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疑似有躁鬱症?
醫師您好,想請問一個問題,家父原本性子就比較急.較大男人主義,最近幾年身邊的人都有感覺到他的脾氣較為暴躁.易怒.多疑,一直害怕別人要偷他的錢,常常同樣的事情不停地重複念,常常提起我的奶奶對他造成的傷害,至今奶奶已經過世,爸爸還是會一直不斷提起,提起時非常暴躁且停不下來,以前他到壢新醫院就醫過一次,評估過後醫師說還不是躁鬱症,但是在邊緣,照了腦波,結果無異常,請問一下照腦波的目的是排除失智症等其他症狀,並不是確診躁鬱症對吧?
最近暴躁與易怒多疑的狀況又越來越嚴重,請問一下如果我們懷疑他是躁鬱症,那該帶他到桃療的身心科還是神經內科或者是一般精神科呢?
再另外請問,身心科跟精神科有什麼差別呢?
感謝醫師回答!
小滴,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5/09/23
吳恩亮 醫師回覆-精神科
醫事人員經歷: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 社區精神科 主治醫師
小滴,您好:家父顯然不是躁鬱症,家父並沒有會出現的躁期和鬱期,一般民眾常誤以為心情煩燥就是躁鬱鬱症,其實並不然。
躁鬱症(又稱為雙極性疾患或雙相情感疾患)是在精神科門診常見的疾病。
一般人一生之中罹患躁鬱症的機會大約在2~8%之間。
躁鬱症病患的病情表現不盡相同,大致來說是在發病期間呈現躁症或鬱症,兩者可能會互相輪替出現。
躁症的主要表現是心情持續異常地高昂、開闊或易怒,可能會活動量增加,性需要增加,睡眠需求減少,話變多,過份慷慨、花錢或盲目地投資,思考飛躍,自我膨脹誇大,好冒險,激動。
有些人上述症狀可能較輕微而尚可維持社會職業功能,而更嚴重的可能有妄想、幻覺、混亂行為或暴力傾向。
不論症狀輕重,有過躁症的表現才會被診斷為躁鬱症。
然而,有些病患大部分發病的時期是呈現鬱症,這時病患的表現和一般憂鬱症往往沒有兩樣。
鬱症更嚴重的也可能有妄想、幻覺、自殺或暴力傾向。
病患也可能在某段時期同時有躁症及鬱症的表現。
大部分的病患一生中發作不只一次的躁症。
若未接受治療,每次發作時間常延續數周至數個月之久。
隨著發作的次數愈多,未發作的時間往往愈縮短。
在未發作的時期,病患的行為表現可能和未罹病的人一樣,然而隨著發作的次數愈多,病患的社會功能愈容易減退。
躁鬱症是慢性的腦疾病,與腦部生理功能(例如腦部內分泌)異常有關,藥物治療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
治療的目的是在急性期時縮短每次發作的時間,減輕症狀的嚴重度,或是讓穩定期時間更長,更不容易發作,維持病患的良好生活品質及社會功能。
腦波頂多只能看看大腦是否有不正常放電(如癲癇),但無法診斷躁鬱症或失智症。
暴躁與易怒多疑的原因很多,建議宜至精神科就診而非神經科身心科和精神科相同,只是有些民眾覺得不能接受看精神科,故有些醫院改為身心科,但其實是一樣的科。
壢新醫院也有精神科(或身心科),上次您應是帶家父去看神經科。
回覆日期:2015/09/23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針對您父親的情況,建議您帶他去看精神科或身心科。
首先,躁鬱症(雙極性情感障礙)是一種精神疾病,主要由精神科醫師進行診斷與治療。
您提到的症狀,如脾氣暴躁、易怒、多疑、重複念叨過去的事情等,可能與情緒障礙有關,而這些症狀在精神科的範疇內更容易得到專業的評估與治療。
關於您提到的腦波檢查,這項檢查主要是用來排除一些神經系統的問題,例如癲癇或其他可能影響腦部功能的疾病。
腦波檢查並不能確診躁鬱症,因為躁鬱症的診斷主要依賴於臨床症狀的觀察和病史的評估,而不是透過生理檢查來確定。
至於身心科與精神科的差別,實際上在許多醫療機構中,這兩個科別的功能是相似的。
身心科通常是為了讓患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獲得支持而設立的,這樣的名稱可能會讓一些人感覺更容易接受,因為「身心」這個詞彙強調了身體與心理的整體健康。
而精神科則是專注於各種精神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包括躁鬱症、憂鬱症、焦慮症等。
無論是身心科還是精神科,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適的醫師進行評估與治療。
在處理您父親的情緒問題時,建議您可以先嘗試與他溝通,讓他了解就醫並不是因為他有病,而是希望能夠獲得專業的建議和支持。
您可以表達您對他的關心,並告訴他這樣的情況影響到家庭的和諧,讓他感受到您是出於愛與關心而希望他去看醫生。
如果他仍然拒絕就醫,您可以考慮尋求其他家庭成員的支持,或者尋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家庭輔導,幫助您們更好地應對這種情況。
情緒的波動與不穩定可能會對家庭造成很大的壓力,因此及早尋求專業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請記得在這個過程中,您自己的情緒與心理健康也同樣重要。
面對這樣的情況,您可能會感到焦慮或無助,建議您也可以尋求心理諮詢,讓專業人士幫助您處理這些情緒,並提供應對策略。
希望您的父親能夠早日獲得適當的幫助,並改善目前的情況。
祝福您和您的家人!
