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問題?
醫師您好母親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由於肺功能太差,擔心術後無法脫離呼吸器,因此建議自然癒合,請問若採取自然癒合方式,日後是否完全無法恢復走路的能力?
連拿助行器都沒有辦法自行走路?謝謝您的回覆
iming,50~5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5/03/12
彙整補充說明
髖關節骨折的自然癒合是可能的,但這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骨折的類型、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以及骨折後的治療方式。
對於年長者,尤其是有骨質疏鬆的患者,髖關節骨折後的癒合過程可能會更加複雜。
首先,髖關節骨折通常分為兩大類:股骨頸骨折和轉子間骨折。
股骨頸骨折常見於老年人,因為骨質疏鬆使得骨頭變得脆弱,容易在跌倒時發生骨折。
這類骨折的癒合通常需要手術介入,因為骨頭的血供較差,自然癒合的機會較低。
相對而言,轉子間骨折的癒合可能會較好,因為其血供相對較好,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不進行手術。
自然癒合的過程通常需要數個月,這段時間內患者需要避免負重,並保持適當的休息。
長期臥床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關節僵硬及其他併發症,因此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的物理治療和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骨折癒合,患者也可能面臨行走能力下降的風險,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因為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和肌肉力量可能已經受到影響。
在考慮自然癒合的同時,患者及其家屬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定期檢查:定期回診,透過X光或其他影像學檢查來評估骨折的癒合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 營養攝取:確保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他命D,這對骨骼的癒合至關重要。
適當的營養可以促進骨骼的修復。
3. 物理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物理治療,以促進血液循環和肌肉力量的恢復。
4. 避免長期臥床:長期臥床會導致肌肉萎縮和其他健康問題,因此應在醫生的建議下,逐步增加活動量。
5. 注意併發症:髖關節骨折後,患者可能會面臨血栓、肺炎等併發症的風險,特別是在長期臥床的情況下。
因此,應該密切觀察患者的健康狀況,及時就醫。
總之,髖關節骨折的自然癒合是可能的,但需要謹慎的管理和適當的醫療介入。
患者及其家屬應該與醫療團隊密切合作,制定最佳的治療計畫,以促進骨折的癒合並恢復行走能力。
若有任何不適或疑慮,應及時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評估和建議。
搜尋您的醫療問題:
收錄 1,000 位真實台灣醫師、 18 萬篇各種醫療症狀問答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股骨骨折不癒合的治療方案比較與自癒機會探討?
陳醫生 您好:https://i.imgur.com/mNeoAzm.jpg2021年五月動股骨手術,至今圖片中的紅圈一直沒癒合。照CT後,發現原本斷掉的地方中間有隙縫,二邊骨頭各自成形變白。目前醫生提供三種方式治療:一、抽血打針至斷掉地方...
陳永學 醫師回覆-骨科
莫您好,建議依循醫生建議為宜,避免耽誤治療時機;若仍有疑慮,可至其它骨科門診諮詢,謝謝您。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車禍骨折手術與癒合期?
7月中旬出車禍,診斷證明書寫左腳脛骨骨折(骨頭裂開),醫師說可以開刀或不開,後續選擇開刀打兩支骨釘,打石膏一個月;另外左髖骨也是骨折(骨頭裂開),但髖骨不需要開刀自行癒合即可,醫生建議兩個部位骨折,三個月都要拿拐杖。距離受傷後已經八週了,我...
施國正 醫師回覆-骨科
1.先試著拿一支拐杖走看看如果可以在放掉另外一隻2.裂開就是骨折,通常沒有甚麼移位的話 癒合之後結果都會很好的三到六個月就會癒合可以慢慢恢復運動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髖關節唇破裂:症狀、檢查與治療方式?
施醫生你好,我去年因為搬重物從高處跌落(3m),之後左髖關節外側腫大,內側有卡卡聲會痛有去復健科治療半年多,內側卡卡會痛的情形依舊因為是感覺內側某個角度很痛,請問我這種情況是髖關節唇破裂的情形嗎?這種狀況做超音波檢查可以診斷媽? 還是要MR...
施國正 醫師回覆-骨科
可以進一步檢查看看超音波或者磁振照影都可以的先去讓醫師評估看看再做打算會不會長回來要先看診斷有些是長不回來的 須要手術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內側副韌帶斷裂:能否自癒?行走與運動影響大嗎??
洪醫師您好:前陣子(約四週)因打籃球單腳著地膝蓋內折,醫生經MRI判定為內側副韌帶及前十字韌帶斷裂,醫生說內側副韌帶會自行癒合,叫我先以固定式支架固定讓內側副韌帶長回去,之後再考慮前十字韌帶是否需重建,可是我上網查詢有關韌帶斷裂的資訊,大部...
洪錫明 醫師回覆-骨科
內側副韌帶之癒合與否仍是決定於受傷斷裂的程度而定,若是完全斷裂,還是以手術縫合教為穩定.請繼續追蹤治療.祝您早日康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車禍導致髖關節脫臼後的康復與運動能力?
我在7月份的時候車禍造成髖關節脫臼 醫生幫我徒手復位 照x光沒有骨折的情形 我想請問 如果恢復了 有可能像受傷前一樣健康嗎 還是說一樣不能外旋外展腳不能抬超過90度不能蹺腳 還可以運動嗎 會不會影響兵役?
湛纖 醫師回覆-骨科
吳先生你好,髖關節脫臼為嚴重受傷,需繼續門診追蹤!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