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問題?
主任 你好 本人因左眼視力模糊,檢查了很多項目都查不出病因,最後建議我只能自費做基因檢測。
想 請問 主任 若是基因檢測有問題能治療嗎?
治療費用會不會很高?健保有給付嗎? 基因檢測自費要3萬多,因本人經濟條件有限,目前還在考慮中。
謝謝!
ken,50~5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5/02/17
高丕霖 醫師回覆-眼科
您好:基因檢測主要用於診斷遺傳性眼疾,例如視網膜色素病變或某些先天性疾病。
如果檢測發現異常,是否能治療取決於具體病變。
目前,部分基因療法仍在研究階段,效果有限,且費用通常較高。
健保目前不給付此種基因檢測及相關基因治療。
若經濟考量是主要問題,可與眼科醫師討論是否有必要檢測,能否治療,因為檢測出來無法治療也是徒勞。
祝您健康!
回覆日期:2025/02/17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關於眼科基因檢測的問題,首先要了解基因檢測在遺傳性眼疾的診斷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許多眼科疾病,如視網膜色素病變、先天性白內障、色素性視網膜病變等,都是由於基因突變所引起的。
透過基因檢測,可以幫助醫師確定病因,進而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然而,基因檢測的結果並不一定能夠直接導向有效的治療。
許多基因療法目前仍在研究階段,尚未普遍應用於臨床,且其療效和安全性仍需進一步評估。
即使檢測出異常基因,現階段的醫療技術可能無法提供有效的治療選擇,因此在進行基因檢測前,建議您與眼科醫師詳細討論,了解檢測的必要性及可能的後果。
至於費用方面,基因檢測的價格因檢測項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般來說,基因檢測的費用可能在數萬元至十萬元不等,具體金額取決於檢測的範圍和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台灣的健保並不涵蓋這類基因檢測,因此患者需自行負擔相關費用。
如果您考慮進行基因檢測,建議您首先與主治醫師進行深入的討論,了解檢測的意義、可能的結果及後續的治療選擇。
醫師會根據您的具體情況,幫助您評估檢測的必要性,並提供專業的建議。
在此同時,若您或家族中有遺傳性眼疾的病史,定期的眼科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不僅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還能在病情尚未惡化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干預和治療。
若有任何疑慮或不適,請務必及時就醫,並遵循醫師的建議。
最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避免長時間用眼等,對於眼睛健康也有正面的影響。
希望這些資訊能對您有所幫助,祝您健康平安!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黃斑部異常?電器生理檢查與視野檢查能否排除問題??
醫師您好八月時有詢問過您關於「視雪症」的問題,後來今天掛了大醫院的醫生(該醫生為眼神經專長的醫生)到場後我表示是其他醫生表示我的症狀與「視雪症」類似進而前往檢查,但該醫生表示並沒有聽過這個症狀的案例,在詢問過我的症狀後做了「超廣角眼底攝影」...
高丕霖 醫師回覆-眼科
您好:關於您提到的檢查,眼科醫師為了進一步確定黃斑部的健康狀況,安排了「電氣生理檢查」和「視野檢查」。這些檢查可以幫助評估視網膜功能,特別是黃斑部的功能,並排除其他潛在的視神經或視神經路徑的問題。至於結果,這些檢查有可能顯示出一些異常,也有...>>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檢測胎兒基因:DNA與基因檢查的真實性及費用探討?
呂醫師您好我在網頁上看到一段文章是這樣寫的”近年來,DNA與基因的檢查又更為進步。通常在懷孕八週以後,會有些微量的胎兒血球細胞滲到母體的血液當中;所以只要抽取母親的血液,就可以找到這些蛛絲馬跡,進而判定胎兒的基因(甚至是性別)。如此一來,若...
呂理政 醫師回覆-婦產科
mieux您好!1.上述檢查的確是有的。2.國內各大醫學院,醫學中心,醫學研究機構都有能力,甚至坊間一些檢驗所也有做。只是素質良莠不齊。3.費用上,各單位收費標準不一。4.再次提醒您,知道胎兒的基因(性別),必須是基於醫學的理由;如果是為選...>>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治療夜盲症:臍帶血幹細胞的有效性與應用方式?
醫生您好,目前我懷孕22週左右,想確認臍帶血 幹細胞怎麼評估治療夜盲症?我母親59歲已確認為夜盲症,並領有重度身障手冊,網路查詢沒有適合的解答,應該要怎麼做或哪方諮詢較為洽當。目前母親有在醫院看診(尚在轉診合適的醫生),看能不能不要再惡化下...
高丕霖 醫師回覆-眼科
Lesley 您好:「色素性視網膜病變(RP) 」,因為這是基因上的缺陷,患者的病情會日益惡化,由於目前的治療效果都有限,也沒有方式可以預防。國外已經有基因療法的實驗,臺灣尚未有這方面的治療。請參考。https://bit.ly/3dGvF...>>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臺大次世代基因檢測套組:全外顯子基因檢測是否涵蓋所有神經肌肉基因??
簡醫師您好,承上面提到的問題"全外顯子基因檢測與台大次世代神經肌肉檢驗套組"若全外顯子基因檢測可囊括神經肌肉套組所檢測的基因那為何台大還要推出那麼多像是次世代骨骼關節,代謝性疾病,兒童心臟等套組價格都相同,這樣做全外顯子...
簡穎秀 醫師回覆-罕見疾病
您好:由於每項檢驗還是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以及各自驗證的結果。因此還是需要臨床醫師依個案狀況,判斷選擇符合需求的檢測。謝謝。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