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後側腫脹:可能是淋巴結嗎?-耳鼻喉科

分享到:

頸部後側腫?


本身頸部就有不少淋巴結,大小大約就一到二公分大約三四個月前有拍過頭頸部的ct,說只有下顎的淋巴腫大大約三個月前有切除一顆鼠蹊部的淋巴結,結果為良性但是頸部的淋巴結依然沒有消跡象這幾天摸到約右邊的頭半棘肌的依置腫脹(不痛不移動,摸起來有點整條經都比較腫跟粗大)左邊的就明顯柔軟一月初有作過正子攝影,沒有任何異常(本人還有不少肺結節)請問頭半棘肌這位置腫脹有可能是淋巴結嗎請問醫生建議要去醫院嗎,因為前陣子(其它淋巴結與肺結節已經看了不少醫生)這症狀要看耳鼻喉科還是外科呢謝謝醫生。



小陳,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7/02/22

鄭爵儀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Hi常見仍是淋巴結腫大,若擔心建議可以至診所或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祝平安健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鄭爵儀敬復



回覆日期:2017/02/22

彙整補充說明


根據您所描述的情況,頸部後側的腫脹確實有可能是淋巴結腫大。
淋巴結是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位於全身各處,包括頸部、腋下和鼠蹊部等地。
當身體受到感染或其他病理狀況影響時,淋巴結可能會腫大,這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

您提到的頸部腫脹位於右側頭半棘肌附近,這個位置的腫脹可能是淋巴結腫大,也可能是其他結構的變化,例如肌肉的緊繃或水腫。
由於您之前有切除鼠蹊部的淋巴結,並且有肺結節的病史,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您目前的健康狀況。

根據您的描述,腫脹的部位不痛且不移動,這可能是良性變化的跡象,但仍需謹慎對待。
淋巴結腫大通常伴隨著感染或炎症,若您近期有感冒或其他感染的症狀,這可能是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之一。
若腫脹持續不退,或有其他不適症狀出現,建議您儘快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

至於您提到的醫療科別,耳鼻喉科和外科都是合適的選擇。
耳鼻喉科醫生專注於頭頸部的疾病,能夠對淋巴結的腫大進行評估;而外科醫生則能提供更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選擇,包括必要時的影像學檢查或手術介入。

在就醫時,建議您提供完整的病史,包括之前的CT檢查結果、正子攝影結果以及切除淋巴結的情況,這樣醫生能夠更全面地評估您的狀況。
若醫生認為有必要,可能會建議進行超音波檢查或其他影像學檢查,以進一步確定腫脹的性質。

最後,若您在觀察期間出現發燒、體重減輕、夜間盜汗等全身症狀,應立即就醫,因為這些可能是更嚴重病理狀況的警訊。
總之,保持警覺,及時就醫是最重要的。
希望您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右後頸部腫塊:可能的原因與是否為癌症??


最近發現脖子右後方長了一顆約1公分的腫塊,腫塊上方地方觸摸有點痛,輕揉那顆腫塊也有輕微疼痛感,已經持續一個禮拜有了,近期準備要去醫院檢查了,很擔心會不會是癌症...還是有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呢


季照芸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您好頸部腫塊有可能是先天性囊腫、脂肪瘤、皮下囊腫、惡性腫瘤、淋巴腫大等等無法由特定症狀判別良惡性建議症狀若持續還是就診耳鼻喉科進行檢查為佳祝早日康復

右後頸部腫塊:可能的原因與是否為癌症?-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頸部淋巴結腫大:常見原因與觸感區別?


陳醫師您好:關於頸部淋巴結腫大的一些問題,想請教您一下。不針對我或任何個人特殊的狀況,就單就您看診一般大部份會發生的經驗以及機率,讓我參考就可以了,感恩。想請教您:1. 查了一些資訊包含這邊,都有提到如果是淋巴癌引起的淋巴結腫大,之後的變化...


陳斯榮 醫師回覆-腫瘤科
小寶/40歲/男您好:1. 如果只是單顆1 cm左右的頸後淋巴結,過了三個月都沒變化(身體也沒發燒等其他異樣),是不是相對來說就比較不像淋巴癌所引起的? 或著說三個月不夠再拉長用六個月看呢?A:淋巴癌,是一種很多細胞類型的病,有一些類型的淋...

頸部淋巴結腫大:常見原因與觸感區別-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右側頸部腫脹疑是淋巴結腫大?


醫生您好:最近這幾天一直覺得頸部右側怪怪的不會痛 但是感覺有點腫腫的照鏡子看看不出來用摸得似乎感覺有點像稍微水腫的感覺 (非常輕微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理作用)不會痛也不會癢也沒有紅因為最近我本身肩頸部肌肉常常很緊繃的感覺所以喜說會不會是肌肉...


鄭爵儀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Hi:您好,一般多會慢慢改善,若持續不舒服,建議仍需持續回診追蹤檢查。祝平安健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鄭爵儀敬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耳鼻喉科:頸部淋巴腫大的癥狀與可能的原因?


醫生你好:我頸部左右下顎處各有發現一顆淋巴結腫大現象,表面看不出來,收下巴時可觸摸到,初期有壓痛感,有活動性可推動,表面較為光滑且橢圓狀,看過醫生說是淋巴結發炎腫大,開藥給我吃,後來有比較小點且壓痛感比較輕微,後續有照過超音波,一顆約0.8...


鄭爵儀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Hi:您好,1.頸部本來就存在許多淋巴結,感染改善後,淋巴結不一定會消失到摸不到的程度,目前該做的檢查均無明顯異常, 同樣建議觀察三個月再照超音波追蹤即可。2.酸麻痛感除了發炎外,姿勢不良、肌肉緊繃、過度搓揉或焦慮亦有可能引起。3.無法判定...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