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頸部淋巴結問題:成長後會消失嗎?-兒科

分享到:

頸部淋巴結問題?


醫生您好我兒子滿月左右就發現左邊鎖骨以上在乳突肌的位置有一顆突起的淋巴結,大概0.3-0.5cm吧,可以滑動,QQ的,目前兒子三歲多,淋巴結的大小跟位置都一樣,甚至覺得兒子長大了一點脖子變粗可能看起來淋巴結還小了一些。
期間看過很多醫生都說小兒其實有淋巴結蠻常見的,請我留意大小即可,沒有變化就不用擔心。
想請問醫生,一般這種小朋友的淋巴結長大後可能消失嗎?
曾有醫生跟我說有部分會在青春期可能就消失了,也有跟我說隨著長大可能就看不清楚了,那麼我該做的就是留意淋巴結大小即可嗎?謝謝



Wendy,30~3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9/12/02

裴仁生 醫師回覆-兒科


您好:關於頸部腫塊, 我之前在媒體有發表文章, 內容如下, 請您參考!幫寶寶洗澡時,可能會摸到脖子或後頭皮有一顆或數顆硬硬的腫塊,家長該怎麼辦?
大多數這些硬硬的腫塊是淋巴結。
淋巴組織在每個人身上都有,隨著寶寶日漸長大,受到環境中各種病毒與細菌的入侵,這些淋巴組織就會穩定地增生到青春期,之後逐漸萎縮;所以成人的淋巴結比較不容易摸得到,而正常的兒童,幾乎在頸部、後頭皮、腋窩及鼠蹊部都可以摸到正常的淋巴結。
當淋巴結腫大時,有可能是發炎,也有可能是惡性疾病的前兆,所以必須小心區分。
例如皮膚發炎、中耳炎與扁桃腺炎等,可能會引起鄰近的淋巴結腫大、柔軟及疼痛,皮膚表面發紅及發熱,甚至出現化膿。
另一方面,若淋巴結摸起來堅硬有彈性、不痛、感覺與皮下緊黏著不易滑動,且全身不相鄰的兩處(如頸部加鼠蹊部)以上發現腫大的淋巴結,則惡性腫瘤的機會增加。

一、頸部淋巴腺腫大的感染原因 (急性指持續數天、慢性指持續數週以上)(一)表現:急性且雙側常見原因:鼻病毒、EBV(傳染性單核球增生) 、巨細胞病毒、單純泡疹病毒、腺病毒、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A族鏈球菌、肺炎黴漿菌少見原因:玫瑰疹、Parvovirus B19 (第五病)極罕見原因:白喉、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二)表現:急性且單側常見原因:金黃葡萄球菌、A族鏈球菌、厭氧菌少見原因:B族鏈球菌、鼠疫、兔熱病極罕見原因:炭疽病(三)表現:慢性且單側常見原因:貓抓病、非結核分支桿菌少見原因:弓漿蟲、結核菌、放射線菌極罕見原因:麴菌(四)表現:慢性且雙側常見原因:EBV、巨細胞病毒少見原因:愛滋病、弓漿蟲、結核菌、梅毒極罕見原因:布魯斯菌表
二、頸部淋巴腺腫大的非感染原因 (常是慢性)惡性腫瘤:白血病、淋巴瘤、神經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甲狀腺癌膠原血管疾病:幼年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藥物:某些抗癲癇藥物 (Phenytoin, Carbamazepine)其它:川崎症、菊地氏病等由以上表格知道,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五花八門,但是不見得非要追根究底,查個水落石出不可,因為急性雙側性頸部淋巴腺腫,很多都是良性疾病且自己會慢慢消退;不過顧慮到有惡性的可能,家長還是謹慎為宜。
以下是鑑別頸部腫塊的要點:1.病史:包括頸部腫塊出現的時間;是否有相關症狀(喉嚨痛、體重下降、發燒、關節痛);喝到沒消毒的生牛奶(可能傳染布魯斯菌);蛀牙或口腔潰瘍(可能傳染腸病毒、單純泡疹病毒、厭氧菌、放射線菌);皮膚傷口(可能傳染金黃葡萄球菌、A族鏈球菌、單純泡疹病毒、貓抓病、鼠疫、兔熱病);動物接觸(可能傳染貓抓病、弓漿蟲、布魯斯菌、兔熱病、鼠疫);跳蚤或壁蝨叮咬(可能傳染鼠疫、兔熱病);使用藥物(尤其是抗癲癇藥);家人是否有肺結核。
2.身體檢查:全身的淋巴系統都應觸診,包括肝、脾、腋下與鼠蹊部淋巴結;口腔要檢查有無潰瘍或扁桃腺化膿;有無草莓舌(川崎症);皮膚看有無傷口或動物抓痕。
3.實驗室檢查:包括週邊血液抹片及常規檢查、喉頭及血液培養皮膚結核菌素試驗、巨細胞病毒與其他病毒血清檢查、梅毒血清檢查、胸部X光檢查等;若上述檢查仍無法查出病因,就應考慮較侵入性的檢查包括淋巴結抽吸及細菌培養、骨髓穿刺等。

三、兒童頸部淋巴腺腫大的處置頸部淋巴腺炎(腫):治療。
急性且雙側的淋巴腺炎:病毒感染居多,一般無須治療。
急性且單側的淋巴腺炎:1.若症狀輕微:追蹤即可。
2.若症狀中等(有發燒、局部疼痛,但無軟化現象):淋巴結抽吸及細菌培養後,給予口服抗生素。
3.若症狀嚴重(有發燒、局部疼痛,且有軟化等蜂窩組織炎的變化):局部切開引流及細菌培養後,給予靜脈注射抗生素。
慢性的淋巴腺炎(腫):針對貓抓病與結核等較少見的感染做檢查,且要排除風濕免疫疾病與惡性腫瘤的可能。
摸到寶寶頸部腫塊,雖然大多數是屬於良性的淋巴增生反應,但也可以是大問題的前兆,如果頸部腫塊持續數週以上,或是有合併發燒與疼痛等症狀,家長還是要帶寶寶找兒科醫師診治喔!



