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肚痠痛無力:是缺鈣還是下肢動脈栓塞?該看哪一科?-神經內科

分享到:

長期小腿肚痠痛無力?


醫生您好,我長期有小腿肚痠痛無力的困擾,之前是偶爾,現在次數越來越頻繁,每次痠痛無力都會感覺小腿肌肉很緊繃,筋很緊,會想要拉筋,但也沒改善,按壓小腿肚也很痠痛,這狀況導致我每次痠痛無力就睡不著,每次一痠痛都要依賴現在市面上的塑腿襪才讓我感覺比較好一點,才能入睡。
有上網看過很多種文章,有的說是缺鈣,有的說可能是下肢動脈栓塞,我想請問這樣的情況到底是什麼病因?
請問該看哪一科就診呢?
請問該如何治療解決?



Din,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8/05/23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您好:您的症狀比較像是因為乳酸在小腿累積,造成酸痛的情形。
也許要考慮姿勢的問題。
此外,可能要考慮下肢靜脈血流不良的問題,因為動脈問題較常出現疼痛,肢體變白...等症狀。
建議您可以先找神經科醫師討論檢查(進行抽血及靜脈血流檢測)及治療祝您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桃醫 神內 關心您



回覆日期:2018/05/23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根據您描述的症狀,小腿肚的痠痛與無力,並伴隨著肌肉緊繃的感覺,這些情況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肌肉疲勞、血液循環不良、缺乏某些營養素(如鈣、鉀、鎂等),或是神經方面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可能的病因。

1. 缺鈣或其他電解質不足:缺鈣可能導致肌肉痙攣和無力,尤其是在運動後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時。
缺乏鉀或鎂也可能導致類似的症狀。
這些情況通常可以透過飲食調整或補充劑來改善。

2. 血液循環問題:下肢動脈栓塞通常會伴隨著其他症狀,如腿部冷感、變色或明顯的疼痛,尤其是在運動時。
如果您沒有這些症狀,則可能性較小。
靜脈血流不良(如靜脈曲張)也可能導致小腿的痠痛和無力。

3. 神經問題:周邊神經病變或壓迫也可能導致小腿的疼痛和無力,特別是如果伴隨有麻木或刺痛感的話。

4. 肌肉疲勞或過度使用:如果您最近有增加運動量或改變運動方式,這可能導致肌肉疲勞,進而引發痠痛。

根據您的情況,建議您首先就診於神經內科或復健科。
這兩個科別的醫生可以幫助您進行詳細的檢查,包括神經傳導檢查或肌電圖,以排除神經方面的問題。
此外,復健科醫師也可以提供物理治療的建議,幫助您改善肌肉的狀況。

在就診之前,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來緩解症狀:
- 調整姿勢:避免長時間翹腳或久坐,定期起身活動,促進血液循環。

- 適度運動:進行一些低強度的運動,如散步或游泳,幫助增強小腿肌肉的耐力。

- 補充營養:確保飲食中有足夠的鈣、鉀和鎂,必要時可以考慮補充劑。

- 熱敷或按摩:可以嘗試熱敷小腿部位,或進行輕柔的按摩,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

最後,若症狀持續或加重,請務必儘早就醫,以獲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希望您能早日康復,恢復正常的生活!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右小腿無力與肌肉顫抖:神經內科問題解析?


有時候只要久坐,靠近尾椎的左側會有像被針刺的那種刺痛感出現,而且最近右小腿有無力感,會不自覺肌肉顫抖,這幾天顫抖的現象沒出現了,小腿肌肉就非常的痠痛,是哪裡出了狀況還是因為神經壓迫到了???


藍聖星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親愛的啦啦啦神經被壓迫不是沒有可能,請試著改變姿勢,並盡速到神經內科就診

右小腿無力與肌肉顫抖:神經內科問題解析-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解讀心臟超音波檢查報告:AO、AV、MV、LV等指標正常嗎??


<UCG report> M-Mode Doppler Waveform & Measurements AO: 26 (20-37mm) AO flow:122cm/s PG:6mmHg AV: 15 (16-26mm) MV E:91cm...


吳學明 醫師回覆-心臟血管專科
心臟超音波報告顯示正常。

解讀心臟超音波檢查報告:AO、AV、MV、LV等指標正常嗎?-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小腿持續痠痛,應看哪一科醫生??


醫生您好我想請問一下,我有半年小腿肚一直酸痛 ,導致睡不好只要翹腳,不到幾分鐘就會麻麻的,坐著或站著腳會緊緊的,只有一直走路會比較舒服,請問這要看什麼科呢?謝謝


陳永學 醫師回覆-骨科
您好小腿肚的肌肉, 不適合久壓 (尤其是翹腳), 或是久坐, 久站, 因為血液循環會因此而變差,個人認為, 不須要求助醫師, 只要改掉久站, 久坐和翹腳的習慣, 應該會有改善, 謝謝。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小腿肌肉痠痛:該看骨科還是其他科別??


醫師您好:我的媽媽今年54歲,最近一兩個月小腿肌肉酸痛,走路時都很正常,但是上下樓梯和蹲下來時就疼痛異常,關節不會痛,這樣大概是什麼問題呢??應該看骨科或是哪一科別呢?謝謝您的回答


葉慶年 醫師回覆-骨科
上下樓梯會痛,尤其是下樓梯時,雙膝更承受較大的重量所以痛的較明顯,對54歲婦女而言,大概以退化性關節炎或臗骨軟化最有可能,請看骨科門診檢查。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