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冒冷汗、視線模糊、雙手無力、想吐?
我幾年前去騎腳踏車 騎到一半休息時突然很想吐,看不清楚,頭很暈,四肢很無力,父母說我臉色很蒼白後來高二時上體育課,上到一半也是很想吐頭暈看不清楚四肢無力還有冒冷汗最近洗完澡也是想吐(真的吐了),頭暈,看不清楚,四肢無力,冒冷汗,臉色也蒼白今天(發問時間)覺得視線有點模糊,頭暈請問是為甚麼?
茨,10~1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6/02/16
彙整補充說明
根據您所描述的症狀,包括頭暈、冒冷汗、視線模糊、雙手無力和想吐,這些都可能是多種健康問題的表現。
這些症狀可能涉及到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或內耳平衡系統的問題。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 暈厥或低血壓:當身體在某些情況下(如運動、長時間站立或突然改變姿勢)出現血壓下降時,可能會導致暈厥或頭暈。
這種情況下,腦部的血液供應不足,會出現視線模糊、冒冷汗和無力等症狀。
2. 脫水或電解質失衡:在運動或高溫環境中,身體可能會失去大量水分和電解質,這會導致頭暈、噁心和無力。
特別是在騎腳踏車或進行其他體力活動時,若未能及時補充水分,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
3. 貧血:貧血會導致身體無法有效地運送氧氣到各個器官,這可能會引起頭暈、疲倦和臉色蒼白等症狀。
若您有貧血的情況,可能會在運動或體力活動後感到特別不適。
4. 神經系統問題: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偏頭痛、內耳問題(如美尼爾氏症)或其他神經性疾病,可能會導致頭暈和視線模糊。
這些情況通常需要專業的神經內科醫師進行評估。
5. 焦慮或恐慌發作:在某些情況下,焦慮或恐慌發作也可能引起類似的身體反應,包括心跳加速、冒冷汗、頭暈和噁心。
由於您的症狀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並且在不同的情境下反覆出現,建議您儘快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
醫師可能會建議進行一些檢查,例如血液檢查、心電圖或影像學檢查,以確定具體的病因。
在就醫之前,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來緩解症狀:
- 保持水分:確保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特別是在運動後。
-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避免空腹運動。
- 適度休息:如果感到不適,應立即坐下或躺下,避免突然改變姿勢。
- 注意環境:避免在高溫或潮濕的環境中長時間活動。
總之,您的症狀需要專業的醫療評估,及早就醫能幫助您找到問題的根源並獲得適當的治療。
希望您能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突然眼前一黑、冒冷汗、頭暈?可能是這種神經疾病!?
你好,有時候站一下子就會開始眼前一片黑,周圍聲音變的模糊,伴隨頭暈,冒冷汗這些症狀,有時候還會覺得肚子很脹,想吐。蹲下頭靠心臟可以緩和,想瞭解這可能是何種原因造成?
高春得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可能是血壓太低,或體力太虛弱,貧血或太累,睡眠不足,感冒,腸胃炎等,都有可能造成血壓下降,站一下子血壓無法提供腦部足夠灌流,有一些類似休克的前驅症狀發生。但有時候也可能是內耳不平衡產生的眩暈,伴隨一些自律神經症狀如眼前發黑,噁心,嘔吐,冷汗...突然眼前一黑、冒冷汗、頭暈?可能是這種神經疾病!-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頭暈、想吐、手腳無力發麻:可能是哪些疾病的症狀??
您好,我從6/9早上起床發現有暈眩狀況,原以為是快速起身後導致,但後續此暈眩感持續一整天,站坐躺都有,7/31開始出現想吐的感覺。走路時會有平衡感變差,雖不至於嚴重影響生活作息,但也實為不舒服,擔心是否為中風前兆,抑或是耳部或心血管問題。後...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您好, 根據您的描述不知道您是否有呼吸中止症的問題?有些症狀可能要考慮自律神經功能異常。我們的自律神經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來調節,一個是加油、一個是煞車。交感神經負責催油門,衝鋒陷陣,副交感神經則負責踩煞車,讓身體休息。例如,運動的時候,...頭暈、想吐、手腳無力發麻:可能是哪些疾病的症狀?-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家醫科常見症狀:頭暈、耳鳴、嘔吐及冷汗?
醫師你好,平常我偶爾會頭暈,覺得頭重腳輕,有時還會視線模糊,但是休息片刻就好,但最近這個狀況出現越來越頻繁,還會伴隨耳鳴,也是休息一下就恢復了,有一次特別嚴重,還會噁心想吐,待在冷氣房內還一直冒冷汗,休息1~2小時後好多了,但會覺得頭痛。
葉倩妤 醫師回覆-家醫科
您好!關於您提及的頭暈頭痛合併視線模糊等症狀,建議您至神經內科門診檢查治療,謝謝您的提問,祝您早日康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頭暈、手腳麻痺、眼前模糊:可能是什麼神經疾病??
醫師您好,我從小學開始(我現在高中),只要是打針、抽血、運動或是在大太陽底下站一段時間,就會突然頭暈、手腳發麻、眼前的東西越來越模糊,到最後會看不見、冒冷汗、有時候會想吐,如果不馬上坐著或躺著休息,就會昏倒。想請問醫師,像我這類的症狀,是怎...
高春得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這些症狀都是比較屬於暈厥,通常是腦部血液灌流短暫下降,例如心跳血壓的下降,尤其是某些特定的刺激時造成的反應,這部分可以是神經方面,也可以是心臟方面,需要找時間去給醫師確立診斷,知道預防或減少發作的方法。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