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蕁麻疹:症狀、原因、預防與是否傳染性?-皮膚科

分享到:

蕁麻疹?


請問蕁麻疹的症狀,以及發病的原因及如何預防,另外此種疾病有傳染性嗎?



fred,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05/03/02

黃瑞雲 醫師回覆-皮膚科


蕁麻疹的病灶為一過性(暫時性)膨疹,24小時內會消失或移動位置。
是一種免疫反應,原因族繁不及備載,有很多病患找不到原因,故不一定能預防。
沒有傳染性。



回覆日期:2005/03/02

彙整補充說明


蕁麻疹(Urticaria),又稱為尋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上出現紅色的膨疹,伴隨著劇烈的癢感。
這些膨疹通常會在24小時內消失或移動位置,並且可能會在不同的部位反覆出現。
蕁麻疹的症狀包括:
1. 膨疹:皮膚上出現紅色或白色的隆起,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可能會合併成更大的區域。

2. 癢感:大多數患者會感到強烈的癢感,這是蕁麻疹最明顯的特徵之一。

3. 刺痛或燒灼感:有些患者可能會感到刺痛或燒灼感,尤其是在膨疹的部位。

蕁麻疹的發病原因非常多樣,常見的原因包括:
1. 食物過敏:某些食物如海鮮、堅果、牛奶、蛋類等都可能引發蕁麻疹。

2. 藥物過敏:包括止痛藥(如阿斯匹靈)、抗生素等。

3. 感染:如感冒、牙周病、腸道寄生蟲等。

4. 物理因素:如壓力、陽光、溫度變化、運動等。

5. 環境因素:如花粉、動物毛髮、灰塵等。

由於蕁麻疹的原因多樣,很多患者在就醫時無法確定具體的過敏原,因此預防措施也相對困難。
以下是一些預防蕁麻疹的方法:
1. 避免已知過敏原:如果已知某些食物或藥物會引發蕁麻疹,應該避免攝取或使用。

2. 記錄飲食和症狀:對於慢性蕁麻疹患者,建議記錄飲食日記,找出可能的過敏源。

3.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和良好的心理狀態都有助於減少蕁麻疹的發作。

4. 注意環境衛生: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避免接觸可能的過敏原,如花粉和動物毛髮。

至於傳染性,蕁麻疹本身並不具傳染性。
這意味著蕁麻疹不會通過接觸或空氣傳播給他人。
它是一種免疫系統對某些刺激物的反應,而不是由病原體引起的感染。
因此,您不必擔心會因為接觸到蕁麻疹患者而感染此病。

最後,蕁麻疹的治療通常包括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來緩解癢感和減少膨疹的出現。
在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開立類固醇以控制嚴重的過敏反應。
對於慢性蕁麻疹患者,可能需要長期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來控制症狀,但這並不意味著必須終身服藥,具體情況應根據醫生的建議來決定。

總之,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反應,雖然可能會影響生活品質,但透過適當的預防和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症狀。
若有持續不適,建議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尋麻疹治療:內服與外用藥膏介紹及建議?


黃醫生您好:前不久被醫生診斷為尋麻疹..有開內服藥和外用藥膏,想詢問說(ZAT)ATIZEN (KETOTI 1.00 TAB 每日3次)(TEL)TELDEN (PANTAD 1.00 TAB 每日3次)OG2(ANTIHISTAMINI...


黃瑞雲 醫師回覆-皮膚科
其實你不用這麼緊張,也不一定要去大醫院。就算當場解釋你可能也霧煞煞,就像對一個從未下廚的人用口頭解釋一道菜怎麼做一樣。他開的是抗組織氨或類似作用的口服藥,TEL一般來說不會嗜睡,ZAT和OG2吃了有可能想睡。蕁麻疹大多不需外用藥,除非搔抓產...

尋麻疹治療:內服與外用藥膏介紹及建議-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皮膚過敏還是感染?全身起紅疹的可能原因解析?


醫師您好:我想詢問一下從前天開始我突然對熱過敏變得很敏感,隨便走個樓梯身體發熱皮膚就會刺癢,四肢從根部出現整片的淡紅疹(最靠近根部的部分是整片淡紅色,昨天開始連腳掌也有,不怎麼會癢,只有偶爾會有搔癢感)軀幹也有少部份整片的紅疹(尤其是衣領附...


吳育欣 醫師回覆-皮膚科
要實際看診過才能判斷喔。

皮膚過敏還是感染?全身起紅疹的可能原因解析-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小兒蕁麻疹:病因、症狀、治療與預防?


請問蕁麻診的致病原因症狀的嚴重性治療的方式及預防的方法坊間直銷公司的健康食品會是致病的原因嗎


王偉傑 醫師回覆-內科
Dear 柯先生:(1)蕁麻疹是一種突起、會癢的紅疹,常有明顯似蛇般的邊緣下壓後中心區可褪色,大小不一,許多人都有得過蕁麻疹的經驗。(2)蕁麻疹的致病原因包括食物、藥物、昆蟲與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均可造成蕁麻疹,有些蕁麻疹的致病原因並不清楚。...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瞭解尋麻疹:症狀、治療與預防方法?


應該是叫尋麻疹吧 我也不太清楚我在去年8月時去看皮膚科醫生告訴我是尋麻疹 但我還是不太清楚那到底是什麼而且聽醫生說沒辦法根治這是真的嗎


江哲恩 醫師回覆-皮膚科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最常見的過敏,造成過敏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有食物及藥物,但只要查出原因且避免再接觸這些過敏原,就不會再發,但如過再接觸過敏原則仍會發生的。祝平安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