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發炎的原因與治療方式-皮膚科

分享到:

耳朵發炎?


鄭醫師您好:我耳洞已經穿15年之久了, 但最近幾個月內卻斷斷續續發生紅,腫, 癢,流透明液體及輕微疼痛,,甚至摸起來還有個類似1公分左右的紅色腫塊,我曾去看過醫生, 好過一陣子後, 但又復發了....請問可否判定我是得了什麼病? 蟹足腫 ? 蜂窩性組織炎 ? 纖維瘤 ? 傷口會不會留下疤痕?感謝您在忙碌之中回答我的問題,謝謝 ^^



Amy,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05/04/28

鄭麗楨 醫師回覆-皮膚科


您好:請至皮膚科專科醫療院所就診,已獲得正確的診斷與治療‧皮膚科鄭麗楨醫師敬覆



回覆日期:2005/04/28

彙整補充說明


耳朵發炎的原因及治療方式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分析,尤其是針對您提到的耳洞穿刺後的情況。
耳洞穿刺後,耳朵周圍的皮膚可能會受到感染或發炎,這可能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的。

首先,耳洞周圍的紅腫、癢、流透明液體及輕微疼痛,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於耳洞的感染引起的。
耳洞穿刺後,若未能保持良好的衛生,或是耳環材質不佳(如過敏性金屬),都可能導致局部發炎。
此外,耳洞周圍的皮膚若受到摩擦或抓撓,也可能引起炎症反應。

您提到的紅色腫塊,可能是因為持續的發炎反應而形成的。
這種情況下,可能會考慮到蟹足腫(Keloid)或是其他類型的皮膚增生,但這需要專業醫師的診斷來確定。
蟹足腫通常是因為傷口癒合過程中,纖維組織過度增生所造成,這種情況下,腫塊會逐漸增大,並且可能會有不適感。
蜂窩性組織炎則是更為嚴重的感染,通常伴隨著明顯的紅腫、熱感及疼痛,並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

至於傷口是否會留下疤痕,這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個人的癒合能力、傷口的深度及感染的嚴重程度。
若是蟹足腫,則疤痕可能會比較明顯且持久。

針對治療方式,建議您首先要保持耳洞的清潔,避免使用棉花棒等物品進行清潔,以免進一步刺激耳道。
若症狀持續,應該再次就醫,尋求耳鼻喉科或皮膚科專家的意見。
醫生可能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開立抗生素或局部用藥來控制感染,並建議您避免佩戴耳環,直到症狀完全改善。

如果您有過敏體質,建議選擇不易引起過敏的耳環材質,如鈦金屬或醫療級不鏽鋼,並定期檢查耳洞的狀況。
若耳洞周圍的紅腫及不適感持續不退,或是出現發燒等全身症狀,則應立即就醫,以避免病情惡化。

總之,耳朵發炎的原因多樣,治療方式也需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及時就醫是預防和治療的關鍵。
希望您能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右側耳朵出現心跳聲的原因是什麼??


醫師你好~近一個月發現晚上睡覺時,如果惻睡右邊耳朶內會有如同心跳動的聲音跟感覺,但惻睡左邊或是正睡都沒有這樣的問題,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呢?謝謝~


李家萱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應是血管性耳鳴,建議耳鼻喉科門診就診檢查祝平安

右側耳朵出現心跳聲的原因是什麼?-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腦震盪後遺症:如何改善頭痛、全身無力及記憶力下降??


15年前車禍後頭部受到撞擊頸椎也有傷到雖有看過神內 當時醫師看我能正常行走溝通就沒排詳細檢查 所以沒檢查頭部頸椎是手指無立骨科醫師開檢查才發現後來這幾年我看網路上寫腦震盪後遺症_除了嗜睡 當時當下大多症狀都有後來剩頭痛(如無喝咖啡因就會發作...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e先生您好:您提到“記憶力變很差....不知道有無飲食上建議改善方法”飲食部分可以採取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DASH)和麥得飲食( MIND)加強認知能力。補充維生素B群您提到“後來剩頭痛(如無喝咖啡因就會發作 伴隨注意力差) 、全身無力 ...

腦震盪後遺症:如何改善頭痛、全身無力及記憶力下降?-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挖耳朵導致耳朵發炎及相關症狀?


醫生您好我前天右邊耳朵很癢 就用棉花棒挖耳朵 沒有挖到很裡面但是因為有點癢 所以有用棉花棒摩擦耳朵內皮膚挖完覺得耳朵內的皮膚痛痛的 又腫腫的隔天 也就是昨天 聽覺像耳朵內塞了棉花一樣的感覺 但是不太會痛了家人建議我還是去看耳鼻喉科檢查一下醫...


鄭爵儀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Hi Yuni:您好,症狀上應該是外耳道發炎,建議可以先吃完藥再觀察看看,並且暫時都先不要再用棉花棒清耳朵,但是如果疼痛感持續加重或合併發燒,就須再次就醫評估。祝平安健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鄭爵儀敬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耳朵反覆感染發炎的原因解析?


大概一個月前左耳黴菌感染點藥後一有好轉一直都不敢挖耳朵最近覺得會有突然一陣的頭暈及突然的耳朵痛又說是右耳感染,為什麼耳朵一直在感染?跟體質有關係嗎?以前很常中耳炎?還是跟外耳道簍管有關係?


許家禎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大部份的反覆感染,多半由於一直搔抓所造成,一般要去找一找一直抓的原因,有一些是耳道本身太乾燥,或是本身有中耳發炎的情況,黴菌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我建議您應要在病情好轉後,再追蹤一到兩次,以確保病況完全痊癒,同時也可以找一找,造成的根本原因。...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