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痔發炎治療與護理-外科

分享到:

外痔發炎?


外痔發炎外露在肛門外,用力塞回過一會兒就會再脫出請問是要等消腫後會自己縮回肛門內嗎?但不塞回去血栓的情形不會更嚴重嗎?溫水浴能幫助消腫嗎?謝謝!!



cir,20~29歲女性,詢問日期:2009/08/04

柯芳序 醫師回覆-外科


您好:急性的血栓性痔瘡一般不建議勉強塞回去一來增加疼痛二來效果不彰等到血栓吸收後它自然就會縮小在這段期間中建議多做溫水坐浴因為有三大好處1. 保持清潔2. 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血栓吸收3. 溫熱治療可以放鬆肛門括約肌並減輕疼痛此外一些止痛消腫的口服以及外用藥也有幫助要特別注意的是要避免便秘以免症狀持續惡化祝早日康復



回覆日期:2009/08/04

彙整補充說明


外痔發炎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疾病,通常是由於肛門周圍靜脈的腫脹和發炎所引起的。
當外痔發炎時,通常會出現腫脹、疼痛和不適感,並可能導致痔瘡脫垂在肛門外。
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會擔心是否需要將外痔塞回肛門內。

首先,對於外痔發炎的處理,建議不要強行將外痔塞回肛門內。
這樣做可能會導致更大的腫脹和疼痛,甚至可能引起血栓的形成。
外痔發炎時,靜脈已經處於腫脹狀態,強行推回可能會造成靜脈的進一步損傷,反而加重病情。
因此,最好的做法是讓外痔自然消腫,並在此期間採取適當的護理措施來減輕不適感。

溫水坐浴是一種有效的緩解方法,可以幫助減輕外痔的腫脹和疼痛。
溫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局部的緊張感,並有助於舒緩發炎的症狀。
建議每天進行多次的溫水坐浴,每次約15至20分鐘,這樣可以有效地幫助消腫和緩解不適。

此外,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也非常重要。
應該增加纖維素的攝取,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因為便秘會加重肛門的壓力,進一步惡化痔瘡的情況。
多喝水、吃水果和蔬菜,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腸道健康,減少痔瘡的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這樣可以減少肛門部位的壓力,降低痔瘡發炎的風險。
如果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可以考慮定時休息,活動一下身體,促進血液循環。

如果外痔的症狀持續不改善,或是出現劇烈疼痛、持續出血等情況,建議儘快就醫,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
醫生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考慮使用藥物治療或進行手術治療。

總之,對於外痔發炎的處理,最重要的是不要強行塞回,應該讓其自然消腫,並透過溫水坐浴和改善生活習慣來緩解症狀。
如果症狀持續不改善,則應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希望這些建議能對你有所幫助,祝你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痔瘡發炎處理方法:需塞回嗎??


因為外痔發炎上星期有去醫院就診但使用了藥膏及栓劑.仍無法將痔塞回,如果勉強塞回還是會掉出,請問不塞回會導致血栓的情形更嚴重嗎?現在應該要怎麼處理?謝謝!!


侯永基 醫師回覆-外科
如果外庤發炎,基本上就是會脫垂在肛門外,因此反覆推塞反而會更腫大,因此請儘速就近找直腸外科專科醫師診治。謝謝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外痔治療與護理常識?


前幾天上完廁所發現有流血,且有異物在外,去醫院檢查確定是外痔,醫生給了我一劑藥膏擦拭我想請問的是1.如果多久沒消退(變小)需要再回診檢查比較好2.最近也開始調整作息,但關於排便,一天大概幾次比較好呢3.衛生紙輕拍肛門附近,上面一直有沾血,這...


柯芳序 醫師回覆-外科
1.所謂的肛門異物應該是急性的血栓性外痔,一般而言一到兩週便會縮小,若是超過兩週尚未消失,最好就要請醫師看看。2.排便不要勉強,順其自然就好,最好一天一次,但是也不需刻意,只要沒有不舒服其實2-3天一次也可以接受。3.這種情形應該是痔瘡出血...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如何有效緩解外痔腫痛??


日前有到診所看外痔醫生表示不用開刀 吃藥擦藥就可吃過了中醫也吃過了西醫我是久站工作 站著的時候也會做提肛運動但目前還是會反覆腫又消我是今年三月確診長出外痔8月才開始看醫生想問說會不會是因為時間拉長的關係導致復原時間較慢目前困擾的是 一直好不...


許凱熙 醫師回覆-外科
痔瘡是肛門口黏膜下的靜脈曲張,若肛門部位循環不好,就容易引發靜脈曲張腫脹發炎而產生肛門的疼痛腫脹症狀,因此服用消炎止痛藥可以改善,另外避免造成肛門部位循環不好的原因例如久坐久站或便秘等等,也有助於預防痔瘡發炎疼痛。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痔瘡手術後持續發炎不癒,如何緩解疼痛??


自從四月初前往診所開刀內痔結紮後,四月中(16天後)再度前往診所做了第二次手術(內外痔切除),將剩餘的痔瘡切除完畢,但因爬樓梯後造成肛門下方腫起,之後約一週後又做了第三次放血手術,後來兩個月後因覺得肛門內部有線在拉扯,再度前往診所內診,但醫...


柯芳序 醫師回覆-外科
我不曉得在診所沒有完整的麻醉要如何進行手術也不曉得妳進行的是只有外痔的切除還是內外痔完全切除手術但是理論上不應該這麼久還沒復原到底是什麼原因建議你請醫院的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檢查確定原因之後才能對症下藥並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