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症狀加重: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皮膚科

分享到:

香港腳越來越嚴重?


家母5月份腳(單腳)開始脫皮,時癢時不癢,主要是脫皮摩擦會痛,經診所看診說是香港腳,持續擦藥吃藥仍未好,脫皮更嚴重且範圍變大,7月份換診所看,也說是香港腳(兩診所皆未刮皮化驗),8月初家母脫皮症狀減輕,沒想到這週又變嚴重了,脫皮範圍更大,已可見到粉紅皮膚,手也有輕微脫皮症狀,想請問醫師這是香港腳的病程嗎?
正常診斷是否就不會化驗呢?
家母目前考慮轉去大醫院看診,但仍猶豫是否聽診所醫生的話,一直擦藥就會好...謝謝醫生。



黃小姐,30~39歲女性,詢問日期:2020/08/14

吳育欣 醫師回覆-皮膚科

醫事人員經歷: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 皮膚科 主任、美容醫學中心 主任


香港腳的診斷本來就不須刮皮檢驗,治療除了藥物以外,徹底清潔並持續更重要。
另外藥物治療有無持續?
斷斷續續擦藥最容易有抗藥性。



回覆日期:2020/08/14

彙整補充說明


根據您提供的情況,您的家母自5月份以來出現的腳部脫皮、癢痛等症狀,經診所診斷為香港腳(足癬),並且在持續使用藥物後症狀仍未改善,甚至有加重的情況,這確實值得進一步的檢查和評估。

香港腳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通常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發生。
症狀包括腳部脫皮、癢、紅腫等,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病情惡化。
您提到的情況中,家母的症狀在一段時間內有所減輕,但隨後又加重,這可能表示目前的治療方案未能有效控制感染,或是存在其他因素影響病情。

在一般情況下,香港腳的診斷主要依賴於臨床症狀,許多皮膚科醫師可以根據外觀進行診斷,而不一定需要進行刮皮檢查。
然而,若症狀持續不改善或加重,建議進一步檢查是合理的。
這包括可能的顯微鏡檢查,以確認是否存在真菌感染,或是排除其他皮膚病變(如接觸性皮膚炎、牛皮癬等)。

此外,持續的藥物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若家母在使用藥物期間未能持續使用,或是使用的藥物不適合,可能會導致抗藥性或治療失敗。
建議在使用抗真菌藥物時,應遵循醫師的指示,並持續使用至症狀完全消失,通常需要至少四到六週的時間。

在考慮轉診至大醫院時,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尤其是當症狀持續惡化時。
大醫院的皮膚科通常具備更全面的檢查設備和經驗豐富的醫師,能夠提供更精確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您可以在就診時詢問醫師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並根據醫師的建議進行後續的治療。

最後,除了藥物治療外,保持足部的乾燥和清潔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議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足部衛生,避免穿著潮濕的鞋襪,並定期更換鞋襪,以降低再次感染的風險。

總結來說,您家母的情況需要進一步的評估和可能的檢查,轉診至大醫院是個不錯的選擇,並且在治療過程中持續遵循醫師的建議,保持良好的足部衛生,這樣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和改善病情。
希望您的家母能早日康復!

搜尋您的醫療問題:

收錄 1,000 位真實台灣醫師、 18 萬篇各種醫療症狀問答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足部、腿部疼痛:疑似反應性關節炎與帶狀皰疹的可能性分析及其治療建議?


泌尿道感染後約兩週,起初是腳踝及腳跟疼痛,一天後後小腿一摸到就會痛,再一天後大腿後側再到屁股也開始一摸就痛,腳趾也會疼痛,以上都是左側,後來右側大腿也開始摸了會痛但比較輕微。衣服摩擦、手觸摸、坐著壓到屁股都會痛。皮膚外觀都正常,沒有疹子或發...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沈小姐您好:您提到“大腿後側再到屁股也開始一摸就痛,腳趾也會疼痛...衣服摩擦、手觸摸坐著壓到屁股都會痛”可能要考慮神經過度活化。因為觸覺的訊號被放大為痛覺的訊號,可能要考慮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此外,“壓到屁股都會痛”也要考慮肌肉損傷的症...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腳部浮腫的原因及是否需要就醫??


請問林醫師,本人最近腳部有浮腫現象(腳硬硬腫腫,不像水腫情形),而且好像愈來愈嚴重,除飲食較沒有味口,精神比較不好並無其他身體不舒適現象.請教林醫師這可能是何原因造成,須要檢查嗎?p.s.本人無懷孕,但曾因甲狀腺機能問題手術每半年回診,結果...


林明興 醫師回覆-家醫科
首先,如果您的症狀(如上述)開始出現前的一個月內,曾經複診過甲狀腺機能,排除甲狀腺機能不足或副甲狀腺機能不足的話,(因為上述情形均可能引起症狀),那麼會出現浮腫又不像水腫的症狀,可考慮如下:(1)有否對稱性,即兩腳的出現相同的症狀,若是→必...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腳掌深層疼痛是否與搬重物有關?神經內科醫師解惑?


醫師您好,想請問您:2、3天前,我兩隻腳的腳掌,從一開始輕微的痛到今天局部痛,範圍是足蹠五根指頭(大拇指較會刺痛),而右腳又比左腳明顯痛,也偶爾有小刺痛的感覺,但外表看不出有什麼問題。我發現早上剛下床採地最有感覺,且整個腳底會刺痛和麻。而平...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您好:您的症狀可能要考慮:足踝管症侯群(Tarsal tunnel syndrome),因為後脛神經在經過內踝後方的跗骨通道時受到壓迫。臨床常見症狀包括足跟部出現麻木感或是燒灼感、蟻爬感、針刺感等感覺異常,早期可能先有感覺的減退,之後進展到...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腳跟旁腫痛原因不明,治療效果不佳?


無外傷,曾經痛到不能走路,9/20發病迄今,看過骨科、復健科、中醫、神經內科、家醫科,後來看皮膚科,一說蜂窩組織炎,吃抗生素、外用藥三週餘,起初有效後來症狀又變嚴重;一說肌層炎,處方外用藥,症狀時好時壞,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處理?


吳育欣 醫師回覆-皮膚科
沒有實際看到病灶無法確定,如果很困擾,請盡速就醫,要看過才知道甚麼問題,才有辦法處理。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左腳足弓腫脹且微痛:治療進度與生活注意事項?


自6月中旬開始,若下坡路段走很快,左腳腳底會有抽筋疼痛感覺,但休息1~2分鐘會改善。6月下旬發現,左腳足弓上方些微腫脹且走路有微痛感,後續有至復健診所就醫和電療3次,並穿著醫療8字纏繞護踝。因在7月初時已經不會痛,所以護踝只每隔一天穿著一天...


沈柏銓 醫師回覆-骨科
網友您好如果沒有明顯受傷 最可能的原因是使用過度引起軟組織(肌肉或肌腱等)發炎根據您的描述 像是足底筋膜炎護踝或矯正鞋有沒有幫助 目前沒有明顯的證據 可以根據您自己的感覺減少刺激如過度走路若還是很疼痛 適度使用藥物 如吃或擦消炎止痛藥 應可...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