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不足是否可能引發攝護腺發炎?-泌尿科

分享到:

喝水問題?


醫師請問如果喝水喝太少攝護腺有可能發炎嗎?
因為我一天有時候喝不到幾口因為就算很幾個小時沒喝水也不會渴常常忘記



匿名,10~1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8/03/21

杜時曦 醫師回覆-泌尿科


您好: 應該無關, 但是不喝水的壞處很多,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5/03/25/12-unexpected-reasons-to-drink-more-water/ 可以參考, 祝健康.



回覆日期:2018/03/21

彙整補充說明


喝水不足是否可能引發攝護腺發炎,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首先,攝護腺炎的主要原因通常與感染有關,尤其是細菌感染。
然而,生活習慣和身體狀況也會影響攝護腺的健康,這包括水分攝取的充足與否。

水分對於身體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尿液生成和排尿方面。
當身體缺水時,尿液的濃度會增加,這可能導致尿道和膀胱的刺激,進而引發排尿不適的症狀,如頻尿、尿急或尿痛。
這些症狀有時可能被誤認為是攝護腺炎的徵兆。

如果長期喝水不足,可能會導致尿液濃縮,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
尿路感染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上行感染至攝護腺,造成攝護腺炎。
因此,雖然喝水不足不會直接引發攝護腺炎,但卻可能間接增加其發生的風險。

此外,攝護腺的健康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飲食、運動、作息等。
長時間坐著、缺乏運動、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會使得攝護腺的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影響其功能。
這些因素與水分攝取不足相結合,可能會使得攝護腺的健康狀況惡化。

對於您提到的喝水量不足的情況,建議您可以逐漸增加每日的水分攝取。
即使不感到口渴,仍然應該定時喝水,以維持身體的水分平衡。
一般建議成年人每日應攝取約2000cc的水分,這包括食物中的水分。
可以嘗試設定提醒,讓自己定時喝水,或是隨身攜帶水瓶,增加喝水的機會。

另外,若您有頻繁的排尿問題或其他不適症狀,建議您尋求醫療專業的意見,進行必要的檢查。
醫師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提供更合適的建議和治療方案。

總結來說,雖然喝水不足不會直接引發攝護腺炎,但卻可能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進而影響攝護腺的健康。
因此,保持適當的水分攝取是非常重要的,並且應該注意其他生活習慣的改善,以促進整體的健康。
希望這些建議能對您有所幫助,祝您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治療攝護腺炎:磁波椅與遠紅外線機器的比較?


引述:臺東醫院/泌尿科/許維愷醫師 :阿宏:磁波椅的治療範圍很小,大約從椅子表面向上8-12公分左右,範圍則由中心遞減。一般差不多10公分的圓形有效範圍。不可能作整個骨盆腔的治療,只能作骨盆底的局部治療。原理是利用電磁波產生微小電流,刺激血...


許維愷 醫師回覆-泌尿科
阿宏:你好當然有患者獲得感善。磁波椅是否優於遠紅外線,我不知道。這方面,復健科醫師的經驗比較多。註:我個人沒有使用過遠紅外線相關儀器。所謂雞尾酒療法,並沒有固定的藥物。它指的是根據病情使用多種藥物。比如說:止痛藥+抗生素+肌肉鬆弛劑;止痛藥...

治療攝護腺炎:磁波椅與遠紅外線機器的比較-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泌尿科問題解答:攝護腺炎與尿路感染的區別及飲水建議?


感謝醫師的回答,還有一些情況想請教:1攝護腺炎是否也能透過這次驗尿驗出來?2目前為了預防真的是尿道炎,所以仍然是不停喝水,不停尿尿,搞得我都有些分不清楚我尿尿是因為頻尿還是因為水喝多。3擔心會不會我這樣不停喝水,不停尿尿跑廁所,反而增加膀胱...


杜時曦 醫師回覆-泌尿科
您好: 1)驗尿是參考 無法一定有答案 2)水份在設定的範圍內就可以分別了,每次尿量200cc 以上,每天 2000cc 的尿,只要不到10次小便,3) 流汗不多,除非在烈日工作下的人,一般人水份在2000多就差不多 4) 可能要驗個血糖,...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非性行為下,攝護腺易發炎原因及改善方法?


我沒有性行為過 但想知道為何性行為攝護腺會容易發炎?我一個禮拜都自慰2次還沒發病時 我的確都一直喝糖分飲料 水非常少運動少 坐著的時間都很長 而且經常熬夜請問要如何改善?


杜時曦 醫師回覆-泌尿科
您好: 常見的攝護腺炎仍是性行為傳染病芋, 如果沒有性行為, 機會就不大, 但是如果不喝水,少動,熬夜, 那也會有排尿症狀(尿道不適,頻尿,尿急,尿量少) , 所以建議您生活要改變.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攝護腺發炎的治療與預防方法?


醫師你好:請問攝護腺發炎,因該必免吃什麼東西或多吃什麼會比較有幫助我的醫師是告訴我酸辣酒咖啡,但想請問像是茶飲當中有含微量咖啡因可以嗎?還有巧克力也是西瓜有利尿做用可以吃嗎?我在網路上查到溫水座浴有助於改善是真的嗎?還有什麼方法助於改善的請...


林合興 醫師回覆-泌尿科
123先生:既然你有在治療,應該直接請教你的主治醫師就對啦,我無其他建議。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