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闌尾切除手術後續症狀:疼痛與腫脹是否正常?-外科

分享到:

闌尾手術後續問題?


上星期做了微創闌尾切除手術,並已經拆線2-3天的。
但可能因為傷口位置 現在走路時扯到的話 有點痛,坐下走身更加,是正常的嗎?
而且傷口好像還有點腫起。
這樣的狀況是正常的嗎?
我可以有什麼復建消腫或減輕走路時痛楚?



小苗,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6/12/20

許凱熙 醫師回覆-外科


您好以術後兩周左右而言,這些症狀是正常的狀況,但如果持續未改善或更嚴重,則必需至醫院就診檢查.



回覆日期:2016/12/20

彙整補充說明


微創闌尾切除手術後,疼痛與腫脹是常見的術後反應,尤其是在手術後的前幾週內。
根據您的描述,您在手術後已經拆線2-3天,並且在走路或坐下時感到疼痛,這在術後的恢復過程中是相對正常的。
手術後的疼痛通常是由於手術造成的組織損傷和炎症反應,這些反應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輕。

在微創手術中,雖然傷口較小,但仍然會對周圍的組織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術後的幾天到幾週內,您可能會感受到一些不適,包括疼痛和腫脹。
這些症狀通常會隨著身體的癒合而逐漸改善。
一般來說,術後的疼痛在手術後的第一週最為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疼痛應該會逐漸減輕。

至於腫脹,這也是術後常見的現象,因為手術會引起局部的炎症反應,導致液體積聚在傷口周圍。
這種腫脹通常在術後的幾天內達到高峰,然後會逐漸減少。
若腫脹持續不退或伴隨其他異常症狀(如劇烈疼痛、發熱、傷口紅腫等),則建議及時就醫檢查。

針對您提到的疼痛和腫脹,以下是一些建議,可以幫助您在術後恢復過程中減輕不適:
1. 適度休息:術後初期,適當的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過度活動,特別是需要用力的動作。

2. 冰敷:在術後的前幾天,可以使用冰敷來減輕腫脹和疼痛。
每次冰敷約15-20分鐘,每隔一段時間重複一次。

3. 服用止痛藥:根據醫生的建議,適當使用止痛藥可以幫助緩解疼痛。
請遵循醫生的指示,不要自行增加劑量。

4. 輕柔的活動: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漸開始一些輕柔的活動,如輕鬆的散步,這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癒合。

5. 保持傷口清潔:保持手術傷口的清潔和乾燥,避免感染的風險。

6. 注意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特別是蛋白質,有助於身體的恢復。

如果在接下來的幾天內,疼痛和腫脹沒有改善,或者出現其他異常症狀,建議您儘快回診,讓醫生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評估。
每個人的恢復情況都可能不同,及時的醫療諮詢能夠確保您的健康狀況得到妥善處理。
希望您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術後兩個月仍有輕微疼痛感正常嗎?——闌尾炎腹腔鏡手術後痛感探討?


做完蘭尾炎腹腔鏡已術後2個月,有時觸摸或按壓到肚臍週圍和下腹部傷口處仍會有輕微疼痛感,這是處於正常的現象嗎?


陳家銘 醫師回覆-外科
術後傷口修復分成表淺皮膚的癒合大多一至兩週就長好了,至於深層肌肉筋膜層則通常需要一至數月以上(看傷口大小),重點是其中必定會形成所謂的疤痕組織,對於肌肉筋膜來說那就是個異物,所以觸壓按摸都會有硬硬的和疼痛感,你需要給它時間慢慢好,過度去反覆...

術後兩個月仍有輕微疼痛感正常嗎?——闌尾炎腹腔鏡手術後痛感探討-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闌尾炎術後肚子變大及大便變細問題?


醫生您好,上次有發問,首先感謝您的回覆!我在11/3因闌尾炎開刀(部分化膿,但未破、並未腹膜炎),接著於11/6出院、11/11回診拆線,目前除了引流管傷口仍有分泌物且未癒合(擦藥仍會痛)、左側打氣之傷口因拆線後發現皮膚表面未癒合,因此繼續...


陳家銘 醫師回覆-外科
腹內感染症的治療,因為含括廣效性之抗生素使用,所以術後大多會改變腸道的菌株生態狀況,所以常見腹脹(產氣菌較多的緣故),當然排便狀況也會改變。有些人會慢慢回復正常狀況,也有人遲遲未改善。妳可以嘗試使用市售含菌之優酪乳或是益生菌,有能改變或回復...

闌尾炎術後肚子變大及大便變細問題-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闌尾炎手術後2週右腹痛是否正常??


醫生您好,我在5/2開完闌尾炎手術5/5出院服用抗生素止痛藥到5/9一直在家休息到5/175/18恢復上班需久站8個小時目前右下腹還是稍微會痛例如起身或是站起來都稍微會痛輕壓也還是會痛是正常的嗎?謝謝醫生


許凱熙 醫師回覆-外科
5/2闌尾炎手術;5/18工作時傷口部位會有輕微疼痛是正常的,如果持續疼痛或未改善,建議回診追蹤.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右腹部疼痛與急性闌尾炎手術後的併發症探討?


急性闌尾炎4/5腹腔鏡手術到現在 右腹部還是疼痛 回診醫師有抽血檢驗正常 也只是開抗生素 也沒改善 連帶尿尿也會疼痛 也有去泌尿科檢查驗尿驗血都正常 是否有何併發症引起


陳家銘 醫師回覆-外科
手術後持續疼痛的可能原因很多,建議實際回診明確告知原手術醫師先前抗生素治療無效,仍持續疼痛,需搭配實際檢查診療,方可確認疼痛之可能因素,無法線上隨意臆測妄斷。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