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導管檢查?
抱歉請問醫生,心導管的過程可以有一位家人或朋友陪嗎,?
我有預期性焦慮及恐慌症,有一隻手可以握我會比較穩定。
不好意思,我也很無奈我不怕,但身體會不聽話。
小鏡子,40~4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7/08/27
彙整補充說明
心導管檢查是一項重要的心血管檢查,主要用於評估心臟的血流情況及檢查冠狀動脈是否有狹窄或阻塞的情況。
這項檢查通常需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並且會涉及到輻射曝露,因此在檢查過程中,醫療團隊會要求非相關的家屬或朋友不在場,以確保檢查的安全和有效性。
對於有預期性焦慮及恐慌症的患者來說,心導管檢查的過程可能會引發不安和恐懼。
這是因為在面對醫療程序時,許多人會感到不確定和焦慮,尤其是對於心臟相關的檢查,因為心臟是我們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器官。
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希望有家人或朋友陪伴,以獲得情感上的支持。
雖然在心導管檢查過程中無法允許家人陪同,但有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對抗預期性焦慮和恐慌症。
首先,患者可以在檢查前與醫療團隊進行充分的溝通,了解檢查的過程、目的及可能的風險,這樣可以減少對未知的恐懼感。
醫生或護士可以提供詳細的資訊,讓患者知道在檢查中會發生什麼,並且會有專業的醫療人員全程照顧。
其次,患者可以考慮在檢查前進行放鬆訓練,例如深呼吸、冥想或輕度的瑜伽,這些方法有助於減輕焦慮情緒。
也可以在檢查前與心理醫生或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進行會談,學習一些應對焦慮的技巧,這樣在面對檢查時會更有信心。
此外,若患者在檢查前感到特別焦慮,醫生可能會考慮開一些輕度的抗焦慮藥物,幫助患者在檢查當天保持冷靜。
這些藥物通常是短期使用,並不會影響檢查的結果。
最後,檢查後的恢復期也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在檢查後與家人進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這樣有助於減輕心理負擔。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對於患者的情緒恢復至關重要。
總之,雖然心導管檢查過程中無法有家人陪同,但透過充分的準備、放鬆技巧及必要的藥物輔助,患者可以有效地對抗預期性焦慮和恐慌症,順利完成檢查。
希望這些建議能對您有所幫助,並祝您在檢查中一切順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心導管檢查的準確性:誤判風險有多高??
醫師,您好,去年年初因胸悶,運動心電圖顯示心臟略有缺氧情形,服藥一段時間情況未改善,直接安排心導管檢查,結果一切正常,醫生說我心血管短期內不會有堵塞的情況。最近這段時間又開始胸悶情況明顯,請問心導管檢查會有誤判的情形嗎?
何東錦 醫師回覆-心臟血管專科
您好心導管檢查不會有誤判的情形要查其他原因彰化醫院關心您心導管檢查的準確性:誤判風險有多高?-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心導管檢查:住院三天真的必要嗎??
李醫生您好:我去檢查心臟疾病,除了做心電圖及心臟攝影,運動心電圖.醫生現在要求我住院接受心導管檢查,請問何謂心導管檢查?為何要做此檢查且要住院三天?會不會有危險?以我的年紀來做此檢查要注意什麼?謝謝!
李惠雄 醫師回覆-內科
簡單的說, 為了進一步檢查、評估、或治療的目的, 而將一條細長的管子經皮膚由血管送達心臟部位, 即謂之心導管檢查或心導管治療。從你的敘述, 得知你已接受至少三項針對心臟的檢查, 可能醫師得到的資訊(Information) 有限, 為求進一...心導管檢查:住院三天真的必要嗎?-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家人恐慌症不就醫?家屬能否代掛號??
我媽長年有自體免疫疾病,今年因為類固醇減藥後開始出現頭暈,加上發現大便潛血,他自己默默擔心很久,似乎引發了恐慌症,除了平時一直喊頭暈外還會全身無力,曾兩度因為突然的全身很不舒服到只能躺在床上,全身無力流冷汗等,我們問也說不出所以然,就叫了救...
丁碩彥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可以鼓勵她說現在失眠大家都看身心科,就像開刀一樣,開刀越多的醫師,技術越熟練,成功率越高,死亡率越低。看失眠看越多的那一科的醫師,看失眠當然會比較有經驗,治療的比較妥當,用這樣勸她看看。現在身心科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失眠來看的,而不是以前...>>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恐慌症?還是無法接受家人病情??
鍾醫師你好三年前我爺爺去世之後我開始常有覺得活在夢裡的感覺,尤其當我走在醫院的時候,隨著時間過去,這樣的感覺也越來越少。直到最近,家裡有人被確診預後不良的病,這樣的感覺就又開始了,當我到醫院時我常會咬自己嘴唇或掐自己的手才能告訴自己現在不是...
鍾明勳 醫師回覆-精神科
依據您的描述,我想您有一些焦慮的症狀,當然焦慮到極度時就會到達恐慌的程度我想是否診斷為恐慌症並不重要。重要的部份,在於您內心的不安要如何去面對,或許分離對您的內心來講是一件非常難以面對的議題,而在某些情境下,這種不安會更明顯的浮現。短期上,...>>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