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礙?
請問我目前在嘉義嘉基神經內科看完斷定間歇性癲癇,可是又有醫生跟我說是自律神經失調,試問兩者是否有關係?謝謝解惑!
jane,40~49歲女性,詢問日期:2008/03/11
曾孔彥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醫事人員經歷: 衛生福利部旗山醫院 院長、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癲癇為腦部異常放電所致,必須視發作的頻次及致病原因來決定是否需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
而自律神經失調是因為身體由自主神經過度亢奮造成會有焦慮、失眠、心悸、發汗、手抖等症狀。
二者在病因上有極大不同,只是有些癲癇患者會同時合併有自律神經失調。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幫助您,感謝您的來信,祝身體健康。
回覆日期:2008/03/11
彙整補充說明
間歇性癲癇與自律神經失調之間的關係是一個相對複雜的問題。
首先,癲癇是一種由腦部異常放電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通常會表現為反覆的癲癇發作。
這些發作可能會有多種形式,包括全身性抽搐、局部抽搐或失神發作等。
癲癇的診斷通常依賴於臨床症狀、腦電圖(EEG)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如MRI)等。
自律神經失調則是指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異常,這個系統負責調節身體的無意識功能,如心跳、呼吸、消化等。
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可能包括心悸、焦慮、失眠、出汗、手抖等,這些症狀有時會與焦慮或恐慌發作有關。
雖然癲癇與自律神經失調在病因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臨床上,某些癲癇患者可能會同時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這可能是因為癲癇發作本身對身體的影響,或是因為患者在面對癲癇的過程中產生的焦慮和恐懼感,進而影響到自律神經的功能。
例如,有些癲癇患者在發作前會感到焦慮或心悸,這可能是自律神經系統過度反應的結果。
另一方面,長期的癲癇病史可能會導致患者對於發作的恐懼,進而引發焦慮症狀,這也可能會影響到自律神經的穩定性。
在您的情況中,若醫生診斷您為間歇性癲癇,這意味著您可能會有癲癇發作的歷史或風險。
而如果另一位醫生提到自律神經失調,這可能是因為您在癲癇發作或日常生活中出現了一些焦慮或身體不適的症狀,這些症狀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
建議您可以與您的神經內科醫師進一步討論這些症狀,並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評估或治療。
若有必要,您也可以尋求精神科或身心科的專業意見,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您的症狀及其背後的原因。
總之,雖然間歇性癲癇與自律神經失調在病理上是不同的,但在臨床表現上,兩者可能會有交集,特別是在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理反應上。
了解這些關係有助於您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況。
希望這些資訊能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血清素副作用:心悸與死亡風險?精神科藥物的安全性探討?
醫師您好我幾年前因得憂鬱症到醫院看診醫生開給我ㄧ顆百憂解 還有ㄧ顆鎮定劑每天睡前吃但我第ㄧ次服用 睡前大約11點吃完到了隔天晚上7點多 我突然覺得心跳很快我擔心是不是藥物引起立刻上網爬文 :「血清素副作用」就跳出ㄧ堆「 血清素症候群」的資料...
黃嘉彬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世間萬物,過猶不及。血清素是腦部重要維持生理機轉的神經傳導物質,然而身體其他部位如腸胃道,也是藉著血清素來應付日常身體運作。過度的話,微妙的生理平衡被打破,就會可能出現血清素症候群的症狀。每個人的身體可以耐受血清素的量皆有不同,因此第...血清素副作用:心悸與死亡風險?精神科藥物的安全性探討-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使用多種精神科藥物是否會增加癲癇風險??
我有在服用精神科藥物想問一下為什麼我沒有癲癇需要用Rivotril是不是因為其他藥物的副作用?我用的藥有這些Binin-UBiperinAllegraRivotrilClozaril
陳月玫 醫師回覆-藥物
您好:Rivotril (成份為Clonazepam)除了用在抗癲癇外,還有抗焦慮的作用,該藥品是精神科常見的處方藥物,並非治療因服用其他藥物引起之副作用而開立。使用多種精神科藥物是否會增加癲癇風險?-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癲癇藥是否會引起自律神經失調??
醫生好:我兒子二歲半,腦部有不正常放電,醫生診斷為癲癇,目前有吃帝拔癲控制中,藥吃快一年,陸續有加藥,沒有大發作,但偶爾仍有瞬間突然往後倒的情形(我也不確定這部分是不能是癲癇仍未控制住)。但比較讓我擔心的是,最近常常有突然就全身癱軟倒下去的...
蕭凱文 醫師回覆-兒科
我只能說這樣的症狀現象是很特殊的,應該是需要專門的小兒神經科醫師來鑑別診斷是否為藥物副作用或是有其他的神經學異常,這邊建議應該與你信任的小兒神經科醫師充分討論合作,畢竟最了解病童的病情和用藥還是他的主治醫師,這樣對病童才是比較好的方式。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服用煩多閃與癲癇發作之間是否有關聯??
家人有癲癇病史,因睡眠品質不是很理想,4/1回診醫師加開睡前一顆煩多閃,可是從5月起小發作次數增加(眼神呆滯,不動),想說會不會因為服用煩多閃的關係
黃虹菱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煩多閃理論上不會造成癲癇頻率增加,請紀錄發作次數或錄影,並盡早回原神經科門診找尋發作頻率增加的原因。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