澱粉酶偏高與類風濕因子相關的疾病探討-肝膽腸胃科

分享到:

健檢查出澱粉酶偏高的問題?


醫師您好:家母66歲,今年健檢時查出澱粉酶偏高(比正常值高出1.5倍),類風濕因子也偏高,調閱以前的健檢紀錄,發現5年前做的健檢澱粉酶就是正常值的1.5倍,家母偶有左上腹悶痛之情形,健檢醫院建議我們去肝膽腸胃科和風濕免疫科進一步檢查,請問這兩種指數有甚麼關聯嗎? 還是說有甚麼疾病會引起這樣的變化? 謝謝!



jianqgwe,30~3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7/03/20

陳奇峰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類風濕因子應與澱粉酶無關.體檢發現澱粉酶昇高,基本是要看有無症狀,若有腹痛,二者是否相關須到腸胃科評估.



回覆日期:2017/03/20

彙整補充說明


澱粉酶偏高與類風濕因子偏高的情況,雖然在檢查報告中同時出現,但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澱粉酶主要是由胰臟和唾液腺分泌的酶,主要功能是幫助消化澱粉。
當澱粉酶的數值偏高時,通常與胰臟的健康狀況有關,可能是由於胰臟炎、腫瘤、或是其他消化系統的問題所引起的。
您提到的左上腹悶痛,可能與這些因素有關,因此建議您遵循醫院的建議,去肝膽腸胃科進一步檢查。

另一方面,類風濕因子(RF)是一種自體免疫指標,通常用來檢測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
類風濕因子的偏高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甚至某些感染或慢性疾病。
儘管您的母親有類風濕因子偏高的情況,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她一定會發展成類風濕性關節炎,因為類風濕因子的升高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在您的母親的情況中,澱粉酶的持續偏高和類風濕因子的升高可能是由不同的病理機制所造成的。
澱粉酶的偏高可能與消化系統的問題有關,而類風濕因子的偏高則可能與免疫系統的異常有關。
這兩者的同時存在,並不意味著它們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針對澱粉酶偏高的情況,建議進一步檢查胰臟的功能,可能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如超音波、CT等)來排除胰臟炎或其他病變。
而對於類風濕因子的偏高,則需要進一步的血液檢查來評估是否存在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並根據臨床症狀進行相應的診斷。

總結來說,澱粉酶偏高與類風濕因子偏高之間並無直接的關聯,建議您依照醫師的建議,進行相關的專科檢查,以便釐清病因並獲得適當的治療。
這樣的檢查不僅能幫助了解目前的健康狀況,也能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進而進行有效的治療。
希望您的母親能夠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血液檢查發現澱粉酶偏高,是否可能是巨澱粉酶血癥??

醫師您好:我日前有去做血液檢查,其中一個項目為澱粉酶(amylase 正常值為28-100u/l),但是我的報告出來是107u/l,其他的檢驗肝、腎功能檢查都正常,請問這樣有可能是巨澱粉酶血症嗎?我很擔心 ,如有可能的話請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林哲彬 醫師回覆-家醫科
您好:因為您的胰澱粉酶(Amylase)只比正常值偏高一點,可能比較偏向單純胰澱粉酶升高(可能和胰臟、唾液腺相關),而比較不會診斷為巨澱粉酶血症(Macroamylasemia),巨澱粉酶血症(Macroamylasemia)通常和一些感染...

血液檢查發現澱粉酶偏高,是否可能是巨澱粉酶血癥?-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澱粉酶偏高原因及改善方法?

蔡醫師您好:我從10年前健檢的報告,澱粉酶經常偏高,今年澱粉酶是215,多了酯脢異常偏低20.6,腹部超音波無異常因為我得到的答案一直很籠統,不知澱粉酶偏高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才能知道方法去做改善~(自已懷疑是否澱粉攝取的比例較少)


蔡安順 醫師回覆-肝膽腸胃科
您好:澱粉酶可由唾液腺和胰臟。另外,如肺、汗腺、乳腺、胃腸道及泌尿生殖系統都可能會分泌。某些狀況並不容易找出真正原因。彰化醫院關心您的健康 蔡安順醫師

澱粉酶偏高原因及改善方法-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瞭解類澱粉病變:初癥狀與嚴重性探討?

何謂類澱粉病變?初期癥狀為何?是很嚴重的罕見疾病嗎?


陳清彬 醫師回覆-內科
類澱粉沉積症常常是其他疾病次發引起的。所以治療時要先從原發疾病著手。類澱粉沉積症的病徵視乎澱粉樣蛋白沉積的所在地而有所不同。

瞭解類澱粉病變:初癥狀與嚴重性探討-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骨科問題困擾不已: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多發性肌膜炎??

去年九月起因為兩側上背酸痛 去看骨科 醫師表示須要服兩到三個月的藥到了十二月停藥 半個月後又開始覺得不舒服 今年二月開始左腳底前端亦開始酸痛 半個月後兩個膝蓋的兩側及右腳底前端也開始酸痛 這段期間看過骨科 神外 疼痛科醫師都表示應為多發性肌...


林孝義 醫師回覆-骨科
您好:按照您描述的病情, 兩側上背酸痛, 但都沒有伴隨關節紅腫, 看起來的確不像類風濕性關節炎, 比較像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通常和過度使用肌肉, 姿勢不良, 缺乏運動, 精神壓力, 睡眠不佳有關.然而, 您母親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史, 且...

骨科問題困擾不已: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多發性肌膜炎?-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COVID-19 感染後皮膚血管炎與 RF-igm 異常之關係?

醫師你好我是潰瘍性結腸炎病患,目前腸道黏膜已復原近期因新冠確診後,小腿冒出皮膚血管炎有去醫院檢查抽血,血管炎已復原(服用類固醇)近期抽血報告顯示CRP ESR ANA A-DSDNA ANCA C3 C4 RPR IgA 都正常冷凝球蛋白跟...


高堅凱 醫師回覆-內科
您好,感謝提問。RF-IgM數值雖然比較高,但並沒有高很多,我們一般認為超過正常值上限4倍,比較有意義。所以,如果現在只有您文中提到的症狀,我建議3到6個月後再追蹤就好。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 關心您

類風濕性關節炎因子:COVID-19 感染後皮膚血管炎與 RF-igm 異常之關係-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