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治療還是門診治療?陰囊膿瘍療程多久?-泌尿科

分享到:

陰囊膿瘍一定要住院治療??


林醫師您好請問陰囊膿瘍病菌為enterococcusm, 或pseudo.aeruginosa ,Peptostrepto, Magnus時一定要住院治療嗎? 不可以門診治療? 那一般療程大約多久? 約幾到幾周呢?麻煩您了



jo,30~39歲男性,詢問日期:2006/08/10

林合興 醫師回覆-泌尿科


jo你好:一般而言造成陰囊腫瘍主要的原因有下列:1.睪丸副睪丸發炎併發膿瘍形成,需要住院作切開引流,甚至擴創之手術並輔以抗生素治療,住院一至兩週。
2.陰囊因外傷造成血腫後又併發感染形成膿瘍,也是需要作切開引流手術,一般住院時間會較短。
3.第三種情況最嚴重,稱為Fourniere壞疽之類型的陰囊膿瘍,需要住院做更廣泛的擴創手術與積極的傷口照顧,以及更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住院時間一般而言更久,有時會超過一個月的時間。
以上的膿瘍是不需分哪種特別的細菌造成的,都需要住院手術治療。



回覆日期:2006/08/10

彙整補充說明


陰囊膿瘍的治療方式通常取決於膿瘍的嚴重程度、病因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根據您提到的病菌,如腸球菌(Enterococcus)、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厭氧鏈球菌(Peptostreptococcus)及其他細菌,這些細菌的存在通常表示感染的嚴重性較高,且可能需要更積極的治療。

首先,陰囊膿瘍的治療一般來說需要住院,特別是當膿瘍伴隨著明顯的紅腫、疼痛或其他系統性症狀時。
住院治療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手術介入:大多數陰囊膿瘍需要進行切開引流手術,以清除膿液並減少感染的範圍。
這種手術通常在麻醉下進行,並需要專業的醫療團隊來處理。

2. 抗生素治療:住院期間,患者會接受靜脈抗生素治療,這對於控制感染及防止併發症至關重要。
由於您提到的細菌種類,可能需要使用廣譜抗生素來針對這些特定的病原體。

3. 監測與護理:住院可以讓醫療人員隨時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並提供必要的護理。

至於療程的長度,這通常取決於感染的嚴重程度及患者的恢復情況。
一般來說,住院治療的時間可能在一至兩週之間,但如果情況較為複雜或有併發症,住院時間可能會延長至數週甚至一個月以上。
具體的療程長度需要根據患者的臨床反應及醫師的評估來決定。

如果膿瘍的情況較輕微,且沒有明顯的全身症狀,某些情況下可能考慮門診治療,但這需要醫師的專業判斷。
門診治療通常適用於早期發現且無明顯膿腫形成的情況,患者也需要有良好的自我照護能力及定期回診的意願。

總結來說,陰囊膿瘍的治療通常需要住院,特別是當涉及到特定的病原體及需要手術介入時。
療程的長度會依據個別情況而異,建議您遵循醫師的建議,並在治療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溝通,以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
若有任何疑問或病情變化,應及時就醫。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陰莖根部潰瘍化膿:可能是毛囊炎或性病??


醫生你好 前幾天發現陰莖根部跟陰毛的地方出現了白點跟潰瘍會有膿 也會覺得很癢請問是什麼病? 是單純毛囊炎嗎還是性病呢附上圖片https://ppt.cc/fwZVKx


杜時曦 醫師回覆-泌尿科
您好: 您這個要就醫, 如果有不安全性行為要向醫師說. 一般發炎沒有那麼嚴重. 祝健康

陰莖根部潰瘍化膿:可能是毛囊炎或性病?-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嬰兒睪丸未下降:該如何處理??


我兄在大陸一月初生有一子 至今仍有一顆睪丸未落至陰囊內 大陸醫生說不要緊 但我們仍擔心時間過久睪丸是否會熱壞 敬請回覆 謝謝


鄭培安 醫師回覆-兒科
新生兒睪丸未下降,俗稱隱睪症,通常會觀察至8至10個月大,若1歲時睪丸仍未下降,則建議及早開刀,以免影響發育及減少睪丸惡性病變的机會.你可以利用預防注射的時候,請兒科醫生仔細追蹤

嬰兒睪丸未下降:該如何處理?-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長期臥床者右睪丸流出膿血,該如何處理??


已臥床14年,有糖尿病。約一個月前,右睪丸開始紅腫,初期按壓是偏硬(醫生說水腫積水太多)最近開始變成比較軟,之間吃了三次抗生素也沒消,有掛急診就醫過,醫生詢問過沒發燒(剛吃完抗生素)或其他症狀,驗血也沒有感染之後,再看照片說是水腫。剛剛清潔...


杜時曦 醫師回覆-泌尿科
您好:最好就醫,應為現在有傷口,怕復發,目前要注意清潔乾燥,弄濕後要消毒,祝健康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右下腹膿瘍未切開清創,僅引流和抗生素治療可行嗎??


醫師你好,最近一直因為右下腹部有一膿瘍而煩惱,跑了醫院好幾次也住院,做了斷層掃描引流,當時沒有切開來清創,現在是放了一個管子讓膿流出來,一個月多了還是一直有膿,想問因為當初膿瘍到現在沒有做清創的動作,只有一直引流和吃抗生素會好嗎?


許凱熙 醫師回覆-外科
右下腹部膿瘍已接受引流及抗生素治療,若持續未改善,則需要回原診治醫師門診評估手術清創處理之必要性.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