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及腳踝有紅斑腫痛情形?
您好:想要請教您,我兩隻小腿不時會出現紅斑及瘀青,過一陣子消失後,又會在小腿的其他部位產生...本來不以為意,但是後來會有瘀青痛感產生,觀察一陣子,才發現按壓紅腫部位,裡面其實腫塊(不是會突出一塊就是了去按它會痛.....最近,我右腳踝有一塊紅腫,不去按壓也會不定時發痛我知道這樣發問其實很籠統,但我還是想知道這邊是不是可以給我幾個可能並且建議我就診方向,或需要注意事項,不好意思,麻煩您了,謝謝!吳小姐
吳小姐,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0/02/22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吳小姐:
針對您所描述的小腿與腳踝紅腫痛的症狀,這確實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健康問題。
根據您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及建議的就醫方向。
首先,您提到的小腿出現紅斑、瘀青及腫塊,這些症狀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但不限於:
1. 血管問題:如靜脈曲張或深靜脈血栓,這些情況可能導致血液循環不良,進而引起腫脹和疼痛。
2. 發炎反應:如蜂窩性組織炎或其他感染,這些情況通常伴隨著紅腫、熱感及疼痛,且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
3. 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這些疾病可能導致關節及周圍組織的發炎。
4. 外傷或過度使用:如肌腱炎或韌帶損傷,這些情況可能由於過度運動或不當姿勢引起。
考慮到您的症狀持續且有變化,建議您儘快就醫,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就診建議:
1. 風濕免疫科:由於您有紅腫及疼痛的症狀,風濕免疫科可以進行相關的血液檢查,以排除自體免疫疾病的可能性。
2. 血管外科或心血管科:如果懷疑有血管問題,這些科別的專家可以進行超音波檢查,評估靜脈及動脈的狀況。
3. 皮膚科:如果紅斑及瘀青的情況持續,皮膚科醫師可以檢查是否有皮膚感染或其他皮膚病變。
4. 骨科:如果有關節或肌肉的問題,骨科醫師可以進行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如X光或MRI,以排除骨骼或關節的病變。
在就醫之前,您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 記錄症狀:詳細記錄紅腫的部位、持續時間、疼痛程度及任何可能的誘因(如運動、外傷等),這將有助於醫生進行診斷。
- 避免自我用藥:在未經醫生指導下,避免隨意使用消炎藥或止痛藥,以免掩蓋症狀,影響診斷。
- 抬高患肢:在等待就醫的過程中,儘量抬高患肢,這有助於減少腫脹。
- 保持良好的休息:避免過度活動,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
最後,若您在就醫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或不確定的情況,建議尋求第二意見,特別是在症狀持續不改善的情況下。
希望您能早日找到病因,並獲得適當的治療。
祝您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小腿疼痛伴隨紅腫發熱,需要就醫嗎??
醫師您好前天小腿的某處開始疼痛那塊疼痛的地方在很久以前不知為何變的相當硬只要不壓就不會感到疼痛但是發現疼痛處表皮變紅並且有發熱的現象請問醫師我這種情況是否該選擇就醫還是說自行去藥局買消炎藥即可?
施啟明 醫師回覆-骨科
您好:依您所述,初步診斷可能是蜂窩性組織炎或腫瘤,建議您至骨科或門診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實際病因小腿疼痛伴隨紅腫發熱,需要就醫嗎?-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皮膚突起物:類似青春痘的症狀及處理方法?
醫師妳好讀者有一個皮膚的問題想請教,症狀描述16歳後,自己的身體就有時候會產生有如青春痘的突出物,但隨著年紀的增長,發現上述的突出物...
黃瑞雲 醫師回覆-皮膚科
您好:很抱歉,依法規未親自診視病人不得做診斷,所以如果真的很困擾,您應該親自去看皮膚科,取得正確的診斷和建議,如果仍然有疑問,可以再把正確診斷名稱提出來詢問,謝謝!!!敬祝平安健康皮膚突起物:類似青春痘的症狀及處理方法-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不明原因的雙腿腫痛:尋找神經內科、感染科、心臟科、風濕免疫科的答案?
醫生您好,我在今年4/27晚上時,左腳底採到插頭留下一個傷口,有消毒抹藥膏,但隔天晚上左腳背突然腫的像山丘一樣,右腳背也有腫,但沒有左腳高,因此隔天早上掛急診(但早上起來其實雙腳腫的高度已經比較退了),醫師幫我打了破傷風,並開了抗生素,但愈...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Jill 小姐您好:您提到“侷限在腳踝下,但現在不適感已經到大腿了,而且痛到骨頭了”因為感覺異常有向上延伸的情形。可能要考慮慢性多發性神經病變。但您又提到水腫及皮膚顏色改變的情形。似乎要考慮周邊血管循環的問題。建議您可以到神經內外科或是復健...>>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腳踝紅腫疼痛持續五天,抗生素治療效果不明顯,該如何處理??
文末有圖,因為字有點多所以先寫一下重點:從本週一 (12/18) 到昨天 (12/23) 已經吃了五天抗生素,傷口感覺沒有明顯好轉而且還是會痛,走路的時候還好,但腳放在地上靜止不動時更痛。目前是打算先把抗生素吃完,週一或週二再去給感染科看,...
廖忠信 醫師回覆-內科
親愛的讀者好: 關於<腳不明原因紅腫> 回覆如下:A:1. 閣下是很細心及有耐心的人, 很少人會一系列的記錄病程2. 至於11天內傷口的進展會令病人及照顧的醫師很困擾3. 因為已63歲, 多半會有慢性病, 如心血管, 糖尿病或其...>>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