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尿且腰部長期疼痛?
楊醫師你好!我今年剛滿20,有長期腰痛的毛病。
且我相當的頻尿,我去看過婦產科、骨科還有驗過尿。
可是都沒改善,也找不出真正的病因。
我腰痛的位置是左腰側,我在想會不會跟腎臟有關!請楊醫師幫我解答一下,謝謝!
吳小姐,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06/08/20
楊彰志 醫師回覆-泌尿科
您好女性常見的頻尿問題中,最常見的是不穩定性膀胱,膀胱老是在收縮,當壓力大的時候就會產生頻尿症狀。
第二個常見的問題是間質性膀胱炎,因為整個膀胱壁都在發炎,造成容量少、敏感度高,這時就容易有頻尿現象產生。
第三個是慢性膀胱炎,因為膀胱較敏感,會有不正常的收縮,造成膀胱不穩定就會頻尿了。
第四個是應力性尿失禁,這類患者當中會有三分之一合併有不穩定性膀胱,這時頻尿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是腎臟問題引起的腰痛,一般是持續且固定於相同位置的疼痛。
身體姿勢的改變,對腰痛的影響不大,建議您把之前作過的檢查報告(包括超音波等)到醫學中心,作整體的評估‧
回覆日期:2006/08/20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頻尿與長期腰部疼痛確實可能與腎臟有關,但也有其他可能的原因需要考慮。
首先,腎臟位於腰部的後側,當腎臟出現問題時,可能會引起腰部的疼痛,尤其是腎臟感染、結石或腎臟發炎等情況。
這些情況通常伴隨著其他症狀,如尿液異常(如血尿、濁尿)、發燒或排尿時疼痛等。
然而,您提到的頻尿問題,可能與膀胱的功能有關。
常見的膀胱問題包括不穩定性膀胱、間質性膀胱炎或慢性膀胱炎等。
這些情況會導致膀胱的敏感度增加,從而引起頻尿的症狀。
特別是如果您在壓力或情緒緊張的情況下,頻尿的情況可能會更加明顯。
另外,腰痛的原因也可能與肌肉、骨骼或神經系統有關。
根據您的描述,您已經進行了多次檢查,包括婦產科和骨科的評估,這些檢查可能未能找到明確的病因。
腰痛的原因中,姿勢不良、肌肉緊繃或肌膜炎等都是常見的原因,這些情況可能不會在尿液檢查中顯示出來。
建議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1. 進一步檢查:如果您懷疑腎臟問題,建議您進一步進行腎臟超音波檢查,這可以幫助評估腎臟的結構是否正常,是否有結石或其他異常情況。
2. 泌尿科評估:由於頻尿的問題持續存在,建議您尋求泌尿科醫師的評估,進行更詳細的泌尿系統檢查,包括膀胱功能測試等。
3. 生活習慣調整: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適當的水分攝取、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因等),並注意休息和睡眠,這些都有助於改善症狀。
4. 心理健康:長期的疼痛和頻尿問題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建議您尋求心理諮詢或支持,幫助您應對焦慮和壓力。
5. 記錄症狀:建議您記錄每日的排尿次數、尿量及腰痛的情況,這些資料可以幫助醫師更好地了解您的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診斷和治療。
總之,頻尿和腰痛的問題可能是多方面的,建議您持續與醫療團隊保持聯繫,並根據檢查結果進行相應的治療。
希望您能早日找到病因,並獲得有效的治療,祝您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腰椎第四節壓迫神經:鄰近節問題與手術風險?
醫師您好:以下是我的疑問,煩請解惑:病人為59歲女性,2012年開腰椎第5節和薦椎第1節(有墊片、螺絲)手術成功順利,2020開始有屁股痛(走路也痛)情形,躺下起身時,右腳小腿外側感到疼痛,就醫時原先懷疑梨狀肌,打了類固醇後前幾天有效,幾天...
賴肇康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你好:1.要看壓迫的神經根是否可以對應上 病人症狀 , 若L4-5節段壓迫 一般是L5 神經根.大多是屁股延伸至小腿外側 .2.你的醫生應該是建議你長輩 L4-5放支架(墊片)與骨釘.上面L3-4放彈簧當避震器.3.彈簧目前有數種材質: 鈦...腰椎第四節壓迫神經:鄰近節問題與手術風險-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腰痛頻尿是否為泌尿系統問題??
我最近 腰 常常會痛又頻尿骨科醫生都說是 腰肌膜炎還說 如果 摸的到的痛 就不是內臟痛可是 我每次想上小號 或者憋尿的時候 腰就會痛可是驗尿結果是正常 那我該怎麼辦??
陳修義 醫師回覆-泌尿科
您好:腰痛可能是泌尿系統或肌肉神經疾病如肌膜炎造成,尿液檢查正常,可再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頻尿一般是機能性的,可先記錄解尿次數及尿量,再掛泌尿科門診。泌尿科陳修義醫師敬覆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腰痠腰痛是否與腎臟有關??
王醫師您好:我先生最近常感覺腰酸腰痛這是不是腎臟有問題還是腎臟發炎?麻煩王醫師了
王偉傑 醫師回覆-內科
1.要確立是否有腎臟發炎或感染檢驗尿液方可得知,檢驗尿液白血球量細菌是否呈現陽性反應?2.腰痛常見原因→85%大多因為姿勢不良所導致,其餘可能的原因包含感染、結石亦為常見之原因。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常感腎痛可能患何病?泌尿科專家解惑?
我常常覺得腎臟會痛,請問有可能是什麼病?
劉建廷 醫師回覆-泌尿科
你考倒我了,我們的腎臟在體腔後側也就是所謂的腰部內側,但除了腎臟外還有其他的組織如肌肉、骨骼...等因此腰部的不舒服有很多得原因,加上症狀不同又代表不同的病變,請先找家醫科醫師幫你檢查看看。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