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眼睛異物感與過敏性結膜炎?-眼科

分享到:

眼睛異物感?


醫生您好,自己不曉得是眼睛跑異物還是過敏性結膜炎的水泡,前陣子有時侯是前者有時候是後者.想問醫生這兩者的感覺能怎麼判斷?這種情況已經困擾我蠻久的.



匿名,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24/01/05

蔡文淵 醫師回覆-眼科


觀察看看,若症狀持續,再就醫檢查。



回覆日期:2024/01/05

彙整補充說明


區分眼睛異物感與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首先需要了解這兩者的特徵和感覺。

眼睛異物感通常是由於外來物質(如灰塵、沙子、睫毛等)進入眼睛所引起的。
這種情況下,患者會感到眼睛內部有一種異物的存在,可能伴隨著刺痛、灼熱感或不適。
眼睛可能會出現紅腫,並且在眨眼時會感到更加明顯。
通常,這種異物感會在清除異物後有所緩解,並且可能會伴隨流淚或分泌物的產生。

相對而言,過敏性結膜炎則是由於眼睛接觸到過敏原(如花粉、塵蟎、動物皮屑等)而引發的免疫反應。
這種情況下,患者會感到眼睛癢、紅腫,並且可能會有水泡或流淚的情況。
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通常是雙眼同時出現,並且在接觸過敏原後會加重。
這種情況下,眼睛的分泌物通常是清澈的水樣,而不是濃稠的膿性分泌物。

在您的情況中,如果您經常感到眼睛有異物感,並且這種感覺在某些情況下會消失,這可能是由於眼睛內部的異物引起的。
然而,如果您同時伴隨著眼睛癢、紅腫,並且在接觸某些環境(如花粉季節或清掃時)後症狀加重,那麼過敏性結膜炎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建議您可以觀察以下幾點來幫助區分這兩者:
1. 症狀的持續時間:異物感通常是瞬間的,並且在清除異物後會緩解;而過敏性結膜炎的症狀可能會持續數小時至數天,尤其是在接觸過敏原後。

2. 伴隨症狀:如果您有明顯的癢感、流淚或紅腫,這更可能是過敏性結膜炎的表現。
如果只有異物感而沒有其他癢或紅腫的症狀,則可能是眼睛異物。

3. 環境因素:注意您在什麼情況下會感到不適。
如果在特定環境(如花粉多的季節或接觸到某些物質後)出現癢和紅腫,這可能是過敏性結膜炎。

4. 眼睛的外觀:如果眼睛有水泡或明顯的紅腫,這通常是過敏性結膜炎的表現,而異物感則可能不會伴隨這些明顯的外觀變化。

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或加重,建議您儘快就醫,讓眼科醫生進行詳細檢查,以便獲得正確的診斷和治療。
醫生可能會根據您的病史和症狀,進行必要的檢查,並提供適合的治療方案。
希望這些資訊能幫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症狀,並做出相應的處理。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類固醇眼藥水使用天數與注意事項?


醫生您好:最近眼睛會痛、癢,有時候視力模糊,去診所後醫生診斷說是過敏,開了眼百適(一天四次)跟護康視(一天兩次),收據上寫的用藥天數是三天。想請問1.這兩種眼藥水是要點完還是狀況緩解就可以不點了?2.或者是點三天即停用?3.含類固醇的眼藥水...


蔡文淵 醫師回覆-眼科
Hi:您好,含類固醇的眼藥水最多可以點幾天?可能要依病狀決定,還請依醫囑行事。祝平安健康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眼科主任 蔡文淵敬覆

類固醇眼藥水使用天數與注意事項-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成長曲線低於3%:是否需看內分泌科??


醫生您好,想詢問您從一歲多陸陸續續回診所打預防針,醫生測量成長曲線都是小於3%,現在兩歲10個月,現在身高是87公分體重11.5公斤,我們近期幾個月都有在測量身高,平均每個月都長高0.5公分,以這樣來說需要到醫院求診看內分泌科嗎?睡眠來說都...


蕭凱文 醫師回覆-兒科
兩歲十個月男生身高87公分是小於3%,小於3%是可以至大醫院小兒內分泌諮詢和檢查。是不是侏儒症可由專業的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判斷,通常侏儒症除了身長矮小之外,還會有四肢短小的外觀。

成長曲線低於3%:是否需看內分泌科?-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過敏性與非過敏性結膜炎的區分方法?


醫生您好:謝謝您願意撥空回答我的問題。 想請問醫生,我本身有過敏體質。因為我眼睛常常紅癢,當症狀加劇時,去看眼科,眼科醫生會說是{結膜炎}然後開類固醇的藥給我點個幾天,說症狀緩解就可以不用點。可是過了幾個禮拜後,我眼睛又會開始癢紅,有血絲,...


汪志舜 醫師回覆-眼科
您好依您描述,似乎是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也許是體質,也有可能跟空氣品質不好有關等等,但跟病毒無關.一般情形用抗過敏藥水(如你用的麥敏眼藥水)即可.嚴重時才需加點類固醇藥水.主要是症狀治療. 如果都在醫師診療指示下用藥的話,應該是安全的.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過敏性結膜炎、眼睛疲勞與乾眼症:如何辨識與處理??


醫生好!去年12月第一次被診斷出有過敏性結膜炎 症狀就是有血絲跟會癢 醫生開完藥過幾天眼睛沒感覺就沒再點了今年四月又一樣的症狀也是診斷過敏性結膜炎 只是這次過2個禮拜了眼睛還是一樣會癢因為想走繪圖創作類的工作長時間看螢幕兩年了怕現在是不是眼...


蔡文淵 醫師回覆-眼科
觀察看看,若症狀持續再就醫檢查。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