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側髖臼閉鎖性骨折開刀後小腿下半部無知覺是為何??
沈主任您好.媽媽因車禍造成左側髖臼閉鎖性骨折(醫生説有粉碎性骨折).腹部下背及骨盆之血管損傷.左側肱骨上端閉鎖性骨折.開刀前左腿是完全有知覺的.開刀後小腿ㄧ半以下至腳趾頭是麻.完全無知覺.醫生說明是開刀時有挑到坐骨神經線影響力的.想請問這是醫療疏失嗎?
媽媽會變成小腿以下永久癱瘓嗎?
還是在多久的時間內復健會回復呢?
非常謝謝主任撥冗詳閱~
M,30~39歲女性,詢問日期:2024/06/29
沈柏銓 醫師回覆-骨科
網友 您好媽媽髖臼骨骨折術後感到下肢麻木 可能是坐骨神經麻痺因為骨折處接近坐骨神經 手術時容易拉扯到 造成神經麻痺一般來說 神經若受到刺激或受損 恢復要一段時間 通常要三個月 甚至更久若沒有明顯損傷到神經 通常會恢復祝 健康沈栢銓 敬上
回覆日期:2024/06/29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根據您提供的情況,您的媽媽在髖臼骨折手術後出現小腿無知覺的情況,這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問題,涉及到手術過程中可能對神經造成的影響。
首先,手術後出現麻木或無知覺的情況並不罕見,尤其是在涉及到髖關節和下肢的手術中,因為這些部位的神經結構相對密集,且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對神經造成壓迫或拉扯。
在您提到的情況中,醫生指出可能是因為手術時影響到坐骨神經。
坐骨神經是人體中最大的神經之一,負責下肢的感覺和運動功能。
如果在手術過程中,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或拉扯,可能會導致麻木、無知覺或其他神經功能障礙。
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神經損傷」,而這並不一定是醫療疏失,因為在手術中,醫生會盡量避免對神經造成損傷,但有時候由於手術的複雜性,仍然可能發生意外。
至於您的媽媽是否會永久癱瘓,這取決於神經損傷的程度和恢復的情況。
一般來說,神經如果只是受到輕微的壓迫或拉扯,通常會在數週到數月內逐漸恢復。
根據醫學文獻,神經的恢復時間可能需要三個月甚至更長,具體情況因人而異。
如果神經損傷較為嚴重,則恢復的可能性會降低,甚至可能導致長期的功能障礙。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您媽媽儘早進行復健治療,這可以幫助促進神經的恢復和改善下肢的功能。
復健科醫師會根據她的具體情況制定合適的復健計畫,包括物理治療、運動訓練等,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少肌肉萎縮,並促進神經的再生。
最後,若您對手術的過程或結果有疑慮,建議您可以尋求第二意見,找其他專業醫師進行評估,這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您媽媽的情況,並獲得更具體的建議和治療方案。
希望您的媽媽能夠早日康復,恢復正常的生活功能。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小腿麻木不適:可能的神經問題?
今天從椅子上做起來之後發現小腿前面有一塊地方沒去動的話沒怎樣 但是只要動一下會覺得有點麻麻的 持續很久 一整天都這樣 請問是怎麼了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您好 根據您的描述您的症狀可能要考慮周邊感覺神經受到壓迫。一般來說神經壓迫或是受傷可用藥物: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維他命B等可減輕麻木、疼痛等症狀。復健治療:熱療、電刺激等可減輕麻痛。建議您可以找神經科或是復健科醫師討論及治療祝您身體健康 平安...小腿麻木不適:可能的神經問題-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皮膚科醫生解答:燙傷水泡四大問題全解?
醫師你好,我上禮拜被熱水燙傷,今天去診所看醫師,他說這種情況太晚來了並且現在戳破水泡沒有意義(原因忘記了),且多少一定會留疤,他是希望我的水泡能夠自己消下去然後結痂。因為我有些問題忘了問,所以在這裡請教醫師。1.最大的水泡(長3cm,高0....
吳育欣 醫師回覆-皮膚科
1.有水泡至少都是二度,嚴重度需看到病灶才能判斷。2.要看水泡大小。3.如何處理須看傷口狀況,如果有感染,不能貼人工皮。4.一般需使用紗布保護。5.需視傷口實際狀況。我的建議是直接給醫師看。皮膚科醫生解答:燙傷水泡四大問題全解-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髖關節置換手術後左小腿失去知覺及神經傳導異常檢查結果分析?
我在去年11月14日作左側髖關節置換手術,手術後就發現左腿小腿後側自膝蓋以下至腳踝部分沒有知覺,觸摸感覺像是隔了一層很厚的東西,而且沒有知覺所以麻麻的。小腿後筋非常而且僵硬,腳掌無法往上翹,往下翹是可以的,腳踝腫脹。醫師在今年二月22日安排...
陳永學 醫師回覆-骨科
您好依來信所言, 肌電波檢查顯示:(1) a left sciatic neuropathy (1) 左側坐骨神經病變(2) coexisting a relatively chronic lumbosacral radiculopat...>>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股骨截骨手術後小腿失去感覺,是否應就醫神經科??
醫師您好我於去年9月初進行股骨截骨手術至今已經四個月了。手術後我經常感覺小腿有觸電的感覺,而且小腿對於外在的刺激並沒有感覺,不論冷熱痛覺都感覺不到,曾經在回診時問過主治醫師,但他說他沒辦法解釋這個問題,我是不是應該到神經科做檢查呢?還是再觀...
高春得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建議直接先至神經科進一步看診與安排相關檢查。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