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鼠蹊部腫瘤:顆粒細胞性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科

分享到:

鼠蹊腫瘤切除後的病理報告?


醫生您好,我老婆上週五切除了一顆腫瘤,腫瘤生長位置在鼠蹊部接近外陰部的淋巴位置,大小在兩公分左右,今日11/6日回診看病理報告,醫生告知不是惡性腫瘤,後續定期追蹤即可,但由於病理報告全是英文,也擔憂翻譯會有出錯於是上來向醫生提問。
婦科醫生看完報告後有提到顆粒細胞腫瘤,報告中也有這個單詞granular cell tumor請問醫生這腫瘤屬於良性還是惡性?
這腫瘤造成的原因又是為何?
還請醫生釋疑謝謝



匿名,30~3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9/11/07

胡子仁 醫師回覆-腫瘤科


良性;原因不明,但此為皮膚或黏膜組織長出來的腫瘤;



回覆日期:2019/11/07

彙整補充說明


顆粒細胞腫瘤(Granular Cell Tumor)通常被認為是良性腫瘤,雖然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出現惡性變化,但這種情況相對較少見。
顆粒細胞腫瘤主要由顆粒細胞組成,這些細胞是神經系統中的一種特殊細胞,通常在皮膚、口腔、食道和其他組織中發現。
這類腫瘤的確切成因尚不明確,但有研究指出,可能與某些刺激因素或創傷有關。

在您的情況中,您提到的腫瘤位於鼠蹊部接近外陰部的淋巴位置,大小約兩公分,並且病理報告顯示不是惡性腫瘤,這是個好消息。
醫生建議定期追蹤,這也是一個常見的管理方式,因為顆粒細胞腫瘤通常生長緩慢,且在切除後復發的機率相對較低。

顆粒細胞腫瘤的症狀通常不明顯,很多患者在檢查時可能只是偶然發現腫塊。
這類腫瘤的診斷通常依賴於病理檢查,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特徵。
顆粒細胞腫瘤的細胞通常呈現顆粒狀,並且在特殊染色下會顯示出特定的反應,這有助於醫生確定其良性或惡性。

至於顆粒細胞腫瘤的原因,目前尚無明確的病因。
部分研究認為,這可能與慢性刺激、創傷或某些遺傳因素有關,但具體的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顆粒細胞腫瘤在不同年齡層和性別中均可發生,但在女性中較為常見。

在您的妻子接受手術後,建議定期回診,並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追蹤。
若在追蹤期間出現任何不尋常的症狀,如腫塊增大、疼痛或其他不適,應立即就醫檢查。
這樣可以及早發現任何潛在的問題,並進行適當的處理。

最後,對於病理報告的翻譯,若有疑慮,建議尋求專業的醫療翻譯服務或請教醫生,確保您能正確理解報告內容。
了解病情有助於您和您的家人更好地應對後續的健康管理。
希望您的妻子早日康復,並祝您們健康平安。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鼠蹊部腫塊變化:是否需看腫瘤科或婦產科??


我最近這幾個月鼠蹊部左側有硬塊原本只有小小的一顆1公分左右(不會痛),但常常會變的有點大過沒多久又變小,可是最近那個硬塊變大(有點長條狀2公分左右)了,剛好經期結束不知道有沒有關係?我這樣需要去看一般外科或是婦產科嗎?謝謝醫生><


陳筠方 醫師回覆-腫瘤科
您好很抱歉很晚才看到這則問題,經期是不會影響的淋巴系統的,雖然你指的那到底是不是淋巴結也不一定,請去看婦產科觸診看看,以上回答,謝謝

鼠蹊部腫塊變化:是否需看腫瘤科或婦產科?-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鼠蹊部硬塊是否為腫瘤?該掛哪一科檢查??


一個月前,發現左邊鼠蹊部摸起來有硬塊,2公分內,會移動,有時消失,有時出現,身體無其他不適,若要就醫,應掛什麼科?謝謝回覆


陳斯榮 醫師回覆-腫瘤科
可可/44歲/女來信平安可可!好像以前有回答過(可可)問題,不知道是否同名!1. 一個月前,發現左邊鼠蹊部摸起來有硬塊,2公分內,會移動,有時消失,有時出現,身體無其他不適,A: 聽起來都是良性的特徵,身體或許有外來的感染,淋巴結腫大,免疫...

鼠蹊部硬塊是否為腫瘤?該掛哪一科檢查?-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腫瘤科:鼠蹊部小腫塊的良性與惡性之辨識?


鼠蹊部左邊有一顆約1公分的不痛的小腫塊,外觀看不出來,要用手指有點力道壓才能找到,記得發現當時覺得質地QQ、感覺稍為會滑動,就先放著觀察。去年6月中旬,因體重減輕及身體有不適症狀在大醫院各科求診找原因,分別在去年6月、7月、12月由家醫科、...


陳斯榮 醫師回覆-腫瘤科
米米/42歲/女想請問這種外觀先腫大後消失,留下的小小的1公分腫塊,惡性的可能大嗎?A:1. 之前所有醫生都檢查過了2. 當時抽血也正常3. 看起來可以再觀察4. 如果沒有變大、變硬、變色,就要再看醫師重新判斷祝 新年快樂桃園醫院 陳...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鼠蹊部硬塊是否為惡性腫瘤??


前幾天發現鼠蹊部有約5公分的硬塊壓會痛且能移動請問有可能是惡性腫瘤嗎


陳筠方 醫師回覆-腫瘤科
您好:這麼年輕的情況下,鼠蹊的腫塊會先考慮是否是感染症,請先去看泌尿科或感染科,如果都排除,才會想做病理切片來區分是否為癌症。以上回答,謝謝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