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刀在外科中的使用頻率及人工冬眠的應用情境-外科

分享到:

疑問?


李醫師您好: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於你,希望不吝回覆!謝謝。
壹‧外科大部份使用手術刀的機率會高嗎?
貳‧請問何謂「人工冬眠」?
用於何者?
什麼情況之下才需使用?



小狗,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01/06/28

李俊德 醫師回覆-外科


小狗先生您好,您的問題簡述於后:1.外科大致來說是處理需要以手術為手段來治療的疾病,當然也有部分亦可藉儀器或非手術手段的疾病,如燙傷,溺水,電擊傷等等.2.”人工冬眠”是以人工降溫的手段,使動物新陳代謝降低或暫停,可防止進一步生物細胞老化,在低等動物已死亡經人工冷凍冬眠,再次升溫以再次甦醒過來,在人類的理想是對於瀕死的(病)人,因目前無法讓其治療或延長生命,以人工冬眠經急速降溫至攝氏零下194.2度,使其人工冬眠,等待有新方法治療或延續生命時再次解凍接受治療,以延長生命.謝謝!



回覆日期:2001/06/28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以下是針對您問題的詳細解答。

壹、外科手術刀的使用頻率
在外科醫學中,手術刀是最基本且重要的工具之一。
外科手術的主要目的在於透過切割、修復或移除病變組織來治療疾病,因此手術刀的使用頻率相當高。
根據不同的手術類型,手術刀的使用頻率會有所不同。
例如,開腹手術、胸腔手術及整形外科手術等,均需要使用手術刀進行切割和操作。

然而,並非所有的外科處置都需要手術刀。
某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選擇使用其他非侵入性或微創的技術,例如內視鏡手術、激光手術等,這些技術可能會減少對手術刀的依賴。
此外,對於一些急救情況,如燙傷、電擊傷或溺水等,醫生可能會採取其他急救措施,而不一定需要手術刀。

總體而言,手術刀在外科中的使用頻率是相當高的,尤其是在需要進行切割和修復的手術中,手術刀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貳、人工冬眠的定義及應用情境
「人工冬眠」是一種透過降低體溫來減緩或暫停生物體的新陳代謝的技術。
這種技術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細胞,減少生物體在極端情況下的損傷,並為未來的治療爭取時間。
人工冬眠的概念最早是在動物實驗中被提出,並且在某些低等動物中已經成功實現。

在醫學上,人工冬眠的應用主要針對那些面臨生命危機的病人,例如重症病人或心臟停搏的病人。
透過急速降溫,醫生可以暫時降低病人的新陳代謝率,這樣可以減少對氧氣的需求,從而延長細胞的存活時間,為後續的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
這種技術在某些急救情況下可能會被考慮使用,特別是在心臟手術或重大創傷後的急救中。

然而,人工冬眠的技術仍然處於研究階段,並且在臨床應用上存在許多挑戰。
首先,如何安全有效地降低和恢復體溫是技術上的一大挑戰;其次,對於不同病人的適應症和風險評估也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此外,人工冬眠的長期效果及其對於細胞和器官的影響仍需進一步探討。

總結來說,手術刀在外科中的使用頻率相當高,尤其是在需要進行切割和修復的手術中。
而人工冬眠則是一種新興的技術,主要用於面臨生命危機的病人,雖然目前仍在研究階段,但其潛在的應用前景令人期待。
希望以上的解答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詢問。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外科手術與人工冬眠:李醫師詳細解答常見問題?


李醫師您好:我想請教於幾件事,希不吝詳解,謝謝。壹‧外科大部分都在於手術刀之切割嗎?貳‧何謂「人工冬眠」?用於何處?有何優缺點?


李俊德 醫師回覆-外科
2001先生您好,您的問題簡述於后:1.外科大致來說是處理需要以手術為手段來治療的疾病,當然也有部分亦可藉儀器或非手術手段的疾病,如燙傷,溺水,電擊傷等等.2.”人工冬眠”是以人工降溫的手段,使動物新陳代謝降低或暫停,可防止進一步生物細胞老...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外科手術室使用的刮鬍刀是否為一次性用品??


請問一下!開刀房內所使用ㄉ刮鬍刀~是不是用一次就丟掉還是重複使用~


何鎮明 醫師回覆-外科
開刀房所使用的刮鬍刀如果你個人使用,想要多次刮可以〈但是用一次刀就鈍了〉何鎮明醫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如何判斷進行氣切手術的適宜時機和參考數值??


醫師您好:我父親(七十歲)日前顱內出血緊急開刀,已待在加護病房一周了,在結束使用鎮定劑等藥物後,人尚未醒來。目前醫生已多次建議進行氣切手術。在此想詢問是否家屬能針對病人的哪些現況或相關數值,來協助家屬決定是否進行氣切手術的依據,如:昏迷指數...


丁賢偉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一般人對氣切都有一些誤會. 事實上氣切對病人來說, 卻是增加他醒過來機會的一個必要動作. 一般來說, 預計超過三週以上無法脫離呼吸器或是氣管插管, 醫師就會建議進行氣切. 等病人不需要氣切時, 隨時可以拿掉, 並不影響病人的語言以及呼吸.氣...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人工血管外科手術風險與成功率?


想請問因周邊血管阻塞(腹部至腳部主要動脈血管阻塞.病人為長期洗腎病人且7年前動過心臟繞道手術更換瓣膜)而須裝置肩部至腳部人工血管手術,危險性多高.成功機率及目前台北市各大醫院中有施行手術者為何?


侯守賢 醫師回覆-外科
手術危險性依病人之健康情況(心臟病、繞道手術及更換瓣膜術後、腎衰竭、長期洗腎中)、年齡、活動能力及其他慢性疾病之有無而異,一般而言手術本身危險性約1%以下,但因需全身麻醉,估計手術周期(peri operative)之危險性可能為0-3%,...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