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問題?
醫師您好,我大概去年有一次睡覺睡到半夜,突然自己醒來,然後四肢就自己開始「動」,尤其是上半身、雙手,雙手會開始打自己的頭,或是伸到嘴巴裡亂摳,或是自己起床走來走去,或是拿手機亂砸等等的「自己動」行為,以上說的都是發生在意識清楚,全身、四肢我沒叫他動,他們自己會做動作,我查網路,蠻像「異手症」症狀,就是四肢彷彿有自己的意識,人都是在「清醒」的狀況下,會自己動。
我平常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在看精神科,有吃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腸胃藥。
於是我就先去看家醫科,醫生叫我先回精神科,我回精神科後醫生說他也不知道為啥會這樣,但好像說只發生過一次,應該還不會怎樣,我就問他説需不需要去看神經內科(家醫科醫師說的),他說不需要,所以想請問醫師,我這樣要去看神經內科嗎?
謝謝只發生過一次
匿名,30~3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5/03/08
陳韋達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匿名您好!來信詢問有關類似異手症問題,依描述您已就醫諮詢,建議可先按精神科醫師評估,按照醫囑治療及回診;並請持續觀察有無再出現類似情形,若有即可至神經內科就診檢查。
祝您健康平安,謝謝。
回覆日期:2025/03/08
彙整補充說明
異手症(又稱為異手現象或異手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的異常現象,通常表現為一隻手似乎有自主意識,會不由自主地進行動作,這種情況可能與大腦的某些功能障礙有關。
這種症狀可能出現在一些神經系統疾病中,例如癲癇、腦部損傷或某些精神疾病。
根據您的描述,若您懷疑自己有異手症的情況,建議您首先尋求精神科醫師的評估。
精神科醫師能夠幫助您排除任何可能的精神健康問題,並提供適當的治療建議。
精神健康問題有時會影響到身體的運作,特別是與情緒、焦慮或壓力相關的情況。
如果精神科醫師認為您的症狀可能與神經系統有關,則會建議您轉診至神經內科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神經內科醫師會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身體檢查,並可能會安排一些影像學檢查(如MRI或CT掃描)或神經傳導檢查,以評估您的神經系統功能。
在神經內科的評估中,醫師會特別注意您的症狀出現的頻率、持續時間、觸發因素以及是否伴隨其他症狀(如麻木、無力、疼痛等)。
這些資訊對於確定病因至關重要。
此外,異手症的治療通常取決於其根本原因。
如果是由於神經系統的疾病引起的,則可能需要針對該疾病進行治療。
如果是由於心理因素引起的,則可能需要心理治療或藥物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您也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減輕症狀,例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減少壓力、進行適度的運動以及保持健康的飲食。
這些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改善整體健康,並可能減少症狀的發生。
總結來說,若您懷疑自己有異手症,建議您首先尋求精神科的評估,然後根據醫師的建議進一步就診神經內科。
這樣可以確保您獲得正確的診斷和適當的治療。
希望您能早日康復,保持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左手不定時抽痛,該看神經外科還是神經內科??
我的左手從指尖一直到上手臂會不定時的抽痛,已經一個月了,也不大能用力不會麻,也不是肌肉酸痛,但就是不定時的抽痛,一陣一陣的... 手可以正常的彎曲.伸展原因不明,自從一個月前某天一覺醒來就這樣了...有時後連續兩三天都不會痛,有時候一整天都...
邱玉書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您好:最好至門診作檢查神內神外看是否須安排進一步檢查肌電圖、神經傳導...。祝好邱玉書醫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部顫抖:神經外科治療的可能性??
邱醫師您好我的症狀是否能再神經外科獲得進一步改善?手(四肢)顫抖近年更明顯,合併焦躁情緒,而焦燥後又更明顯,直接影響寫字美觀與打電腦速度.曾經尋求精神科,藥物並無效果.尋求內分泌科,確認沒有甲狀腺功能異常,也無酒癮症狀.聽說可能是神經不正常...
邱玉書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您好~依您所訴症狀,最好主神經內科作詳細檢查。祝好神經外科 邱玉書醫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不能動:兩歲半女童疑似神經問題,該掛哪一科??
你好我女兒兩歲半了前半年保母常跟我反應說他的左手有時就僵在那裡別人都碰不得可能因為痛吧就會哭個一個小時等到他自己手能動為止曾詢問一般小兒醫師是否痙攣 還是抽筋前一陣子報紙寫類似情形媽媽帶去抽血結果是 血癌天哪太恐怖了吧昨天這種情況又發生...
葉伯壽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請速至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就醫不要延誤。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速重度是否需要看神經科??
醫生您好:現職能報告上有寫手速重度 是不是建議要去看神經科 去照一下核磁共振或腦部影像 ,看哪部位發生問題這速度慢 我是觀察到連走路也不像年輕人的速度覺的跟之前每月越來越多顆 後來增加到每月大約200顆安眠藥 吃了十年左右有關還是您有何建議...
吳恩亮 醫師回覆-精神科
網友好目前的醫學做影像學檢查如PET scan或functional MRI也許可查出病灶之處,但無法做進一步治療,建議不見得要花這個錢。至於手速障礙、情感淡漠的部分,還是需要積極復健如手工能訓練和社交技巧訓練才有機慢慢改善。吳恩亮醫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