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掌腳掌持續癢癢,是慢性蕁麻疹嗎?-皮膚科

分享到:

手掌腳掌癢?


醫師請問.我的手掌跟腳掌從5月份至今都會癢.皮膚看起來是好的.一天下來會不定時發作.會刺刺癢癢的.很癢很癢.那種癢感覺像是肉在癢.發作的時候越抓越癢.不去抓冷靜一段就好.有去醫院看過皮膚科.因為我皮膚看起來無異狀.癢的時候也是無異狀.因為幾乎都發生在手掌跟腳掌.醫生跟我說是慢性蕁麻疹.有吃驅異樂.吃一顆可維持三天不癢.請問醫師我這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



小宗,30~3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3/01/16

李瑜芬 醫師回覆-皮膚科


您好:蕁麻疹一般發作起來,出現很快,消退也很快,超過六個月以上,就是慢性蕁麻疹,如果很癢,應盡量不要搔抓,可用冷水沖或冰敷。
如同時有鼻子過敏或起喘的體質,也可考慮做過敏檢測,謝謝。
敬祝 平安健康



回覆日期:2013/01/16

彙整補充說明


根據您的描述,手掌和腳掌持續癢癢的情況,確實有可能是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的定義是指蕁麻疹的症狀持續超過六個月,並且通常伴隨著皮膚的癢感,而在發作時,皮膚表面可能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紅疹或其他異常。
您提到的癢感像是肉在癢,這種感覺在慢性蕁麻疹中是相當常見的,因為這類症狀常常與神經末梢的過度敏感有關。

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原因多種多樣,可能與過敏反應、免疫系統異常、壓力、環境因素等有關。
由於您提到皮膚看起來正常,這也支持了慢性蕁麻疹的可能性,因為在許多情況下,患者的皮膚在發作時並不會有明顯的變化。
您所使用的驅異樂(抗組織胺藥物)能夠有效緩解癢感,這也是治療慢性蕁麻疹的一種常見方法。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1. 持續用藥:如果醫生已經建議您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建議您按照醫生的指示持續用藥,並觀察症狀的變化。
抗組織胺藥物能夠有效減輕癢感和發作頻率。

2. 避免抓癢:雖然癢感可能會讓您忍不住想要抓,但抓癢會導致皮膚刺激,可能會加重癢感。
建議在癢的時候可以用冷水沖洗或冰敷,以舒緩癢感。

3. 尋找觸發因素:如果可能的話,試著記錄下癢的發作時間、環境、飲食等,看看是否有特定的觸發因素,這樣可以幫助醫生進一步診斷。

4. 就醫檢查:如果症狀持續不改善,建議再次就醫,可能需要進一步的過敏檢測或其他檢查,以排除其他潛在的疾病。

5. 心理因素:有時候,壓力和焦慮也可能加重癢感,建議您可以嘗試放鬆心情,進行一些舒緩壓力的活動,如運動、冥想等。

總之,根據您的描述,慢性蕁麻疹是有可能的,但具體的診斷和治療還是需要醫生根據您的具體情況進行評估。
希望您能夠早日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減輕不適感。
祝您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膀胱下垂手術風險與後續照顧建議?


您好:茲因我母親年界70歲,經醫生診治有膀胱下垂嚴重情形,必須開刀以改善情況,惟我母親有高血壓及輕微糖尿病,想請教幾點:1. 此種手術危險性如何?約需費時多久?是否需住院?恢復期大約多久?2. 運動(尤其是跑跳)是否會加重下垂情況?3. 此...


劉建廷 醫師回覆-泌尿科
母親知道你這麼關心她的病情一定會很開心。其實老年婦女有不少人跟你母親有類似的情況。雖然你母親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病史,但只要控制穩定的話應該可以考慮診治醫師開刀的建議。當然負責的醫師一定會做好萬全的準備。至於相關的細節可以請教醫師讓他為你們做...

膀胱下垂手術風險與後續照顧建議-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皮膚紅斑與瘙癢:可能是壓力型蕁麻疹或其他皮膚疾病??


症狀說明:1. 近期一個月四肢常出現類似蕁麻疹的症狀(紅色抓痕、腫、輕微的癢),通常沖冷水,1-2個小時後就會消失。2. 手腳的一些數年前的舊傷口也開始出現非常癢的情況且紅腫,通常持續1-2天。3. 右手手掌掌心有一塊紅色約拇指指印大小的色...


吳育欣 醫師回覆-皮膚科
蕁麻疹通常數小時內病灶便會消失,如果反覆發作一個月以上,就是慢性蕁麻疹,建議要持續治療。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腳掌脹脹癢刺痛:家醫科診斷及治療建議?


原本是急性蕁麻疹全身出現風疹,手腳掌出現一塊一塊的且很癢。吃了醫院針對蕁麻疹開的藥之後,風疹消下去了,但過了兩天手腳掌仍是脹脹的、且發癢刺痛,請問可能是什麼問題?應該看哪一科,與做什麼治療呢?謝謝


陳柏璋 醫師回覆-家醫科
夏女士您好:您提到急性蕁疹出現風疹後,風疹消下去了但仍有手腳掌脹、發癢刺痛之症,這仍有可能是過敏反應造成的血管水腫、皮下組織發炎的症狀表現。若持續不適,建議至風濕免疫科門診,請醫師詳細評估和治療。以上回覆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手腳刺刺癢癢的症狀:是否為大腿不寧症候群??


最近覺得腳掌和手掌刺刺癢癢的,活動的時候會舒緩但是靜止時會有異常的感覺,但不會影響睡眠,請問醫師這是大腿不寧症候群嗎?


蔡宗璋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您好:根據上述狀況,其可能的診斷除不寧腿之外還有其他可能,建議至神經內科門診檢查。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