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形狀?
蔡醫師你好 最近我有去做糞便潛血反應 都正常 但是最近在排便 第一次排便是粗的但第二次排便時 就有點變細長 有去給診所醫生看說有可能是腸躁症的情形
黃先生,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6/04/17
蔡安順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您好:前段大便是累積在直腸的糞便,後續排出來的糞便是剛剛從上段小腸大腸下來的糞便,還沒有經過累積/擠壓/水份吸收,會比較細或比較糊,屬於正常現象。
若仍有問題,建議就診胃腸科。
彰化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蔡安順醫師
回覆日期:2016/04/17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根據您提供的情況,糞便形狀的變化確實可能與腸躁症(又稱為腸易激綜合症)有關,但也有其他因素可能影響糞便的形狀。
首先,腸躁症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功能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並且通常伴隨著糞便形狀的變化。
您提到的第一次排便是粗的,第二次排便則變得細長,這種情況在腸躁症患者中是相對常見的。
腸道的蠕動和排便的過程中,糞便的形狀可能會因為腸道的運動方式、糞便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及水分的吸收程度而有所不同。
當腸道的蠕動不規則時,可能會導致糞便的形狀變化,例如從粗到細,或是從條狀到散狀。
此外,您提到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正常,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潛血檢查的正常結果通常可以排除一些較為嚴重的腸道疾病,如腸癌或腸道出血等。
然而,若您持續感受到排便習慣的改變,或伴隨其他症狀如腹痛、腹脹等,建議您持續觀察並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腸躁症的診斷通常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並且症狀需持續一段時間。
若您在未來幾週內仍然有類似的症狀,建議您就診於胃腸科,進一步進行詳細的檢查,例如大腸鏡檢查,以排除其他潛在的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您可以考慮調整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素的攝取,保持充足的水分,並適度運動,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
此外,壓力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情緒波動可能會影響腸道的功能。
總之,雖然糞便形狀的變化可能與腸躁症有關,但建議您密切觀察自己的症狀變化,並在必要時尋求醫療專業的幫助,以確保您的健康狀況得到妥善的評估與管理。
希望這些資訊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早晨下腹悶痛及排便困難的原因?
您好最近幾天早上起床都會下腹悶痛(還會一直想放屁),排完便還是會痛,要等過一段時間才好轉,不過左下腹還是一直悶悶的,只要晚上睡覺就又都不痛了,但隔天還是會一樣,是什麼原因?
林明慧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左下腹早上反覆疼痛,排便後過一段時間才改善建議養成排便好習慣,適當的水份,纖維攝取及運動,下腹部疼痛,包括腸胃道,泌尿道,婦科的問題.如持續疼痛,建議門診追蹤.早晨下腹悶痛及排便困難的原因-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幽門桿菌檢測:呼氣碳13和胃鏡切片哪個更準確??
醫師您好:呼氣碳13和胃鏡切片這兩個方法,哪一個檢測幽門桿菌的準確度較好?
蔡金記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阿政先生您好:建議與欲安排檢查的醫師討論,包含檢查的風險及誤差。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 蔡金記主任幽門桿菌檢測:呼氣碳13和胃鏡切片哪個更準確?-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糞便黏液與形狀異常:是否為大腸激躁症候群??
您好:五年前剖腹產完即患多發性神經炎至今尚未完全痊癒(約癒9成),但這三年偶而會有胃脹或胃酸過多的毛病並且大便時而會包覆乳白色鼻涕狀黏液(條狀稍硬時才會出現)。排便不痛、也無出血但偶而會腹脹。排便有時每天正常、有時兩三天毫無便意、偶而鬆軟(...
袁宏道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回覆:您好每個人不同時候的排便形狀可能都不一樣,偶爾較硬、較鬆軟或有黏液都是正常現象。從病友的敘述是符合大腸激躁症的診斷。但不知病友有無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症狀越來越嚴重或大腸癌的家族史,如果以上皆無,可以繼續觀察,否則應該驗血及做大腸鏡...>>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腹鳴與糞便異常:可能是腸躁症嗎??
醫生您好今年21歲,近期常常腹鳴。且排便習慣有改變,昨天是2條狀尾端偏扁,今天是先大出1條狀 後面還有略小條 裡面除了本身黃色還有混合白色 且表面都有類似黏液亮亮的 有一條略鬆散看得到殘渣能請問一下醫生會是腸躁症嗎?有吃益生菌在改善,有時...
陳詩典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衹是輕度蠕動消化變化,先調整飲食,少油多蔬果,少久坐,應會改善。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