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文壇?
請問醫師之前常有腹瀉跟便秘交替約2-3個月 很常吃飽就要上廁所 時而左下腹痛後來變成常便秘也常放屁不管想不想上廁所都常放屁到最近不但便秘放屁問題還很常肚子餓吃飽後肚子還是一直叫會很明顯一直咕咕叫跟蠕動以至於很容易餓 所以吃飽又餓 非常困擾但體重沒有明顯上升還下降過 麻煩醫師了謝謝
匿名,10~1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7/01/28
蔡安順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您好:建議飲食均衡,且養成每天解便的習慣,最近,排氣比較多,可能是宿便在大腸內產生的氣體,另外,不要吃刺激的食物或含咖啡因的飲料,可以減緩腸胃蠕動的速度,有少部分原因是腸躁症,若無法改善,可以就診胃腸科,由醫師調整藥物.彰化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蔡安順醫師
回覆日期:2017/01/28
彙整補充說明
根據您的描述,您長期面臨腹瀉與便秘交替的問題,並伴隨著頻繁放屁及肚子鳴叫,這些症狀可能與腸道功能失調有關,尤其是腸躁症(又稱為腸易激綜合症,IBS)。
這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通常會導致腹痛、腹脹、便秘和腹瀉等症狀,並且這些症狀可能會隨著壓力、飲食或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加劇。
首先,建議您注意飲食習慣。
均衡的飲食對於腸道健康至關重要。
您可以考慮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這有助於改善便秘的情況。
膳食纖維主要來自全穀類、豆類、水果和蔬菜。
這些食物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幫助維持腸道菌群的平衡,減少腹脹和放屁的情況。
其次,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取也是非常重要的。
水分能幫助軟化糞便,減少便秘的發生。
如果您不喜歡喝水,可以考慮喝一些清湯或是含水量高的水果(如西瓜、橙子等),這樣也能增加水分的攝取。
此外,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也很重要。
每天固定時間上廁所,讓身體形成生理反應,這樣有助於改善便秘的情況。
避免長時間忍便,因為這會使腸道的排便反射減弱。
對於頻繁放屁的問題,您可以試著避免一些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洋蔥、碳酸飲料及某些乳製品等。
這些食物可能會在腸道中發酵,產生氣體,導致不適。
如果您的症狀持續不改善,建議您尋求專業醫療的幫助。
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一些檢查,如大腸鏡或胃鏡,以排除其他潛在的腸胃疾病。
此外,醫生也可能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開立一些藥物來幫助調整腸道功能。
最後,壓力管理也是改善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
壓力可能會影響腸道的正常運作,導致症狀加重。
您可以考慮進行一些放鬆的活動,如瑜伽、冥想或是輕鬆的運動,這些都有助於減輕壓力,改善腸道的健康狀況。
總之,透過調整飲食、保持水分攝取、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以及管理壓力,您有可能改善目前的腸胃不適情況。
如果症狀仍然困擾您,請務必就醫,尋求專業的診斷與治療。
希望您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胃部刺痛、噯氣及拉肚子: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
請問陳醫師:我的胃的四週附近常會覺得有些刺痛,前幾天有拉肚子,本想是喝了壞掉的豆漿導致的;但幾天過後便開始產生”噯氣”,而且又拉了肚子,但是並沒有含血,而且這段期間胃痛與日俱爭,到了醫院詢問消化科的醫生,他卻跟我說是神經發炎,所以只給了我消...
陳治平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回覆:您好症狀似乎較像是胃腸發炎,若是急性發炎,通常是胃腸藥物服用一陣子看看反應,若仍未改善,持續疼痛,才要考慮作胃鏡檢查。至於超音波,一般是用於肝膽、胰等消化器官的檢查,對於胃、腸等中空器官則不適合用此檢查。可再與醫師討論看看,或有必要可...胃部刺痛、噯氣及拉肚子: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腸鳴、上腹痛、頻繁放屁與拉肚子:肝膽腸胃科問題解決方案?
肚子一直叫,持續2個星期,上腹部悶痛,一直放屁,胃感覺有火在燒,一直拉肚子,吃完東西就拉肚子,大便都是水便
陳詩典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應是消化蠕動異常+逆流,可清淡飲食並搭配藥物治療。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腸鳴、便秘與腹脹:肝膽腸胃科問題探討?
近2個星期一直出現腸鳴現在 之前不太會,坐著的時候有時候會 但躺著時聲音很明顯 ,睡覺睡到一半也會聽到 還蠻大聲的 近期也有點便秘 大便需要很用力,大便感覺乾乾且較粗短,腹部一直感覺脹脹的 這是怎麼了 麻煩您了
林明慧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Hi:您好,腹嗚,便秘,腹脹可能腸胃功能障礙,腸胃炎,腸沾黏,腸阻塞等疾病,建議注意飲食,勿狼吞虎嚥,少吃易產氣,不好消化的食物,養成排便好習慣。如症狀持續,建議門診追蹤。祝 平安健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 林明慧敬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肝膽腸胃科:長期便秘與腹瀉交替,該如何解決??
我有時候便秘有時後拉肚子,有時後好幾天上一次也有可能連續兩天都有上廁所。最近一個半月來說,有兩三次是隔好幾天後上出來要有點用力,上出來量算是高於我平常的平均,一次可能大於1條,但大便一開始是硬的,到後面是軟的(用衛生紙擦會糊糊的)。有幾次則...
陳詩典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腸道蠕動異常,若持續>3個月可能是腸燥症。平時飲食宜少油/少奶/少辣,速度慢些,並減少生活壓力,再觀察。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