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下壓疼痛的原因探析-骨科

分享到:

手掌下壓或按壓會痛?


醫師您好!我的右手從一個月前開始,手掌下壓施力時會痛、按壓也會痛,痛點主要在大拇指下方那塊肌肉還有手掌右上方,下壓時除了這些痛點之外,連帶手臂及手腕都會有不適感,感覺是內部在痛,而且會有點酸軟,看了一間診所,說筋發炎要我去做復健,做了熱敷跟電療也沒什麼改善,雖然不是一直在痛,通常是壓或用到手掌的力量才會痛但就是很不舒服,做某些動作都有不適感想請問在沒有受傷史的狀態下可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匿名,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8/10/29

施國正 醫師回覆-骨科


可能是使用過度造成筋膜發炎適當的休息吃藥物止痛抗發炎另外做復健大部分都會好的



回覆日期:2018/10/29

彙整補充說明


手掌下壓疼痛的情況,尤其是在沒有明顯受傷的情況下,可能涉及多種因素。
根據您的描述,疼痛主要集中在大拇指下方的肌肉及手掌右上方,並且在施力或按壓時會感到不適,這可能與以下幾種情況有關。

首先,您提到的「筋發炎」可能是由於過度使用或重複性動作所引起的肌腱炎或腱鞘炎。
這種情況常見於需要頻繁使用手部的活動,例如打字、使用滑鼠或進行某些體育活動。
當肌腱或腱鞘受到過度的壓力時,會導致發炎,進而引發疼痛和不適感。
這種情況下,適當的休息、冰敷以及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可能有助於減輕症狀。

其次,您提到的手臂及手腕的不適感,可能與神經受壓有關。
特別是正中神經或尺神經的壓迫,可能會導致手部的疼痛、麻木或刺痛感。
這種情況通常與手腕的姿勢有關,長時間維持某一姿勢可能會導致神經受到壓迫,進而引發不適。
若是這種情況,建議調整工作環境,確保手腕的姿勢正確,並適時休息。

另外,您提到的「酸軟感」可能與肌肉疲勞有關。
長時間的重複性動作會導致肌肉過度疲勞,進而引發不適感。
這種情況下,適度的伸展運動和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您已經接受了熱敷和電療等復健治療,但仍然沒有明顯改善,建議您尋求進一步的醫療評估。
可能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或MRI)來排除其他潛在的問題,例如肌腱斷裂、關節炎或其他結構性損傷。
此外,專業的物理治療師可以根據您的具體情況設計個性化的復健計畫,以促進恢復。

最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工作姿勢,適度休息,並進行適當的運動,對於預防手部疼痛和不適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請務必及時就醫,尋求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希望您能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打針後持續疼痛是否正常?該如何處理??


前陣子因為內耳不平衡急診去打針,醫師打了止暈跟止吐的針在手臂上後,約快2個月了,打針的地方還是會痛。這個需要做些什麼處理嗎? 一般痛這麼久是正常的嗎? 傷口沒有腫,沒有發燒,也沒有其他問題,但是碰到會痛需要看醫師嗎? 謝謝


廖曜磐 醫師回覆-家醫科
妳好關於妳的疑慮, 建議請返回原診治醫療院所請處方醫師親診評估為宜線上諮詢不等同親自看診, 無法給予診斷及治療彰化醫院 關心妳

打針後持續疼痛是否正常?該如何處理?-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萎縮性陰道發炎對日常生活有何影響?需不需要治療??


醫生您好,近日子宮抹片檢查結果是萎縮性陰道發炎,因丈夫近幾年過世且目前無性伴侶,想詢問什麼是萎縮性陰道,是否會影響日常生活,需要就醫治療嗎?


黃建中 醫師回覆-婦產科
子宮抹片檢查結果是萎縮性陰道發炎,因丈夫近幾年過世且目前無性伴侶,想詢問什麼是萎縮性陰道,是否會影響日常生活,需要就醫治療嗎?Ans: 女性荷爾蒙缺少導致萎縮性陰道,沒有不舒服不需要就醫治療

萎縮性陰道發炎對日常生活有何影響?需不需要治療?-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掌間歇性刺痛感:可能是神經受壓迫??


手掌有刺刺的感覺,集中於掌心。間歇性發生,發生時間約1~2秒即結束。已經持續約兩天,不至於影響讀書寫字但刺刺的感覺第二天比第一天明顯。常常維持同一姿勢寫字,以前從未有過此症狀,突然某天起床後開始發生。做類似手撐地面動作(瑜珈運動)後會有較明...


賴肇康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您好:你的狀況 約2天了 .可以先讓手腕休息一周, 適度熱敷 .先觀察.//若未改善,則可能的病況有好幾個,需要親自就醫,由醫師看診才能判斷喔.祝福你神經外科 賴肇康醫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掌受壓傷後的症狀及治療?


我抄作機器不甚導致整個手掌捲入壓麵機滾輪裡面,在使力的要拔出手還是死死得被夾入隨即關掉電源~已經1個月了~照X光骨頭沒問題可是整個手掌非常腫大瘀血紫腫,前一個禮拜吃肌肉鬆弛劑冰敷~之後到中醫包藥消腫~可是在手掌的握拳非常的緊繃~而首長的掌心...


陳興源 醫師回覆-骨科
Dear江先生:手部壓砸傷後手部的組織會腫脹、疼痛,除了藥物治療外,最重要的是要接受好好的復健治療,以避免手部組織或關節的僵硬。建議您儘速至較大醫院的復健科,仔細評估、好好治療,以減少後遺症。祝您 健康、平安! 陳醫師 敬上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