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慢性傷口出血?-外科

分享到:

傷口問題?


本人檢查並無糖尿病,去年五月足部阿基里斯腱斷裂及骨裂加鋼釘手術後,兩個月傷口仍張開未癒合,再到教學醫院,醫師建議決定重新開刀取出鋼釘及小碎片,清創縫合後一週,傷口又張開,使用負壓機治療一週後有癒合了。
惟今年四月發現傷口長小粒水泡,流出清澈組織液,皮膚科看診拿藥外用,但之後每隔十天半月的,就會滲出少許組織液,擦掉塗藥就好,但幾天後又會出來。
請問需要就醫處理嗎?
有在外科診所看,建議吃穀光甘肽、Minophagen、ω3等等。



陳,70~7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5/05/29

彭憲文 醫師回覆-外科


陳先生您好:傷口長小粒水泡,應是皮膚不穩定,保持傷口乾淨塗些抗生素藥膏即可。
南投醫院一般外科 彭憲文主任



回覆日期:2025/05/29

彙整補充說明


慢性傷口出血的處理需要根據傷口的性質、位置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來進行綜合評估。
首先,慢性傷口通常是指那些在六週以上仍未癒合的傷口,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血液循環不良、糖尿病、感染、壓力性潰瘍等。
這些傷口的癒合過程較為複雜,因此需要專業的醫療評估和治療。

針對陳先生提到的傷口長小粒水泡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皮膚的穩定性不足所導致的。
水泡的形成通常是因為皮膚受到摩擦或壓力,導致皮膚層之間的液體積聚。
這種情況下,保持傷口乾淨是非常重要的,建議使用溫和的清潔劑清洗傷口,然後輕輕拍乾,避免用力摩擦。

在清潔傷口後,可以考慮使用抗生素藥膏來預防感染。
這類藥膏通常含有抗生素成分,可以幫助減少細菌的滋生,促進傷口癒合。
使用時,應該遵循醫師的建議,並注意觀察傷口的變化。
如果傷口出現紅腫、熱感或持續流膿等感染跡象,應立即就醫。

此外,對於慢性傷口的治療,還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1. 改善血液循環:如果傷口位於下肢,可能需要檢查是否有靜脈曲張或動脈供血不足的情況。
改善血液循環可以促進傷口癒合,這可能需要專業的醫療介入。

2. 控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水平,因為高血糖會延遲傷口癒合。

3. 適當的傷口護理:根據傷口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敷料,保持傷口的濕潤環境有助於癒合。
市面上有許多專門設計的傷口敷料,可以促進癒合並減少疼痛。

4. 營養支持:良好的營養對於傷口癒合至關重要,應確保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C和鋅等營養素,這些都有助於皮膚的修復。

5. 定期回診:慢性傷口需要定期由醫療專業人員檢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防止感染或其他併發症的發生。

總之,慢性傷口的治療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需要患者和醫療團隊的密切合作。
若傷口持續出血或未見改善,建議及時回診,尋求專業醫療的幫助,以獲得更具體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持續出血的肛門傷口該怎麼處理??


幾週前大便時肛門出現微微撕裂感,少量出血。這一個禮拜開始,每次大便時肛門都會有傷口被碾壓的感覺,馬桶水會變成淺紅色,衛生紙上也會有血,約要擦到3次才沒有血。請問我應該如何解決或改善?


余明昌 醫師回覆-外科
您好:多吃蔬菜水果 有空看一下大腸直腸科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關心您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腳背傷口癒合緩慢且化膿,應如何妥善處理??


我快一個月前騎車雷殘跌倒腳一個洞現在還沒好還化膿有時候周圍會發紫傷口在腳背上 中間有個洞最深所以一直化膿現在還沒好旁邊都好了去給醫院看過只開碘酒給我回家擦跟給我消炎藥打破傷風而已現在還沒有好我該怎麼辦傷口在我躺著的時候沒有發紫也沒有腫走路的...


李清龍 醫師回覆-外科
建議您仍需至醫院請醫師針對傷口再檢查看是否有傷到骨頭以確定病況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傷口皮膚磨破出血:外科手術後如何妥善保養??


之前開完刀回診時,醫生就有說我傷口的皮看起來長的很慢比較薄,後來長好了,這幾天因為便秘的關係,大便有點硬,有比較用力去排便,發現有點流血,請家人看傷口的皮有被磨破一些,看得到紅紅的肉,就像是破皮一樣,想問有類似的案例嗎,有什麼比較好的術後保...


張書豪 醫師回覆-外科
剛癒合的傷口表皮比較脆弱,很容易因摩擦而出血。需避免含有類固醇的藥膏,如廁後改用沖洗或用濕紙巾擦拭減少摩擦,如症狀加劇仍建議回診檢視傷口。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傷口包紮後出現滲血該如何處理??


請問醫師,今日中午不慎以美工刀割傷左手的中指和食指(手背的中指食指關節處),由於血流不止等到下午診所開門便去就醫,分別是長度3公分、深度一隻0.1一隻0.2,診所醫師當時判斷不用縫合,以木板固定不讓手指彎曲即可,包紮後交代不碰水、2-3天後...


彭憲文 醫師回覆-外科
您好:建議具續返回外科或骨科門診處置比較適合。南投醫院外科 彭憲文主任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