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問題?
醫師您好以前雖然有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天氣太冷會一直流鼻水 但熱天不會)但由於症狀不太嚴重 所以也沒有去接受治療今年開始出現了新症狀早上醒來會覺得鼻子裡很乾 非常的不舒服(常會打噴嚏)且不論天氣好壞都會流鼻水 常常鼻塞 鼻水大都為透明有時會帶有少許黃色黏稠物(有時為塊狀、有血絲)會突然咳嗽(時間長短不一定)以上為我的症狀 想請醫師為我解惑 謝謝
k',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0/04/27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根據您描述的症狀,您可能正在經歷過敏性鼻炎的惡化,並且有可能合併了其他上呼吸道的問題。
過敏性鼻炎通常會導致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這些症狀在接觸到過敏原(如塵蟎、花粉、動物皮屑等)時會加重。
您提到的「鼻子裡很乾」的感覺,可能是因為鼻腔內的黏膜受到刺激或發炎,導致分泌物減少或質變。
您提到的透明鼻水有時會帶有黃色黏稠物,這可能表示鼻腔內有輕微的感染或發炎。
正常的過敏性鼻炎分泌物通常是清澈的,但當有細菌或病毒感染時,分泌物可能會變得濃稠且顏色變深。
血絲的出現可能是因為鼻腔黏膜的輕微損傷,這在鼻塞或過度擤鼻涕的情況下是常見的。
咳嗽的部分,若是因為鼻涕倒流(後鼻漏)引起的,這在過敏性鼻炎患者中也相當普遍。
當鼻腔內的分泌物流向喉嚨時,可能會刺激喉嚨,導致咳嗽。
這種情況下,咳嗽通常是乾咳,並且可能在夜間或早晨特別明顯。
建議您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向來改善您的症狀:
1. 避免過敏原:如果您知道自己對某些物質過敏,盡量避免接觸這些過敏原。
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定期清洗床單和窗簾,使用防塵蟎的床上用品。
2. 使用鼻用噴劑:可以考慮使用生理鹽水鼻噴劑來保持鼻腔的濕潤,減少乾燥感和不適。
若症狀持續,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類固醇鼻噴劑來減輕鼻腔的發炎。
3. 口服抗過敏藥物:若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可以考慮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來緩解過敏症狀。
這類藥物能有效減少打噴嚏、流鼻水和鼻塞的情況。
4. 保持水分攝取:多喝水有助於保持身體的水分,並能稀釋黏稠的分泌物,減少鼻塞的情況。
5. 就醫檢查:如果症狀持續不改善,建議您尋求耳鼻喉科醫師的專業診斷。
醫生可能會進行進一步的檢查,例如鼻內視鏡檢查,來評估鼻腔的狀況,並排除其他可能的問題,如鼻竇炎或其他感染。
總之,您的症狀可能與過敏性鼻炎有關,但也有可能合併了其他的上呼吸道問題。
及早就醫並進行適當的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您的生活品質。
希望這些建議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手術後手麻:是否需就醫??
近期有動全麻手術,第一次插靜脈留置針的位置在手腕側面(大拇指延伸處),但未插中靜脈,感覺到不是一般的打針痛覺,有更深層的酸/刺痛感,手術後按壓下針處,食指連接手背處會有像被電到一樣麻麻的感覺,請問醫師,這需要至醫院看診嗎?或過陣子會自然好呢...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趙小姐您好:您提到“食指連接手背處會有像被電到一樣麻麻的感覺”不知道您的手腕或是手指是否有無力的情形。您的症狀可能是橈神經的感覺神經受到影響。臨床上,周邊神經損傷通常會使用電生理來協助診斷。神經傳導檢查:檢測大纖維神經的傳遞速度及波形。肌電...手術後手麻:是否需就醫?-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巴瑞特食道:症狀、治療與管理建議?
醫師您好,下列為本人的胃鏡檢查病理報告。【Report of EGD】Esophagus: A shallow ulcer noted at EG junction, s/p biopsy *1 for patholog. Mucosa b...
林明慧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1.胃鏡檢查食道黏膜病理切片有腸化生考慮為巴瑞特氏食道炎的描述。腸化生表已有一定程度的慢性發炎。2.巴瑞特氏食道的治療包括藥品治療及個人習慣調整及手術治療。藥物治療PPI藥物使用依健保規範胃食道逆流4個月,巴瑞氏食道炎可至一年。3.有食道潰...巴瑞特食道:症狀、治療與管理建議-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乾咳、流鼻水不停?耳鼻喉科醫師教你解決方法?
主任您好:先是覺得聲音有點沙啞,接著就開始咳嗽,沙啞狀況二三天後有改善。咳嗽的狀況是沒有覺得何時較嚴重,白天及晚上睡覺時均會咳嗽,是乾咳。除乾咳外尚有輕微流鼻水。看過醫生照過胸部X光,良好,也吃藥及多喝水,但經過一星期,狀況仍未改善,真是不...
胡克信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您好:您的症狀看起來是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現象. 若症狀持續, 建議您仍要尋找專科醫師治療與檢查是否有併發症.胡克信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乾咳、鼻涕倒流疑是鼻竇炎?求解!?
醫師你好,我自從6/28確診後服藥有改善許多,然而會乾咳及鼻涕倒流,又於7/16有照喉嚨內視鏡,醫生表示有痰多的現象有開化痰藥服用,7/24開始有黃綠色痰液去看耳鼻喉科說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醫生有開抗生素,有治療服藥,目前覺得還是會乾咳、一...
鄭爵儀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你好若症狀持續未改善,建議至耳鼻喉科就醫檢查評估是否需藥物治療,或僅需觀察即可。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