回覆日期:2019/12/02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針對您提到的兒童頸部淋巴結的問題,首先要恭喜您對孩子的健康狀況保持高度關注,這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您描述的情況,您兒子在滿月時發現的淋巴結,至今仍然存在且大小沒有明顯變化,這在小兒科中是相對常見的現象。

淋巴結是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過濾淋巴液並幫助抵抗感染。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淋巴結的大小和數量可能會有所變化,這通常與他們的免疫系統發展和接觸到的病原體有關。
對於小朋友來說,淋巴結腫大通常是良性的,尤其是在感染後,淋巴結會因為免疫反應而腫大,隨著感染的消退,淋巴結也會逐漸縮小。

根據醫學文獻,許多兒童在青春期之前,淋巴結的大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化。
部分淋巴結在青春期後可能會逐漸萎縮,這是因為隨著免疫系統的成熟,對於外來病原體的反應會變得更加有效,淋巴結的需求也隨之減少。
因此,您提到的醫生所說的「部分會在青春期可能消失」是有其依據的。

至於您兒子目前的淋巴結,大小在0.3-0.5cm之間且可以滑動,這通常是良性的特徵。
一般來說,若淋巴結的大小小於1cm,且沒有伴隨疼痛、紅腫或其他全身症狀(如發燒、體重下降等),則不必過於擔心。
醫生建議您留意淋巴結的大小變化是正確的,若未來有任何變化或出現新症狀,則需要再次就醫檢查。

此外,隨著孩子的成長,脖子的發育也會影響淋巴結的可見性。
您提到的「脖子變粗可能看起來淋巴結還小了一些」是合理的,因為脖子的整體結構變化可能會使淋巴結的相對大小看起來有所不同。

總結來說,您可以繼續觀察孩子的淋巴結,若在未來幾個月內沒有變化,則可以不必過於焦慮。
如果有任何新的症狀出現,或是淋巴結的大小有明顯變化,建議您再次帶孩子就醫進行檢查。
保持定期的健康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及早發現任何潛在的健康問題。
祝您和您的孩子健康平安!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小兒淋巴結腫大:如何觀察和處理??


小兒(5歲)在一個禮拜前發現後頸部位(左側頸耳朵斜下方大約五公分地方)看到腫大的淋巴結,大約2.5cm,吃了五天的藥,是2cm,質地變軟,找不到感染源,醫生說在吃三天藥後,觀察一個禮拜回診,請問目前觀察就好嗎?需要注意什麼?


李家萱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小朋友最擔心的是淋巴相關疾病小心一點的方式建議至醫院耳鼻喉科進行超音波或斷層掃描確定是否需要切片祝平安

小兒淋巴結腫大:如何觀察和處理?-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早上腹瀉拉水便,需不需要治療??


我有早上起來上廁所的習慣,但最近兩三天起來上廁所都是腹瀉拉水便,可是就只有早上那一次而已,肚子也不會痛,這樣需要治療嗎?還是可以先吃吃看洛元錠?


蔡安順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您好:應該注意飲食的種類,高油,高水份的水果,刺激性食物(辣,油炸),應該先避免。諾元錠是酵素及益生菌的成份,可以試試看。若情況沒有改善,可以就診胃腸科。彰化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蔡安順醫師

早上腹瀉拉水便,需不需要治療?-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兒童頸部淋巴結問題:良性或需要關注??


醫師你好:小孩7歲,2年前有淋巴結腫大,有到醫院做過超音波,也有抽血檢查,醫生說是良性淋巴結,因為一直到現在都還在,有時會變大,有時會變小,因為小孩有異位性皮膚炎,天氣熱或者衣服穿多流汗脖子就會反覆抓癢,有時候有傷口,一直想說是不是這個原因...


裴仁生 醫師回覆-兒科
您好:1. 兒童淋巴結腫, 最常見是感染引起. 有很少的情形, 是 惡性腫瘤, 自體免疫疾病, 川崎病, 藥物引起, 疫苗注射後...2. 如果< 2 CM, 不需太擔心,3. 異位性皮炎, 很少會引起淋巴結腫, 除非有抓破引起感染...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脖子淋巴結的疑慮:多年後是否仍會腫大??


陳醫師 您好:在我小時候約4~5歲時,曾在右側脖子中間發現有顆縱向的橢圓形腫物,其摸起來偏軟且會滑動,腫物雖沒有很大,但明顯可見腫物突起;當年媽媽有帶我就醫,但醫師沒說腫物是什麼,僅指示先觀察,若沒持續變大就沒關係;長大後,因我的脖子成長...


陳斯榮 醫師回覆-腫瘤科
Kris/42歲/男Q1. 是否可能依然腫大未變小或消失,而存在至今呢?A:1.A 不確定是脂肪瘤或是淋巴結1.B 可以仍然存在Q2. 請教陳醫師,一般人左右兩側脖子的淋巴結一定是對稱且大小一致的嗎?還是說,左右兩側脖子的淋巴結有可能未...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