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查詢醫療資訊的可信度:如何區分正確與錯誤的資訊?-家醫科

分享到:

網路查詢症狀?


醫生您好,想請問一下網路上查到的醫療資訊是否可信呢?
最近身體ㄧ有小症狀就是查網路,都說是很嚴重的疾病,例如癌症,然後我就去查相關癌症,發現很多症狀我都有,但去看了家醫後醫生說沒問題,還跟我說不要完全相信網路上的醫療資訊。
另外,我有個頭痛的毛病,去看了兩個家醫科後醫師都說不是大問題,請問還有需要去看神經內科之類的嗎?
有需要做核磁共振嗎?



Chao,10~1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0/11/23

廖曜磐 醫師回覆-家醫科


您好現在網路訊息很多, 正確與否值得商榷若有任何身體不適, 仍應親自就醫評估為宜彰化醫院 關心您



回覆日期:2020/11/23

彙整補充說明


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充斥著各種醫療資訊,這些資訊的可信度參差不齊,讓許多人在尋求健康建議時感到困惑。
首先,網路上的醫療資訊是否可信,取決於資訊的來源、內容的科學性以及是否經過專業醫療人員的審核。

要區分正確與錯誤的醫療資訊,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 來源的可靠性:優先選擇來自醫療機構、政府衛生部門或知名醫學期刊的資訊。
例如,疾病管制署、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官方網站通常提供準確且經過驗證的資訊。

2. 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如果資訊中提到的觀點或建議是由醫生或專業醫療人員提供的,那麼這些資訊的可信度相對較高。
相反,來自非專業人士或社交媒體的建議則應謹慎對待。

3. 科學依據:檢查資訊是否引用了科學研究或臨床試驗的結果。
可信的醫療資訊通常會有相關的研究數據支持其結論。

4. 多方比較:在查詢某一疾病或症狀時,應該參考多個來源的資訊,並比較其內容的一致性。
如果多個來源提供相似的資訊,則可信度較高。

5. 警惕過度誇張的說法:如果某些資訊聲稱某種症狀必然是某種嚴重疾病,則應保持懷疑態度。
醫學是複雜的,許多症狀可能有多種解釋。

針對您提到的頭痛問題,若您已經看過兩位家醫科醫師並且他們都認為不是大問題,通常來說,這是個好消息。
頭痛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包括緊張性頭痛、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等,這些大多數是良性的,並不會造成長期的健康問題。
然而,如果頭痛的頻率、強度或性質有明顯改變,或伴隨其他症狀(如視力改變、肢體無力等),那麼進一步的檢查是必要的。

至於是否需要進一步看神經內科或進行核磁共振(MRI)檢查,這通常取決於您的具體症狀和醫生的建議。
如果您的頭痛有惡化的趨勢,或是有其他不尋常的症狀,建議您尋求神經內科醫師的評估。
MRI檢查可以幫助排除結構性問題,如腦腫瘤或血管異常,但這通常是基於醫生的臨床判斷。

總之,網路上的醫療資訊需要謹慎對待,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是最可靠的方式。
若有任何身體不適,及時就醫並遵循醫生的建議,才是保障健康的最佳途徑。
希望您能早日康復,保持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尋找兒童疾病的資訊:如何在網上找到研究報告和治療方向??


Dear 趙醫師:thank you . but i did not find the web . can you check again.5/9/2001行政院衛生署中部辦公室-【台灣e院】使用者諮詢問題回覆本醫療諮詢可讓您進一步瞭解病情...


趙永康 醫師回覆-兒科
醫師建議:小芬小姐您好:很抱歉,現在才回信,關於您小朋友的問題,有查到網站上有相關資料,您可上網查詢,網址是HTTP://MEMBER.GIGA.NET.TW/DMTAIWAN。謝謝您的來信!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學校與醫院間的醫療記錄共享:心理衡鑑報告可被誰檢視??


醫師您好:我高中畢業後有在A醫院精神科看診,並做了A醫院的心理衡鑑(報告有上傳到健保系統上),目前在讀大學(每個月有固定回A醫院看診),想請問:(1.)現在學校請的臨床心理師為我做的心理衡鑑之報告如果有上傳到健保系統上的話,A醫院的精神科醫...


李冠瑩 醫師回覆-精神科
敬啟者您好,從您的來信 可以明顯感受到您的不適和困擾病人隱私有個資法規範,可查詢相關網站,近期疫情又加重,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將度過新冠病毒急性感染,仍受到長期影響所產生的症狀,定義為「COVID感染後症候群(Post-COVID Co...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SARS醫療功能與角色:如何獲取相關資訊??


黃醫師你好!!請問一下要從哪一個管道知道關於各醫療相關機構對 SARS 的功能與角色及角色缺失的資訊?若你有這方面的資訊,可以提供嗎?


黃瑞明 醫師回覆-流感諮詢
建議您可至疾病管制局網站查看相關訊息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MRI報告出爐速度與診斷率疑慮?


1、先前我在某醫院做攝護腺MRI檢查後依醫師所排看報告日期回診,回診當天報告未出,醫師再度排第二次回診,結果第二次回診時報告仍未出,此時已離檢查日20多天,我向院方查詢,確實尚未有報告,院方本請我回家等通知,我反映不想再跑第三次,結果10分...


王憶芬 醫師回覆-放射線科
您好,影像檢查後沒有書面文字報告的原因很多,與該醫院的行政流程和放射診斷科專科醫師人力及所受之訓練有關。不同的影像檢查工具有各自的優缺點或影像工具本身的侷限性。MRI對軟組織的解析度優於CT電腦斷層,但也有該檢查工具本身的侷限性。影像文字書...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