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與手部關節刺痛:是否需就醫檢查?-骨科

分享到:

下樓梯時膝關節刺痛?


羅醫生您好:左膝關節下緣部分在下樓梯或走下坡路時會有刺痛的情形發生,走平路則沒有任何症狀,發生症狀已有三四年了, 另外,在這一兩年來,拿重物或手掌向上時,手部關節延伸至中指部分,會發生刺痛情形(兩手都發生過),是否需要就醫檢查呢?謝謝您撥冗回答Grace敬啟


Grace,30~39歲女性,詢問日期:2003/02/25

羅兆忠 醫師回覆-骨科


您好!1.針對第一個問題,可能是關節退化了,提供兩篇文章供您參考。
2.第二問題,攪起來有點像正中神經壓迫應診接受進一步理學檢查,會更清楚些。
人老,關節也老化嗎?
診間的門緩緩地打開,走入一位年約70歲的老人家,陪同的是一位年約四十歲的中年男子,手上拿著這位老人家雙側膝關節X光片及一份轉診單,初步診斷是雙側膝關節退化,攜帶之X光片確實顯示是很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兩側關節腔細縫幾乎不存在,可能單靠一般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經過一番詳細檢查,告知整個治療計畫,病人拿著了藥單緩步離開診間。
病人聽到「退化」就好像洩了氣的皮球一般,好像永遠都不會好似的,真的關節退化就一定長期需要吃藥,吃藥無效就得置換人工關節嗎?
這些問題一直困擾很多民眾。
「退化性關節炎」它不像喉嚨發炎,是急性而短暫的,它是一種緩慢進行,逐漸變壞的關節疾病,把關節想像成車輛的輪胎就很容易了解,會使車輪加速磨損的情況,就會使關節退化加速,但車輪不會自己修補,人類關節軟骨會自己修補,當軟骨補修速度遠不及磨損速度,關節退化就發生了!一般而言,肥胖、關節面不平整、韌帶傷害引起關節不平穩、遺傳因素、骨頭壞死、痛風、感染等等,都是導致退化之原因。
初期症狀通常是疼痛,關節附近肌肉變緊,活動性變差,病患會覺得上下樓梯吃力,蹲下困難,當症狀逐漸加重,一般日常生活都會受到嚴重影響,更別說是工作受影響了。
至於治療方法,可依症狀不同採取漸進式的治療方法,初期的退化性關節炎採取保守治療,降低關節負荷,就如同減輕車輪負擔一樣。
如果體重過胖,就一定要想辦法減輕,減少上下樓、避免爬山、慢跑等活動。
若想要運動,可以改成游泳,可減輕關節負擔,也達到運動目的,避免行走凹凸不平的路面,此外對關節附近採取保護措施,例如護膝,避免冷風直接接觸,尤其現在大家待在冷氣房習慣了,更需要注意,此外一些簡單的復健物理治療也可以減輕症狀。
如果上述方式依然無效,則必須要求助醫師了!醫師可能會給您上述建議,然後建議服用藥物,現在除了止痛藥外,有一些新的治療方法,逐漸被採用。
例如最近市面很流行的軟骨補充成分:葡萄糖胺(glucosamine)及軟骨膠硫酸鹽(chondroitin sulfates),已經被使用,此外,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hyaluronate 關節囊液成分的一種)也有一些療效。
藥物方面除傳統之止痛消炎藥,最近新的止痛藥(COX-2) ,已經把消化道副作用降低到最低,幾乎完全不用擔心長期服用止痛藥引起的腸胃不適症狀。
少數病人如果保守的治療後,疼痛依舊,可能得靠手術方式了。
目前較簡單的手術方式是關節鏡,利用關節鏡可以將關節腔內的雜質清除,傷口小且恢復快,可以重複施行,目前這類關節鏡手術較常使用在膝關節。
對嚴重變形磨損的關節,可能必需藉助置換人工關節手術,目前國內置換人工關節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幾乎與世界同步,但在適應症方面要謹慎行之,另外術後必須配合完整的復健計畫才能恢復最佳的功能。
近年來,人的壽命普遍提高,退化性關節炎之病例勢必增加,越是愛護自己的身體,將來故障的機率就越少,如果真的故障了,一定要尋求正規之專科醫師,健康才得到保障!惱人的膝蓋痛,常見的病因和治療不管小孩或大人,很多都曾經有膝蓋痛的經驗,可能因為這原因而到處看醫生、吃藥、和打針。
假如不見立竿見影的療效,經常地,甚至會去尋求偏方,冀望得到短暫的緩解。
患者或許不知道,疾病若未能對症下藥,拖延也許會使得早期的病症變得非常地嚴重。
簡單地說,從疾病的辨症觀點而論,諸多的因素都可能是造成惱人膝蓋痛的致因;但是,若藉著仔細的臨床理學檢查、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檢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因,皆可以診斷得出來。
較常見膝蓋疼痛的症狀,在中老年人不外乎是膝蓋的隱隱作痛且雙側性,這種痛會因久坐、爬樓梯、或行走不平路面而加重。
當然有些人臨床表現也可能是突發的,並且會有特定部位的疼痛,即所謂「膝蓋骨旁症候群」,這常發生在青少年膝蓋的下方,小腿近端髕韌帶附著的脛骨結節,運動後突然的腫痛,嚴重地,甚至於無法走路,這種骨軟骨炎的致因與創傷或過度活動有關。
至於臨床的檢查,可藉由膝關節外觀的穩定度和是否有局部的壓痛,膝蓋骨相關於其他的角度或膝關節伸屈時膝蓋骨傾斜與否,甚至於可讓患者趴著等姿勢去加以評估。
在大多數的情況,靠著以上的理學檢查,即可獲得充分的答案。
但在其它疾病,如骨骼病灶、退化性關節病變、分離性骨軟骨炎、或膝蓋骨傾斜或脫位,就可能需要藉助X光或電腦斷層的檢查,有些時候甚至要藉助於關節鏡手術,才可獲得確切的診斷。
談到這些眾多的疾病,如髕韌帶或股四頭肌肌腱炎、滑囊炎、神經瘤、膝蓋骨的脫位,早期都可以先接受3至6個月加強復健股四頭肌的肌肉張度,生活方式的調適或單純地口服非類固醇解熱鎮痛劑,大多數患者,皆可得到不錯的效果。
僅在極少數的病人,在經過保守的治療無效時,方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所以膝蓋的痛,如果能有獲得適當的診斷和處置,超過九成的患者,只接受簡單的保守治療,免開刀,並不是夢。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敬祝安康骨科羅兆忠醫師敬啟

