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患者需要注意糞便潛血檢查-肝膽腸胃科

分享到:

長期痔瘡患者與糞便潛血檢查?


醫師您好我最近健檢有做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出來是陽性但是我知道自己一直有輕微痔瘡(給醫生看過很多次),偶而就會大便見紅並且我也有去照過大腸鏡(約兩年前),結果是正常的。
所以,想請教醫師的是像我這樣長期患有痔瘡的人來說,這種糞便潛血檢查是否就比較沒有意義基本上就只能靠定期照大腸鏡來確保真的沒事?
(順便想問一下,大腸鏡隔幾年照一次較佳?
)



YAZOO,30~3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8/10/01

陳詩典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先生您好痔瘡出血的確會造成糞便潛血反應陽性,但反之糞便潛血反應陽性卻無法只憑病史就排除深部沒有大腸息肉或腫瘤的可能。
故醫師大多會再大腸鏡檢查確認。
另也提醒檢查糞便潛血時,不宜取明顯有帶血的糞便送檢, 以免造成困擾。
大腸鏡多久檢查一次需視病人年齡及之前大腸鏡檢查結果而定。
彰化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陳詩典



回覆日期:2018/10/01

彙整補充說明


痔瘡患者在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時,確實需要特別注意。
糞便潛血檢查的陽性結果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其中包括痔瘡出血、肛裂、腸道息肉或其他腸道疾病。
因此,即使您有輕微的痔瘡,糞便潛血檢查的陽性結果仍然需要進一步的評估。

首先,痔瘡的出血通常是鮮紅色的血液,可能會在大便表面或衛生紙上看到。
這種情況下,糞便潛血檢查可能會呈現陽性反應。
然而,糞便潛血檢查的陽性結果並不一定意味著有嚴重的腸道疾病,因為有些食物(如紅肉)或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檢查結果陽性。
因此,醫師通常會建議進一步進行大腸鏡檢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特別是如果您有持續的出血或其他不適症狀。

至於大腸鏡檢查的頻率,這通常取決於您的年齡、病史以及之前檢查的結果。
一般來說,若您在兩年前的大腸鏡檢查結果正常,且沒有家族性大腸癌的病史,醫師可能會建議每五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
然而,如果您有其他風險因素,例如家族中有大腸癌病史,或是有其他腸道疾病的症狀,則可能需要更頻繁的檢查。

在您的情況下,因為您已經有痔瘡的病史,並且最近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建議您儘快與醫師討論進一步的檢查計畫。
醫師可能會建議您進行大腸鏡檢查,以確保沒有其他潛在的問題。
即使您有痔瘡,這並不排除其他腸道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定期檢查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總結來說,痔瘡患者在面對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結果時,應該重視並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定期的大腸鏡檢查能夠幫助及早發現潛在的腸道問題,保障您的健康。
希望這些資訊能對您有所幫助,並祝您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糞便潛血檢查:正常範圍是100還是12?需要做大腸鏡嗎??


醫院您好這幾天去做了糞潛檢查數值75醫生說100內都屬正常可是我後來爬文 有的寫12內有的寫100內請問是100內的對還是12內的對呢?如果照我的檢查結果 75需做大腸鏡嗎?謝謝


陳奇峰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報告上會註明陽性或陰性...以此為準則即可。

糞便潛血檢查:正常範圍是100還是12?需要做大腸鏡嗎?-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糞便潛血檢查:取樣位置對結果有何影響??


副院長好 想請教糞便潛血檢查如果說在取糞便檢體的時候如果是挖糞便裡面的糞便結果會跟取表面糞便的結果不同嗎?因為網路上是說建議取表面的糞便比較準確所以不曉得是否需要重新再檢查一次?因為查詢過息肉or腫瘤是摩擦糞便後血液附著在糞便表面上這樣本身...


陳詩典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應不必

糞便潛血檢查:取樣位置對結果有何影響?-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糞便潛血異常:內痔或肛裂的可能性?


醫師您好,我在去年12月20日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免疫法糞便潛血數值500ng/ml異常,平常排便習慣大約一天一次,顏色有時咖啡有時偏金黃,但粗細只有比大拇指再粗一點點,從去年6月開始發生大便時肛門有撕裂的疼痛,便後大便不帶血但衛生紙擦的時候會...


柯芳序 醫師回覆-外科
新的糞便潛血檢查是定量的檢驗,也就是說血量越大數值越高,但並不表示數值越高大腸癌的機率就越高,這一點是要先釐清的,肛裂或是內痔的確都有可能造成糞便潛血檢查陽性,但是如果你兩個月前才剛做過大腸鏡檢查,那就不須過度擔心了。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出血性大號:痔瘍或息肉??


連續兩天大號都有出血的情況,昨日開始出血,但忘記糞便情況;今日糞便是咖啡色,有兩個主要較粗長的糞便,其他是小型糞便(約黃豆大小),(今日的較軟)整個馬桶水都被染成血紅色 (較多鮮紅),糞便好像也有一些血絲,因水變成紅色,看不太清楚。衛生紙擦...


柯芳序 醫師回覆-外科
這種情形應該是痔瘡出血的可能性較高,只要沒有再繼續出血就不要緊,建議這段期間要避免便秘並縮短排便時間,溫水坐浴應該也有助於改善症狀,也可以自行在藥局購買痔瘡塞劑使用,軟便劑最好不要隨便服用,在這個年紀多補充植物纖維跟水分應該就已足夠,若是持...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