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奶量?
寶寶目前二個多月,之前奶量一餐是120~150,一天總奶量700~800多,這星期開始睡眠較長較久,但是奶量減少,每天大概喝600左右,請這樣正常嗎?
謝謝
彤媽,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4/09/14
裴仁生 醫師回覆-兒科
彤媽:您好!1. 新生兒隨著年齡增長,整天的睡眠時間應會縮短。
2. 2個月大寶寶每天的食量應是150-200 CC/KG/DAY 較理想。
祝平安健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小兒科主任 裴仁生 謹上
回覆日期:2014/09/14
彙整補充說明
寶寶在兩個多月大的時候,奶量的變化是許多父母會關心的問題。
根據您提供的情況,寶寶之前的奶量在700-800毫升之間,現在減少至600毫升,這樣的變化是否正常,主要取決於幾個因素。
首先,寶寶的生長發展是評估奶量是否足夠的重要指標。
一般來說,兩個月大的寶寶每天的奶量應該在150-200毫升/公斤的範圍內。
假設您的寶寶體重約為5公斤,那麼理想的奶量應該在750-1000毫升之間。
若寶寶的體重增長正常,且活動力良好,這表示寶寶的營養攝取是足夠的。
其次,寶寶的睡眠模式也會影響奶量的攝取。
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的睡眠時間會逐漸延長,這是正常的發展現象。
當寶寶睡得更久時,可能會在清醒時的進食量減少,這也可能是您觀察到的奶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再者,奶量的變化有時也可能是因為寶寶的生長速度有所變化。
新生兒在生命的最初幾個月內,生長速度通常是最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生長速度會有所減緩,這可能導致對奶量的需求減少。
這種情況下,寶寶的奶量減少並不一定代表有問題。
此外,寶寶的情緒和環境也會影響進食行為。
如果寶寶最近經歷了環境的變化,例如搬家、家庭成員的變動,或者是其他的生活習慣改變,這些都可能影響寶寶的食慾。
最後,若寶寶的尿布濕尿次數正常(每天至少六到七次),且沒有出現脫水的情況(如口腔乾燥、眼窩凹陷等),那麼奶量減少的情況通常不需要過於擔心。
不過,若您對寶寶的奶量減少仍感到不安,建議您可以諮詢小兒科醫師,進一步評估寶寶的健康狀況。
總結來說,寶寶的奶量減少至每天600毫升在某些情況下是可以被視為正常的,但最重要的是觀察寶寶的整體健康狀況,包括體重增長、活動力及尿布濕尿的情況。
如果有任何異常情況或持續的擔憂,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希望這些資訊能對您有所幫助,祝您和寶寶健康快樂!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寶寶奶量不足?該如何增加哺乳次數和份量??
一天喝3餐很少嗎要三個月了 (2/11生的我兒第一餐 210第二180第三餐210 (固定5.6點洗澡 上樓 喝完到隔天早上7.8點半夜我也有要起來餵 但沒什麼喝 他都吃嘴嘴繼續睡4-5小餵 但我都等他哭之前是4餐 兒子自己晚上那餐減掉
蕭凱文 醫師回覆-兒科
每個嬰兒胃的容量和吸收情況都不盡相同,所以喝的奶量足不足夠?,只要每天有6次以上不黃濃且量多的小便, 且身高體重增加正常,這樣的話奶量就是足夠的。寶寶奶量不足?該如何增加哺乳次數和份量?-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寶寶喝奶邊哭、喝完還哭?可能是這些原因!?
醫生你好:想請問寶寶喝奶時會邊喝邊哭(每餐都哭),喝完奶打完隔也哭,喝奶時腸胃魯動也哭,這樣是奶粉不合嗎?目前寶寶3m16d,喝雀巢水解1+益生菌,之前脹氣嚴重所以醫生開益生菌(阿德比)讓寶寶食用(還沒滿月就開始吃了)。直到前幾天寶寶喝奶邊...
蕭凱文 醫師回覆-兒科
奶粉不適應一般常見的症狀多還會合併腹瀉、解血便、嘔吐厲害、或身上起紅疹等, 新生嬰兒是較容易有腸絞痛情形,隨著年齡漸大會較改善。新生嬰兒哭鬧的原因很多,非一定是腸絞痛,若已經換低敏感性的水解蛋白奶粉和加益生菌,還無法改善,建議至大醫院新生兒...寶寶喝奶邊哭、喝完還哭?可能是這些原因!-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1M6D寶寶喝奶頻率及奶量減少,正常奶量是多少??
醫生您好,寶寶目前1M6D,體重4.1公斤,剛從月中回家幾天,原本在月中是4小時喝120ml,但回家後,發現寶寶很喜歡睡覺,很常喝奶大概喝60-90就昏睡,沒辦法叫醒,原本一天可以喝720,昨天只有600,這幾天下來很怕他喝得太少會不會脫水...
蕭凱文 醫師回覆-兒科
這個年齡的嬰兒本來睡覺的時間就會比較長,只要尿尿的次數一天有6次以上不黃濃,只有尿尿的尿布重量足夠,就表示沒有脫水的問題,另外至少每天每公斤有110cc的奶量也應該比較沒有脫水的問題。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寶寶喝奶量減少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醫師你好我的寶寶現在剛滿月..不過這一兩天中..有一兩餐都只喝20cc平時一餐約90-120cc...3-4小時喝一次...突然這樣算食慾不好嗎...在新生兒而言..可能是什麼原因呢...
蕭凱文 醫師回覆-兒科
剛出生的嬰兒胃容量還小,大小餐本來就很常見,只要整天的量足夠,小便一天六七次以上(尿布夠重,顏色不黃濃),活動力正常無發燒,體重增加正常,就無妨,但若有上述不正常情形可諮詢小兒科醫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