回覆日期:2003/02/25

彙整補充說明


Grace您好,
針對您提到的膝關節與手部關節的刺痛情形,建議您確實需要就醫檢查。
雖然您已經有三四年的症狀,但這並不代表不需要進一步的醫療評估。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及建議的檢查方式。

首先,您提到的左膝關節在下樓梯或走下坡時會有刺痛,這可能與膝關節的退化性變化有關。
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的軟骨可能會逐漸磨損,導致關節炎的發生。
這種情況下,患者通常會在活動時感到疼痛,尤其是在負重或彎曲的動作中。
建議您可以進行X光檢查,以評估關節的退化程度,並排除其他可能的病變,如骨刺或關節積水等。

至於手部關節的刺痛,這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過度使用、關節炎或神經壓迫等。
您提到在拿重物或手掌向上時會感到刺痛,這可能是由於正中神經受到壓迫,導致手部的麻木或刺痛感。
這種情況下,建議您也可以進行神經傳導檢查,以評估神經的功能是否正常。

此外,您提到的症狀持續了這麼久,若不進行檢查,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影響日常生活。
因此,建議您儘早就醫,尋求專業的骨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評估。
醫師會根據您的症狀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並可能會要求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如X光、MRI等)來確定診斷。

在就醫之前,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來減輕症狀:
1. 避免過度使用關節:在疼痛發作時,盡量避免進行可能加重疼痛的活動,如上下樓梯或提重物。

2. 適度休息:給予關節適當的休息時間,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

3. 冷敷或熱敷:根據疼痛的性質,冷敷可以減輕炎症,熱敷則有助於放鬆肌肉。

4. 適當的運動:選擇低衝擊的運動,如游泳或騎自行車,這樣可以減少對關節的負擔。

總之,您的症狀不容忽視,及早就醫檢查能夠幫助您找到病因,並制定合適的治療計畫。
希望您能早日康復!如果有任何進一步的問題,歡迎隨時詢問。
祝您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左膝關節痠痛及全身疼痛原因分析?

周主任您好:有關膝蓋酸痛的問題想請教您:我的左膝從三個月前開始,在彎曲之後就會酸痛,例如:蹲下再站起來就痛的很厲害必須要扶住東西才能站,痛的程度的彎曲的時間成正比,站立或躺平伸直的時候均不會痛,去按壓也找不到痛點,這兩天竟開始連大腿骨跟臀部...


周紘志 醫師回覆-骨科
你這麼多病痛,需門診做檢查及X光才能診斷,建議先至門診再說。

左膝關節痠痛及全身疼痛原因分析-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如何處理手、腳、膝關節痠痛?該做哪些檢查??

症狀:我的手腳膝蓋關節都有點酸痛,尤其是腳關節,手關節有一兩個指頭壓時會有疼痛的感覺,手指拿東西太久也會覺得麻麻的,抽血檢查的結果沒有痛風,也沒有類風濕關節炎,那我應該做哪些檢查呢?


施國正 醫師回覆-骨科
先看看是不是使用過度,或者站太久走太遠都有可能,如果外觀上沒有紅腫現象,血液檢查又正常那麼可以考慮照x光片看看是不是關節有退化或其它的變化。

如何處理手、腳、膝關節痠痛?該做哪些檢查?-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左腳膝蓋與手指關節突然疼痛,是否為風濕免疫疾病??

我的左膝蓋在某天睡覺時突然痛醒後面要下床沒辦法出力後面就去亞東醫院骨科看有拍X光,只說骨頭有發炎積水退化後續先開肌肉鬆弛劑跟止痛吃了一禮拜沒改善後面回診又在多空痛風的藥一禮拜還是沒改善後來我就沒看直到這二禮拜甚至更久我的雙手關鍵也莫名疼痛,...


沈柏銓 醫師回覆-骨科
芄子網友您好左膝雙手突然疼痛通常會考慮是否受傷或工作負荷過重若偶爾發生 休息或加上止痛藥就可以改善的話 您再小心保護您的關節 避免過度勞動就好若常發生 又不明原因的話 可能找一下免疫風濕科檢查有無免疫方面的疾病 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祝 健康...

左腳膝蓋與手指關節突然疼痛,是否為風濕免疫疾病?-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膝蓋刺麻感不減緩:是否需進一步檢查??

施醫生您好我是先前有寫信給您的張小姐,我從五月作復健到現在已經一個半月了,膝蓋雖不會酸痛,但刺麻的感覺依舊在,但都不是一直持續,有時有有時沒有,很坐下時比較常有這樣感覺,且到晚上會越明顯,醫生說我是臏骨軟化和扭傷拉傷,蹲得下去,上下樓梯也都...


施國正 醫師回覆-骨科
關節酸痛有時候時間久了會自己復原的因此不必再去做進一步的檢查了繼續復健即可

膝蓋刺麻感不減緩:是否需進一步檢查?-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