬰兒排便次數少是否正常?兒科醫生解答?


醫師你好請問一下..寶寶目前7個多月大.因為是喝配方奶所以7個月要換2階段.本來喝s26換2階段同樣的牌子喝了就會便秘寶寶也都喝不多.現在換雪印差不多喝快一罐了.寶寶每餐都有喝完食慾不錯.也不會便祕.現在問題是每天排便都不多.都一點點的差不...


蕭凱文 醫師回覆-兒科
嬰兒大便一天兩次到兩天一次都屬正常,且大便的質非稀水便或硬便或有血絲或灰白色都大致是正常的,若你寶寶生長發育正常、食慾活動力正常、腹部柔軟無嚴重腹脹,則應無異常。

嬰兒排便次數少是否正常?兒科醫生解答-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腳出現白色疙瘩,可能是什麼皮膚病徵兆??


醫生您好 我的手和腳上會有一粒粒像疙瘩的東西 有點偏白 面積不小 請問這個是什麼症狀>"<很嚴重嗎?


吳育欣 醫師回覆-皮膚科
沒有實際看到病灶無法確定,如果很困擾,請盡速就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腳皮膚出現圓形突起物,會癢且有組織液流出,是什麼原因??


醫師 您好:最近手腳都出現一粒粒.圓形的小小突起物,不是水泡,沒有特別的顏色,會癢,通常是手腳某一區塊出現,不會手腳整片都是,抓破會有組織液流出,請問師生這是什麼證狀?有法可改善嗎?


吳育欣 醫師回覆-皮膚科
看字面描述,沒有實際看到病灶無法確認,建議要讓醫師看過才能知道。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