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膿瘍廔管術後解便與出院關係-外科

分享到:

肛門膿瘍廔管為何術後只要有解便行為就一定要出院?


請教醫生為何我肛門膿瘍廔管復發術後醫生說只要有解便行為不管解多少便都要出院而且我當時術後還非常痛跟發高燒他們還是強制我辦理出院導致我後續又復發更嚴重到接造口



劉劉,30~3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3/11/23

張書豪 醫師回覆-外科


無論是肛門廔管或是其他手術,術後都是等病患狀況穩定,不需點滴,可以自理日常活動方能出院,和有無解便沒有絕對關係。
單純的肛門廔管健保有規範住院天數,但複雜性且病況較嚴重者仍需依實際狀況進行治療,以主治醫師的判斷為準。



回覆日期:2023/11/23

彙整補充說明


肛門膿瘍及廔管的手術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出院的決定上。
根據您的描述,您在術後經歷了疼痛和發燒的情況,這些都是需要特別注意的症狀。
一般來說,出院的標準是病人的狀況穩定,能夠自理日常生活,並且不需要持續的醫療監護。
雖然解便行為是出院的一個考量因素,但並不是唯一的標準。

在術後,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整體狀況來決定是否可以出院。
如果您在術後仍然感到非常痛苦,並且有發燒的情況,這可能表示您仍在經歷術後的併發症,像是感染等。
這樣的情況下,醫生應該會考慮延長住院時間,以便進一步觀察和治療,而不是強制出院。

至於您提到的復發問題,肛門膿瘍的復發率確實存在,尤其是在手術後的初期階段。
手術後,若傷口未能完全癒合,或是存在感染的風險,可能會導致廔管的形成。
廔管的形成通常是因為膿瘍未能完全清除或是手術後的傷口癒合不良。
這樣的情況下,病人可能會感受到從肛門及傷口同時排氣的情況,這是廔管的典型表現。

在您術後的情況中,如果出院後出現了更嚴重的症狀,甚至需要接造口,這可能是因為在術後的管理上出現了問題。
建議您在術後的恢復期間,應定期回診,並與醫生保持良好的溝通,讓醫生了解您的症狀變化。
若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此外,對於肛門膿瘍及廔管的治療,除了手術外,術後的護理也非常關鍵。
保持傷口的清潔,定期進行坐浴,並使用醫生開立的藥物進行治療,這些都是促進傷口癒合的重要措施。
如果您在術後的恢復過程中感到不適,應及時告知醫療團隊,尋求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總之,肛門膿瘍及廔管的術後管理需要醫生的專業判斷與病人的配合,若您在術後出現不適,應及時就醫,並尋求專業的意見。
希望您能早日康復,並在未來的治療中獲得更好的結果。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肛門廔管疑慮:手術後傷口有大便排出?


醫生您好,幾個問題向您請教:1.我在上週三做了膿瘍引流小手術,傷口約2cm ,位置大概在菊花正後方約2cm,但我這兩次大完便時,明明確定菊花已沖洗乾淨,可是傷口裡卻有大便,這是否表示我已形成廔管?所以大邊會同時往兩個出口排出,我很擔心,因為...


張書豪 醫師回覆-外科
在膿瘍形成時很多時候就已有內口產生(通往直腸的開口),但此時還在發炎感染的狀態,傷口癒合過程中都有機會再塑型,不一定會一直保持相通。四到六週後的廔管形成指的是傷口已經穩定,廔管內部也已經上皮化,此時上皮化的廔管內壁不會自行癒合,才是成熟的廔...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肛門膿瘍手術後坐立不適及可能的廔管風險?


醫生您好我在5/12進行右側肛門膿瘍引流手術,因為醫生說膿的位置很深,所以是進手術室開刀,還插了2天引流管。最近溫水坐浴時試著要用右邊屁股坐下(先前因為右邊會痛,所以都歪一邊用左邊坐下),發現右邊屁股酸酸的,有點不舒服。有請家人看過,傷口尚...


柯芳序 醫師回覆-外科
Ans:坐下來會有酸酸的感覺跟傷口很深應該有關係隨著傷口癒合會慢慢改善引流要多久我無法給妳確定的答覆因為那跟手術當中的發現以及引流管位置有關這要請問手術的醫師才行如果復發只要跟直腸科醫師說肛門廔管開過刀當時沒有找到內口就好其餘的醫師會自己安...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肛門膿瘍術後恢復進度與癥狀觀察?


柯醫師您好:不好意思再跟您請教一下15天前(3/2)有開過肛門膿瘍 至今3/17約兩周傷口很小 切口1.5公分內部約一個小拇指指節術後傷口隨腫脹消退及膿液排出有漸漸縮小但伴隨的是外口不定時都會有膿液量大約都是衛生紙的一面可以擦完的量大約是一...


柯芳序 醫師回覆-外科
肛門膿瘍切開後傷口有分泌物是正常的現象只要清澈且量少就不要緊如果一個月後仍有這種現象則變成廔管的機會比較大屆時還是要請醫師檢查才能判定是否生成廔管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肛門膿瘍術後:如何控制排便硬度和處理化膿流出??


原有多年未開刀的廔管 已留滯20多年!因肛門膿氱開刀疑似與原有廔管內孔相通,導致軟便滲入開刀傷口持續發炎無法癒合! 因大腸鏡檢查該內孔鄰近擴約肌,醫生不建議開刀1.可能控制排便硬度使其無法滲入,來達到痊癒效果嗎?2.傷口若有化膿流出是要讓他...


余明昌 醫師回覆-外科
建議到門診就診評估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