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腿坐導致腳部癱瘓及麻木,該如何處理?-神經外科

分享到:

腳容易麻?


醫生您好,我平時有盤腿坐的習慣,但這陣子我發現我盤腿坐時,雙腳會嚴重發紫!沒盤腿坐時顏色就會變回來!這陣子腳也容易腳酸冰冷發麻,之後我也開始泡腳想改善症狀,依舊沒有得到改善,想詢問醫生這是什麼症狀,要如何改善?
需要就醫嗎?
謝謝醫生回答



林昊,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0/03/23

賴肇康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你好推測應該是血液循環問題建議先就醫 心臟血管內科或心臟血管外科吧若排除血管問題 再看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吧祝福你//神經外科賴肇康醫師



回覆日期:2020/03/23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根據您描述的情況,盤腿坐導致雙腳發紫、酸痛、冰冷及麻木,這些症狀可能與血液循環不良或神經壓迫有關。
長時間保持盤腿坐的姿勢會對腿部的血管和神經造成壓迫,導致血液流通不暢,進而出現發紫、麻木等情況。

首先,當您盤腿坐時,腿部的血液循環可能受到限制,尤其是當腿部的某些血管被壓迫時,會導致血流減少,造成發紫和冰冷的感覺。
這種情況在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後更為明顯,當您改變姿勢或站起來時,血液循環恢復,顏色會逐漸回復正常。

其次,麻木的感覺可能是由於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所引起的。
長時間的壓迫可能導致神經的功能受到影響,出現麻木、刺痛或無力的感覺。
這種情況在改變姿勢後通常會有所緩解,但如果持續存在,則需要引起重視。

針對您的症狀,以下是一些建議:
1. 改變坐姿:儘量避免長時間盤腿坐,建議定期變換坐姿,或選擇其他舒適的坐姿,以減少對腿部血管和神經的壓迫。

2. 適度活動:在工作或學習期間,定時起身活動,進行簡單的腿部伸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減少麻木感的發生。

3. 熱敷:可以考慮使用熱水袋或熱敷墊對腿部進行熱敷,這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酸痛和冰冷的感覺。

4. 泡腳:雖然您已經開始泡腳,但建議使用溫水,並加入一些舒緩的草藥或精油,這樣可以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疲勞。

5. 就醫檢查:如果以上方法無法改善症狀,或是出現持續的麻木、無力、疼痛等情況,建議儘快就醫。
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神經傳導檢查或影像學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神經壓迫或其他潛在問題。

總之,您的症狀可能是由於長時間的坐姿導致的血液循環不良或神經壓迫。
透過改變坐姿、適度活動和熱敷等方法,通常可以改善症狀。
如果情況持續或加重,請務必尋求專業醫療意見,以確保您的健康。
希望您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四肢無力疑神疑鬼?該看神經科還是休息??


上禮拜四看到一部關於漸凍症的電影介紹後,對這種疾病有了初步的認識但也發現自己開始對會不會得到這種病感到焦慮,說來也巧從那天開始之後感到四肢無力,手有時會輕微的抖動,小腿也感到無力有時痠痠的,從開始有感覺到發問中間隔了三天,假日也沒有做什麼勞...


彭詩惟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您好依您的症狀和年紀, 比較有可能是肌肉的慢性疲勞造成的漸凍人一般發生在中年以後, 且會有明顯的無力、肌肉萎縮、肌肉跳動等症狀所以您可以再觀察看看

四肢無力疑神疑鬼?該看神經科還是休息?-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全身不自主抖動:神經內科診斷與治療建議?


從以前讀書時偶爾會發生,但年紀愈大發生頻率愈頻繁,去看神經內科醫生都說沒問題,說太緊張了,可是真的連走路都快走不好了,有時走在路上發作起來會嚇到別人,當抖動時我本人的意識是清楚的卻無法控制。


林子敬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不自主抖動通常是顫抖或是癲癇發作,全身抖動時意識清醒的話比較不像是癲癇症.而顫抖的原因可分為生理性的顫抖,心理性的顫抖,原發性的顫抖及病理性的顫抖四種.1.生理性顫抖:在平常並不會發生,只在某些情況如壓力,緊張,生氣時才發生.其他像某些藥物...

全身不自主抖動:神經內科診斷與治療建議-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久坐導致腳部麻痺及痠痛?復健科醫師教你改善方法?


醫師您好:這幾個星期來我的右腳小腿至腳指都會有麻麻的,膝蓋後面往大腿的地方也會有酸痛現象,幾乎每天都會有以上的情況發生,因這兩個月來一天都得坐上12個鐘頭,那是否和長時間久坐有關係呢?再來適度運動和按摩是否能夠改善?


許振榮 醫師回覆-復健科
小可您好:根據您描述的症狀懷疑是腰部椎間盤脫出,而壓迫到腰部的神經,導致受傷部位疼痛、麻木或下肢麻痺疼痛。其好發部位為腰椎第四節與第五節或第五節與薦椎之間(即L4-5與L5-S1)。而容易發生的年齡有二個階段︰一個是在20--30歲之間,通...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單腿腳盤麻與足弓坍塌的神經內科問題?


躺在床上單側盤腳伸展脊椎20分鐘後單腿腳盤麻不會消退足尖無力支撐跟足弓坍塌像扁平足穿鞋困難、只能腳跟著地走路無法正常跨步


陳韋達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下午茶您好!有關來信詢問突然腳麻等問題,建議儘速至區域醫院以上之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門診就醫,由專科醫師評估您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祝您健康平安,謝謝。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