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
轉寄署長信箱網友問題:今天看電視涂署長有幫一個游民看診.....說好像胃腸不好會有水腫的樣子.....因為我好像有水腫吧...我猜的....是不是有什麼要注意的呢...外面的醫生都很爛....
楊,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03/01/20
蕭永薰 醫師回覆-內科
您好:回覆有關您的問題:水腫是指細胞外之間質液增加的一種狀態,臨床上依據不同的位置及病沉,而有不同的表徵,相關的疾病很多,無法全列出來,僅提出常見的診斷如下:1.靜脈壓增加:鬱血性心臟衰竭,限制性心臟病,三尖瓣疾病,心包膜炎,腎病症候群,急性腎絲球腎炎,醛固酮失調,靜脈栓塞,下肢靜脈功能不全,靜脈血管壓迫等.2.低白蛋白血症:肝功能不全,營養不良,吸收不良症候群,皮膚燒傷3.微血管性水腫:女性自發性水腫,過敏反應,血管炎4.淋巴性水腫:先天性淋巴液循環不良,手術所致淋巴水腫,放射線治療,惡性腫瘤所致,淋巴瘤.5.藥物引起的水腫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降血壓藥物類固醇,賀爾蒙等.閣下的水腫疑問,宜與您的醫師詳細討論與鑑別才好.
回覆日期:2003/01/20
彙整補充說明
水腫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指的是身體某些部位因為液體積聚而出現腫脹的情況。
水腫的成因多樣,可能與心臟、腎臟、肝臟等內臟功能不全有關,也可能是由於靜脈回流不良、過敏反應、藥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至於水腫是否與胃腸問題有關,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
胃腸不適可能會導致水腫的情況,主要是因為腸道的吸收功能受損,導致體內的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無法正常吸收,進而引起低白蛋白血症,這會使得血漿中的膠體滲透壓下降,導致液體從血管內滲出到組織間隙,造成水腫。
此外,腸道問題如腸炎、腸阻塞等也可能導致腹部脹氣,進而影響到水腫的情況。
如果您懷疑自己有水腫,建議您注意以下幾點:
1. 觀察水腫的部位與程度:水腫可能出現在下肢、腹部或全身,觀察水腫的部位及程度有助於醫生診斷。
2. 注意飲食:避免高鹽、高糖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能會導致水分滯留。
建議多攝取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橙子等,因為鉀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鈉含量,促進排水。
3. 保持適度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減少水腫的情況。
尤其是下肢水腫的患者,建議多做腿部運動。
4. 檢查腎功能:腎臟是調節體內水分的重要器官,若腎功能不全,可能會導致水腫。
建議定期檢查腎功能,特別是如果您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等風險因素。
5. 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如果水腫持續不退或伴隨其他症狀(如腹痛、發燒、血尿等),建議儘早就醫,進行詳細檢查。
醫生可能會根據您的症狀進行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以確定水腫的原因。
6. 注意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降血壓藥物等)可能會引起水腫,若您正在服用這些藥物,建議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調整用藥。
總之,水腫的成因複雜,與胃腸問題有一定的關聯,但並非唯一因素。
若您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感到擔憂,建議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進行必要的檢查與治療,以便及早發現問題並獲得適當的處理。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大便水樣且有脹氣,可能是什麼原因??
醫師您好最近兩天我的大便都是水,黃色的肚子不會痛,腹部有點脹氣也不會頭痛,沒有發燒大便的時候會邊放氣請問要如何醫治
陳詩典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請先調整清淡飲食,再觀察一下,若水瀉不止或是有發燒,請就醫用藥。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胃腸問題:腹脹、噁心、排便異常?
醫師您好 我的狀況是 昨天肚子痛 跑廁所3.4趟都拉水 從今天早上吃完早餐後想上廁所 拉出來跟爛泥巴一樣 之後開始腹脹不會消 想吐 吃完飯或喝水都會打嗝 沒有腹痛的狀況就脹脹的而已 精神上也沒有很疲勞跟平常一樣 想詢問醫師有幾種病症 要不要...
陳奇峰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應為急性腸胃炎,一般是需要服用藥物的,可先禁食一兩餐後,開始少油少奶溫和飲食,並補充適度的水份電解質若症狀持續,請至腸胃科就診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腸胃問題:拉水便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原本大便正常一條成形就在生理期來當天下午大軟便 分段有成型 後來吃蛋糕以後拉水變 晚上吃了小籠包以後又拉了一次水便第二天早上吃蛋糕以後又拉了一次水便 下午到診所告知醫生狀況有沒有可能生理期造成但是以往我頂多大軟便沒有像這樣啦水便醫生量體溫3...
陳詩典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小姐您好:建議食物以少油少奶為原則,飯前20分鐘可服用緩瀉藥物,飲食速度不可太快,以減少飯後腸胃強烈蠕動而水便。另可先檢查大便,排除有炎性腸炎。彰化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陳詩典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脹氣、拉水便、疲倦:可能是肝膽腸胃問題??
半夜睡到一半突然覺得胃脹氣 肚子有點痛到了隔天早上就開始拉水便 沒食慾 吃一點就很飽 再加上覺得心跳有點快 還容易感覺疲倦 目前有去診所看過 可是沒什麼改善 症狀持續一個禮拜 ...我本身很少在運動 不過還是想問問看
胡果正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您好,若經用藥治療症狀仍未改善,建議回診讓醫師評估,謝謝您。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