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個問題?
1請問耳朵流濃是不是會有異味流出和會黏黏的,耳朵會流濃是什麼原因,才會這樣呢?是不是耳膜有破裂還是耳朵發炎才會這樣啊? 2挖耳朵的時候,看的到耳朵的最裡面嗎?還是看的到外耳道而且啊~要看的到耳朵的最裡面,是不是要用耳鏡或是內視鏡,才會看的到啊? 3如果耳朵一直流濃,沒去看醫生,會怎麼樣呢?那如果有患者,跟我有一樣的情形,你們醫院都是如何幫人家處理的呢?
小咪,10~1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1/02/24
葉大偉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敬覆:A1:造成原因有很多:不一定。
A2:可見外耳道:需用耳鏡或是內視鏡,才會看的到。
A3:一般會建議至耳鼻喉科門診做檢查:依不同病情做處理。
新竹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葉大偉
回覆日期:2011/02/24
彙整補充說明
耳鼻喉科常見問題解答中,耳朵流濃、挖耳朵及其治療方式是許多人關心的議題。
以下針對您的問題進行詳細解答。
1. 耳朵流濃的原因及特徵:
耳朵流濃通常伴隨著異味和黏稠的液體,這可能是由於耳道感染(如外耳道炎或中耳炎)所引起的。
當耳道內的細菌或真菌感染時,身體會產生膿液來抵抗感染,這些膿液可能會有異味,並且質地黏稠。
耳膜破裂也可能導致耳朵流濃,因為當耳膜受損時,內耳的液體可能會流出來,並且這種情況通常伴隨著疼痛和聽力下降。
因此,耳朵流濃的情況不容忽視,應該儘早就醫檢查。
2. 挖耳朵時的視野限制:
在挖耳朵時,通常只能看到外耳道的部分,無法清楚看到耳朵的最裡面。
若要檢查耳道的深層結構,確實需要使用耳鏡或內視鏡。
這些專業的檢查工具能夠提供更清晰的視野,幫助醫生檢查耳道內的狀況,並確定是否存在感染、耳垢阻塞或其他問題。
因此,建議不要自行深入挖耳朵,以免造成耳道損傷或引發感染。
3. 耳朵持續流濃的後果及醫院處理方式:
如果耳朵持續流濃而未就醫,可能會導致感染加重,甚至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如聽力損失、耳道潰瘍或擴散至周圍組織的感染。
長期的耳道感染也可能影響到平衡感,造成暈眩等問題。
因此,若出現耳朵流濃的情況,建議儘早就醫。
在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會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檢查,通常會使用耳鏡檢查耳道,並可能進行耳道清潔以去除膿液和耳垢。
根據檢查結果,醫生可能會開立抗生素或其他藥物來治療感染,並提供相應的護理建議。
若情況嚴重,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如耳道抽膿或手術等。
總之,耳朵流濃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健康問題,及時就醫能夠有效避免病情惡化,並保護聽力及耳道健康。
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夠幫助您更了解耳朵流濃的情況及其處理方式。
若有任何不適,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耳朵流濃:症狀、治療與常見疑慮?
醫師我想問你如果耳朵有流濃要怎麼辦啊!那如果去看耳鼻喉科,他們都是怎樣幫人家處理的啊~那為什麼耳朵流濃乾了之後,耳朵裡的耳屎看起來會是白色的,不是黃色的啊~耳朵流濃是不是會有異味流出和會黏黏的~那如果是耳朵發炎的話,是什麼原因才會這樣呢?是...
胡克信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您好:回覆您的問題耳朵流膿千萬不要忽視它,建議你找耳鼻喉專科醫師做詳細的診治。由於造成耳朵流膿的原因很多,所以治療的方式會因不同的診斷而有差異。耳朵流濃:症狀、治療與常見疑慮-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耳朵流水流膿,疼痛難忍:如何應對耳鼻喉問題??
醫生好:前兩天右耳突然有耳鳴現象,當時不以為意,直到昨日晚上出現疼痛感並且流出黃綠色的液體,並已前往醫院就診。在醫院有抽出些許膿水,現有服用諾快寧、耳復欣與得百利寧。近3個月無感冒生病等情況想請問醫生:1.耳朵有持續積水與腫脹疼痛感是正常的...
鄭爵儀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你好1.持續耳漏代表有細菌感染的情形。2.不建議深入耳朵,可在耳朵外側將流出的分泌物清除及可,3.有可能有相關,4.一般多為暫時聽力下降,感染改善後聽力會恢復,但若反覆發炎就可能造成持續聽力下降。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右耳疼痛、耳鳴及流出黏稠物:耳鼻喉科診斷與治療建議?
醫生您好,起初我的右耳朵只是悶悶癢癢的,所以我就會一直用挖耳朵的去挖,可是有幾次都挖到流血,可是慢慢的越來越養,現在就像耳鳴一樣還是會養而且挖的時候會有水而且挖出來的東西都是黏黏的感覺很像有東西沾到水一樣,現在變的很痛而且悶悶的感覺像耳鳴一...
鄭爵儀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Hi:您好,有可能是外耳道炎,若已經很痛且悶塞感,可能已經有細菌感染,建議就醫檢查並且使用藥物治療。祝平安健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鄭爵儀敬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挖耳朵後耳朵腫脹該如何處理??
醫師您好,近期因挖耳朵時不小心弄傷右耳,目前沒有發燒吞嚥也沒有不適,但觸碰耳朵附近就會感覺一陣陣抽痛跟搔癢,戴耳機時也會明顯感覺到裡面輕微腫脹、以及有些微透明液體從耳朵分泌出來,請問因為疼痛還不至於到難以忍受的狀況,會建議要至耳鼻喉科就醫擦...
鄭爵儀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Hi:您好,常見與外耳道發炎有關,若有分泌物可能為細菌感染,若症狀持續未改善或疼痛加重,建議至耳鼻喉科就醫檢查並藥物治療。祝平安健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鄭爵儀敬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