搜尋您的醫療問題:
收錄 1,000 位真實台灣醫師、 18 萬篇各種醫療症狀問答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如何處理爸爸的情緒起伏??
爸爸會因為一件日常瑣事就發飆,請他先冷靜一下、有話好好說,但通常對事情沒有幫助,口出盡是傷人、非常難聽的髒話⋯有一次暴怒在家裡摔過箱子,嚇得我趕緊把房門鎖起來,我也因此失眠、發抖、腸胃不適,隨後爸爸甩門離家了一兩天。還有一次在開車時直接離開...
邱俊達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可跟爸爸解釋就醫只是做諮詢並非看病.獲表示您有身心困擾想就診身心科.希望爸爸陪你去就診之類的方法看看.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情緒不穩,該求助精神科嗎??
您好 我從三月底開始情緒非常不穩定 變得很沒有耐心也非常容易哭 四月初有進過輔導室尋求幫助 因為上課莫名的上到沒有希望 而想到自殺 哭到沒辦法好好聽課 但進去後我不但沒有獲得幫助 持續追蹤我的狀況讓我覺得很煩躁很不想去 當天晚上也寫了遺書 ...
李冠瑩 醫師回覆-精神科
從您的來信 可以明顯感受到您的不適和困擾因為您同時有從精神官能症一直到精神分裂症的問題1.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身心症為現代人常見的疾病,此為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方能康復。2. 身心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會有發作期,緩解期,康復期與復發期,超過一...>>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精神問題:該看精神科還是神經內科??
唐醫師您好:不好意思又來打擾您,耽誤您一點時間!壹‧最近不知怎的,記憶力還是不好,有吃精神科的藥依然如此,是否應掛神經內科以致求診治療?貳‧最近有在工作,做CNC車床覺得蠻難的,有些做不下去的感覺,不過有時又覺得有一點點興趣很矛盾吧!昨天父...
唐心北 醫師回覆-精神科
親愛的小傑:很抱歉!因前半個月出國參加會議,返回後因工作較多,較晚才回覆你的詢問。關於你的第一個困擾:記憶力不好,即使有吃精神科的藥依然如此。我並不認為需要看神經內科。記憶力與許多因素有關,如情緒焦慮與憂鬱、注意力不集中、睡眠狀況、所從事的...>>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家醫科還是該掛腦神經內科?瞭解母親怪異行為的原因?
醫師您好,我母親今年55歲,體重略重,之前曾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及心血管方面(左手無冷熱感知功能/血壓偏高,經醫師診斷有輕微中風)的疾病,就醫後症狀均有改善,已有數月未服藥。最近家人突然感覺母親怪怪的,講話時常會叫錯名字(談話內容正常,但會把家...
許禮安 醫師回覆-家醫科
Dear Kevin建議你帶媽媽去看腦神經科有些醫院叫做神經內科同時一起看內分泌科門診有些醫院叫做新陳代謝科找個兩科都有門診的半天ㄧ次去看完比較完整祝福你母親早日康復 許禮安950502花蓮醫院家醫科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爸爸對媽媽出門越來越反感,是否需要看老人身心科??
您好爸爸今年六十幾歲了,這一兩年媽媽因為認識了一些朋友,所以假日約好都會出門玩,偶爾媽媽也會找爸爸一起去但一起出去幾次後,爸爸突然開始對於媽媽跟那群朋友出門的事情,很反感,也因此生悶氣。近期甚至變得更嚴重,媽媽只是出門買菜,或是出門去點東西...
邱俊達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爸爸的情緒反應似乎與媽媽與他人的互動有關,是否達疾病程度仍待評估,若爸爸願意至身心科就診最好(可以跟爸爸說是要諮詢,而並非看病)是否需用藥可由醫師評估診治再決定,謝謝。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