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式子宮切除術後器官下垂風險-婦產科

分享到:

子宮肌瘤術後?


請問醫生:以剖腹方式切除子宮(次子宮切除),日後有可能會出現器官往下掉的狀況出現嗎?
謝謝!



AT,50~59歲女性,詢問日期:2025/02/21

曹國桃 醫師回覆-婦產科


你好應該不會。
祝你健康。



回覆日期:2025/02/21

彙整補充說明


剖腹式子宮切除術後,器官下垂的風險是許多女性在手術前後都會關心的問題。
子宮切除術(Hysterectomy)是指將子宮及其相關結構(如子宮頸、部分或全部輸卵管等)移除的手術,通常用於治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增生等病症。
雖然這項手術可以有效解決許多婦科問題,但術後的影響及風險仍需謹慎考量。

首先,子宮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支持周圍的器官,包括膀胱和直腸。
當子宮被切除後,這些器官的支撐結構可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在手術後的恢復期內。
如果周圍的支持組織(如韌帶和筋膜)未能完全恢復,可能會導致器官下垂的情況,這種情況稱為「盆腔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這種情況在女性中並不少見,尤其是在經歷過多次分娩或年齡增長的女性中。

其次,年齡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的結締組織會逐漸變得脆弱,這使得術後發生器官下垂的風險增加。
此外,若患者在手術前就有盆腔器官脫垂的病史,則術後發生脫垂的風險也會相對提高。

術後的康復過程中,患者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以降低器官下垂的風險:
1. 適度運動:術後應進行適度的運動,特別是針對核心肌群和骨盆底肌肉的鍛鍊。
這些運動有助於增強支撐結構,降低脫垂的風險。

2. 避免重物:術後初期應避免提重物或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對盆腔造成過大的壓力。

3. 定期檢查:定期回診,讓醫師評估術後恢復情況,及早發現可能的問題。

4. 健康飲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便秘,因為便秘會增加腹內壓力,進而影響盆腔器官的支撐。

5. 了解症狀:了解器官下垂的症狀,如陰道內有異物感、排尿困難或排便困難等,若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時就醫。

總之,剖腹式子宮切除術後的器官下垂風險雖然存在,但透過適當的術後護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這種風險。
若有任何不適或疑慮,建議及時與醫師溝通,獲得專業的建議和指導。
希望這些資訊能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胸痛、走路喘是否需要看醫生??


醫生您好去年年底左右,走路就很容易喘最近特別容易喘1樓走到3樓、走路走個5分鐘就喘的很厲害胸口(肋骨中間) 也緊緊的悶痛 不舒服這幾天戴口罩有時候會喘不過氣 呼吸很困難胸口(肋骨中間)悶悶的不舒服請問要去看醫生嗎?*小時候曾有氣喘,但後來已...


簡順添 醫師回覆-胸腔內科
您好:請馬上至醫院胸腔科就診 ,謝謝 簡順添

胸痛、走路喘是否需要看醫生?-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子宮摘除手術與子宮頸摘除手術後的保健及後遺症?


您好:我想知道關於子宮摘除手術以及子宮頸摘除手術後需要作的保建,還有會產生哪些後遺症或是不適,這些相關的問題我該往哪些方面找會有更多的資料.以上是我的問題 感謝您的回答


吳宗城 醫師回覆-婦產科
衛生署台南醫院婦產科 吳宗城醫師回覆:*子宮摘除術後的保健:術後1~2個月內,要定時回到醫院檢查,避免激烈運動:暫時不要有性生 活,大便要暢通!術後2個月以後,便可以恢復正常的活動及性生活,只要飲食正常,大便暢通即可,一年回到醫院檢查一次!...

子宮摘除手術與子宮頸摘除手術後的保健及後遺症-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子宮脫垂治療選項:手術風險如何評估??


董醫師您好家母今年65歲,日前發現內褲有血絲,原來係子宮脫垂至外部,因不斷摩擦所致,請問醫師:因家母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因此擔心手術風險,如不開刀,有無其他選擇?


董宇紅 醫師回覆-婦產科
您好:您母親的情況為子宮脫垂和併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如擔心手術風險而不想開刀,可以嘗試用子宮托的方式改善子宮脫垂在外摩擦的問題,但用子宮托也要選用何宜的大小及材質,是否可用也要做適當的評估,選用後也要適時回診注意感染等可能之併發症的發生.手術...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子宮全切除手術對泌尿系統的影響及預防方法?


醫師您好,我已婚,前2次子宮外孕,已切除1邊輸卵管,未有小孩。上個月經診斷出子宮內膜非典型複雜型增生,醫師建議作腹腔鏡子宮全切除手術〈含子宮頸、輸卵管〉,請問該手術是否會傷害到泌尿系統神經或組織?應如何避免?期待回復,謝謝您。


董宇紅 醫師回覆-婦產科
你好:子宮切除的手術會有一定比率的併發症,相關手術風險及可能的併發症應在手術前與為你診治的醫師做詳細的討論,為你診治的醫師最了解你的情況,給予的解釋應該最符合你的狀況。謝謝!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