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檢查?
請問~單純只做抽血檢查的話,可以檢查出什麼病症呢?健保有負擔費用嗎?若~無的話,該自行負擔多少費用呢?謝謝!
tina,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05/05/29
蕭永薰 醫師回覆-內科
您好:回覆您的問題。
1、疾病的診斷起源於病人的主訴。
根據病人的個人病史、過去病史、職業史及相關資料;進行完整的理學檢查;以此考慮各種鑑別診斷,必要時輔以各種檢驗、檢查、影像攝取等等,才能做最後診斷。
2、基本上,各種疾病有其特殊的檢查或檢驗,做為診斷之輔助。
因此,無法在此為您說出,單純抽血即可診斷什麼病症;而必須更多的臨床技巧才可以確認。
3、一般所謂的“健康檢查”,抽血主要是“篩檢”的作用,不可據此便做出太多的診斷或結論。
4、“健保”一般說來是給付疾病相關的檢查;也就是說,臨床上高度懷疑什麼病,才做什麼檢查。
當然,40歲以上的成人預防保健檢查,則是健保目前唯一的“篩檢”檢查。
5、各種檢查的費用,各有不同,自數十元至數萬元台幣都有。
請您與您的家庭醫師先討論再說。
回覆日期:2005/05/29
彙整補充說明
抽血檢查是一種常見且重要的醫學檢查方式,透過抽取血液樣本來進行各種生化、血液學及免疫學的檢測,能夠提供醫師許多有關病人健康狀況的資訊。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抽血檢查項目及其所能檢測的疾病:
1. 血常規檢查:這是最基本的抽血檢查之一,可以檢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的數量,幫助診斷貧血、感染、血液疾病等。
2. 生化檢查:包括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血糖、膽固醇等檢測。
這些數據可以用來評估肝臟、腎臟的健康狀況,及早發現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
3. 甲狀腺功能檢查:透過檢測甲狀腺激素(如TSH、T
3、T4)來評估甲狀腺的功能,幫助診斷甲狀腺亢進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問題。
4. 免疫學檢查:例如檢測抗體(如HIV、肝炎病毒等),可以用來篩檢感染性疾病或自體免疫疾病。
5. 荷爾蒙檢查:如性荷爾蒙、腎上腺素等,這些檢查可以幫助評估內分泌系統的健康狀況。
至於健保的給付問題,根據台灣的健保制度,抽血檢查的費用是否由健保負擔,通常取決於檢查的項目及病人的健康狀況。
如果醫師根據病人的症狀或病史,認為某些檢查是必要的,則這些檢查通常會在健保給付範圍內。
例如,若醫師懷疑病人有貧血或糖尿病,則相關的血液檢查可能會被健保給付。
然而,若是進行一般的健康檢查,或是沒有明確的醫療必要性,則可能需要自費。
自費檢查的費用範圍相當廣泛,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具體金額取決於檢查項目的種類及醫療機構的收費標準。
如果您有特定的健康疑慮,建議您先與家庭醫師或專科醫師進行諮詢,醫師會根據您的症狀及病史來決定需要進行哪些檢查,並告知您這些檢查是否在健保給付範圍內。
這樣不僅能節省不必要的費用,還能確保您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
總結來說,抽血檢查能夠檢測多種疾病,健保是否負擔費用則取決於檢查的必要性及醫師的判斷。
若有進一步的疑問,建議直接諮詢醫療機構的專業人員,以獲得最準確的資訊。
希望這些資訊能對您有所幫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心悸原因揭秘:壓力、運動不足還是病徵??
時不時心跳過快、漏拍(下一拍跳很大一下)這問題在我換工作後時不時會發生(到現在已經一年半了)一陣子會好一點(每次大約會維持個半個月到月餘不等)看過e院內其他檔案、案例,似乎是壓力過大/精神不濟等情況造成大部分都是寫說不需要擔心、多運動調節(...
陳基利 醫師回覆-心臟血管專科
建議您至心臟內科門診就診,看是否需要做相關檢查,謝謝~祝健康~心悸原因揭秘:壓力、運動不足還是病徵?-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血液檢查異常:是否出現貧血癥狀?該掛哪一科門診??
醫生您好,這個月去做了健康檢查,發現血液報告的部分幾乎都是異常比較多!白血球11.43紅血球 4.62血紅素10.8 g/dl血球比容34.7%MCV 75.1 fLMCH 23.4 PgMCHC 31.1 g/dlRDW 16.8%血小板...
葉倩妤 醫師回覆-家醫科
您好!依據您提供的數據判斷應該是小球性貧血,可以在一般內科、家醫科或血液科複查追蹤。血液檢查異常:是否出現貧血癥狀?該掛哪一科門診?-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健保給付範圍與自費專案:心臟血管專科檢查?
我想請問一般健保病房的健保給付有哪些例如X光 核磁共振 超音波 斷層掃瞄之類的那又有哪些事需要自費的
林繼雄 醫師回覆-心臟血管專科
您好:如果有任何健保給付上的問題,建議可以請問醫院的社會服務室。謝謝!署立桃園醫院 林繼雄醫師敬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一次抽血檢驗能否解決多種健康疑慮??
醫師您好我有些症狀易怒、疲倦、掉髮、視力模糊、虹彩炎、胸口爆汗、傷口恢復慢等,懷疑跟貧血、糖尿病、甲狀腺、僵直性脊椎炎的問題都有關聯。如果至家醫科就診,能一次抽血檢驗有無這些問題嗎?還是只能到個別門科就診?
侯昂廷 醫師回覆-家醫科
你好:建議你可至風溼免疫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由醫師判段評估及追蹤。願你身體健康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