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填寫器官捐贈意願可行嗎?孩子缺乏自信該如何治療?-精神科

分享到:

器官捐贈?


請問醫師是否可以在網路上填寫器官捐贈意願的資料嗎?責備中長大的孩子沒自信,這一句話說的沒有錯.沒有自信的人在人際關係上容易有挫折感,甚至有反社交的傾向.小時候所受的不良影響,將會造成根深柢固的行為偏差,請問醫師這應該如何治療呢?謝謝!永保安康!!



ahha,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01/06/04

唐心北 醫師回覆-精神科


親愛的朋友:關於你的第一個問題,您可以在「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網站〈http://www.organ.org.tw〉留下資料,依指示填寫申請表送出後,即完成手續,器官捐贈協會將會於三週內將同意卡寄給您,若超過三週沒收到,請電洽:080-091-066查詢。
網路上還有一些其他網站,你也可以輸入「器官捐贈」進入查詢!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比較複雜!是否這個人的一些言行舉止造成你的困擾?
還是因為你想改善與這個人的關係?
還是有其他的想法?
人的成長過程中,與重要親人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的確會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個性的發展,進而影響其未來的生活壓力調適、情緒反應、人際關係、或家庭關係!至於治療上,個人建議可以用同理、非批評式、尊重、真誠關心的態度,表明你對其言行反應的感受、困擾,希望改善彼此的互動,或表達對其與他人關係的關切!當然,我會建議,最好能帶著這位朋友前往精神科,接受專業人員的瞭解與必要的協助!祝平安喜樂!



回覆日期:2001/06/04

彙整補充說明


關於您提到的兩個問題,首先是關於網路填寫器官捐贈意願的可行性。
根據相關的法律與規範,您可以在「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的網站上填寫器官捐贈意願的資料。
這個過程是合法且受到保障的,您只需依照網站上的指示填寫申請表並提交,協會會在三週內寄送同意卡給您。
如果在三週內未收到,您可以透過提供的電話進行查詢。
這樣的方式不僅方便,也能讓更多人了解並參與器官捐贈的行動,進而拯救更多生命。

接下來,針對孩子缺乏自信的問題,這是一個相當複雜且需要深入探討的議題。
缺乏自信的孩子通常會在人際關係上遇到困難,可能會感到孤獨或被排斥,甚至可能發展出反社交的傾向。
這些問題往往源自於早期的生活經歷,包括家庭環境、教育方式以及與同儕的互動等。

首先,責備孩子並不會改善他們的自信心,反而可能會加深他們的自卑感。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的是理解、支持與鼓勵,而不是批評。
作為家長或照顧者,應該以同理心的方式來與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感受,並給予他們適當的支持。
這樣的環境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進而有助於他們建立自信。

在治療方面,建議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或治療。
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師可以透過專業的評估,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並制定適合的治療計畫。
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療法(CBT),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識別和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並學習更有效的社交技巧。
此外,團體治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透過與同齡人的互動,孩子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社交技巧,增強自信心。

除了專業的治療,家長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機會讓孩子參與各種活動,例如運動、藝術或社區服務等,這些活動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
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並在他們取得小成就時給予讚美,這樣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對於缺乏自信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支持和理解的環境,並尋求專業的幫助。
透過適當的治療和支持,孩子的自信心是可以逐步建立的。
希望這些建議能對您有所幫助,祝您和孩子都能健康快樂!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如何面對多重困境:生育、工作、家庭與自我成長?


您好,許醫師:您要我先想清楚要不要有小孩?再來考慮是否會遺傳?目前人工生殖的方法很多,成功的案例也不少。但我想先請教人工生殖是否可以選擇小孩性別?因為有打算僅只一個!我是長子,我沒負擔家中經濟、沒孝順父母(我媽已死了),就已經很過份了,我不...


許維愷 醫師回覆-泌尿科
阿堯:你好目前人工生育,不可以作性別篩檢。這是違法的行為,醫師會被處罰,甚至撤銷醫師執照的,因此,合格與守法的醫師是不會作犯法的事情。是否會不會遺傳要請教精神科醫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負面情緒與自我傷害:尋求心理健康援助的重要性?


醫生你好,我從小因為家庭爸媽不太和諧、被老師和同學聯合孤立,自國小五年級開始就有傷害自己的習慣,從鐵尺到美工刀,甚至有自殺的想法。在我國二時被帶去看過身心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表達的不對,醫生給我的答案是我的智商在80左右,屬於中等偏下,在那...


邱俊達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目前的身心狀況已造成顯著困擾.還是應就診身心科院所配合診療以利改善.另外也可撥打1925安心專線可提供類似諮商服務.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如何改善孤僻、自卑及社交困難的問題??


醫師您好。我是一位普通的國二學生,從小就被人說是孤僻、彆扭、冷漠的小孩,現在依然如此。我一直不習慣與他人合作,就算老師分配小組我也無法參與討論,只能默默地跟在大家身後。總是無法與人好好的對話,會下意識的不停逃避他人的眼神,熟一點的人(同學或...


蘇宗偉 醫師回覆-精神科
這可能是社交畏懼症,這是可以改善的。請尋求精神科門診治療。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兒童心理健康:如何尋求免費資源協助??


梁醫師您好:我是柏浚(小三)的姑姑柏浚未上幼稚園時父母就離婚了,現在與祖父母同住,母親已另組家庭很少回來看柏浚,爸爸與阿姨及阿姨的兒子(小一)在外租屋同住,也很少回家看柏浚,爸爸只負責出錢讓柏浚上安親班(因為祖父母只有小學畢業),去年農曆年...


梁孫源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孩子是需要被了解的,關心他的任何一個成員的付出,只要孩子感受到了,都會是一種保護的力量。孩子自己帶一條乾淨的內褲去更換,並藏起髒的內褲,顯示孩子應該也很在意這件事情,孩子故意致使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機會應不高。學校輔導室通常可以提供孩子初步...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