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癒合:使用ㄇ字形助行器對骨折癒合有影響嗎?出院後多久可以開始輕微負重?首次回診時能否看出骨折癒合情況?-骨科

分享到:

股骨癒合?


院長您好:感謝您12/23的撥冗解惑 https://adoctor.tw/article/213883 再麻煩請教您常以ㄇ字形助行器散步走走,會影響到骨折的癒合嗎?
其次出院到初次回診(手術後六週)照X光,這段期間患肢完全不能負重嗎?
初次回診看X光可看出骨折癒合大致狀況趨勢嗎?



wen,60~6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5/01/02

施國正 醫師回覆-骨科


應該問你的主治醫師 的意見因為骨折手術之後的狀況他最清楚如果骨折的固定良好是可以允許使用部分的力量去走路的也就是說負重的力量的百分比六星期之後骨折的一定還沒有癒合 但是可以判斷是否有例如骨折有無移位的狀況的狀況



回覆日期:2025/01/02

彙整補充說明


股骨骨折的癒合過程是個相對複雜的過程,涉及多個因素,包括骨折的類型、固定方式、個人的年齡、健康狀況及術後的康復計畫等。
根據您提到的問題,我將針對股骨癒合的相關知識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使用ㄇ字形助行器對骨折癒合的影響。
助行器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持,幫助患者在行走時減少對受傷部位的壓力。
適當使用助行器可以減少骨折部位的負擔,從而有助於癒合。
通常在術後的初期階段,醫生會建議使用助行器來保護受傷的腿部,避免過度負重,這樣可以降低骨折部位的再受傷風險。
至於何時可以開始輕微負重,這通常取決於骨折的癒合情況及醫生的評估。
一般來說,術後約六週後,若X光檢查顯示骨折固定良好,醫生可能會允許開始進行輕微的負重訓練,但具體的時間還是需要根據個人的恢復情況來決定。

在首次回診時,醫生會透過X光檢查來評估骨折的癒合情況。
通常在術後的六週內,醫生會檢查骨折是否有明顯的癒合跡象,例如骨頭的連接是否穩定、骨頭的形狀是否正常等。
如果骨折癒合良好,醫生會根據X光片的結果給予相應的建議,包括是否可以開始進行輕微的負重訓練或是使用助行器的方式。

此外,骨折癒合的過程中,適度的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過度靜止不動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因此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復健運動是必要的。
這些運動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肌肉力量,並且有助於骨頭的癒合。

最後,除了遵循醫生的建議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營養攝取,特別是鈣質和維他命D的攝取,這些都是促進骨骼癒合的重要元素。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吸煙和過量飲酒,這些都能有助於骨折的癒合。

總結來說,股骨骨折的癒合過程需要耐心和細心的照顧,遵循醫生的指導,適度活動,並保持良好的營養攝取,這些都是促進癒合的重要因素。
希望您能早日康復,恢復正常的生活。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股骨骨折後的癒合時間及恢復步驟?


7月多不小心發生意外,造成我左側股骨粉碎性骨折,之後用骨髓內釘內固定,想詢問醫師根據您臨床經驗術後多久能完全癒合,多久後可以不用靠助行器,多久後可以正常爬樓梯以上是我想詢問的問題,麻煩醫師幫我解惑了,謝謝您


施國正 醫師回覆-骨科
通常大月六個月到一年骨折癒合癒合助行器的使用要看骨頭癒合的情況 大概要用半年左右爬樓梯也是一樣的

股骨骨折後的癒合時間及恢復步驟-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腳踝開刀後筋繃緊無法彎曲?


您好~我想請問~1/13日因為車禍關係,右腳踝內側輕微骨裂和移位而開刀放了兩個鋼釘,最近活動發現腳踝後的筋很緊很繃腳不能彎,我是不是連筋都受傷了呢


施國正 醫師回覆-骨科
骨折手術之後關節活動一開始都會比較不靈活須要自己去動它上下的活動 如果疼痛還可以忍受的話一般骨折 筋不會傷到的慢慢的練習大約兩個月左右就會恢復的

腳踝開刀後筋繃緊無法彎曲-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車禍後股骨骨折復原狀況及復健建議?


你好醫生,想請問於6/30車禍造成骨折但於9/27回診照X光,仍有清楚的骨折線,但四周已經有骨茄包圍,試問這樣的復原速度是否正常?還有彎曲的角度與左腳仍有半個腳掌的差距有需要做哪些復建動作?已經可以不用使用拐杖走路,這樣會造成影響嗎?htt...


王守吉 醫師回覆-骨科
您好,開放性骨折,骨折周邊軟組織破壞較嚴重,延遲性癒合可能性較高,關節屈伸活動應無大礙,但不用拐杖全負重行走,仍須小心,在骨折未完全癒合之前,鋼釘會有斷裂風險。彰化醫院 關心您的健康 王守吉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大腿骨折術後需要注意的事項及恢復進度?


日前不慎跌落致右大腿近髖骨處骨折住院手術,住院一星期出院返家休養。請教主任1.剛出院時右大腿約可負重百分之幾?或完全不能負重嗎?2.若要開車騎車上班,右大腿需負重達多少或需完全負重方可?3.常以四腳助行器走動散步是否會影響骨折癒合?4.排定...


沈柏銓 醫師回覆-骨科
網友您好很抱歉 因為我不瞭解您的骨折型態及接受手術的類型而且每位醫師有不同的治療策略請再跟您的醫師討論您的主治醫師應該會根據您的狀況 給您最好的建議祝 健康沈柏銓 敬上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