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低燒?
醫師您好我從五月底開始便時常會不定時的體溫升高至37.3以上但不會超過37.8(多數發生於晚上),體溫不是相當高但體溫升高至這個範圍時我的頭卻跟我從前發高燒的感覺一樣,覺得頭很熱,脹脹的,且會昏昏沉沉的,跑了很多不同的診所抽血跟驗尿也做過很多次了,但檢驗數據都是正常的,不過症狀一直沒有好轉,最近甚至在體溫正常的時候頭有的時候會有抽痛的現象,不知道這可能會是什麼疾病?如果要掛門診的話要掛甚麼科別比較合適?
小明,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1/07/21
林武甫 醫師回覆-內科
您好:低燒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潛在感染.自體免疫疾病.腫瘤.內分泌問題等等,建議您至感染科門診就診,並攜帶最近做過的各項檢查報告,以安排後續的相關檢驗檢查(已經做過的檢查就不用重做了)
回覆日期:2021/07/21
彙整補充說明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您從五月底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低燒,體溫在37.3°C到37.8°C之間波動,並伴隨著頭痛、昏沉及脹痛的感覺。
這樣的症狀持續了一段時間,並且您已經進行了多次檢查但未能找到明確的病因。
這種情況確實讓人感到困擾和焦慮。
首先,低燒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種,常見的包括感染(如病毒或細菌感染)、自體免疫疾病、內分泌問題、腫瘤等。
由於您的檢查結果均正常,這可能表示目前沒有明顯的感染或其他急性病變。
然而,持續的低燒和頭痛可能與一些慢性病或隱性病變有關。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您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感染科就診:由於您有持續的低燒,感染科醫師可以幫助您進一步檢查是否存在潛在的感染,特別是一些不易檢測的感染,如隱性結核、病毒性疾病等。
2. 神經內科就診:如果您的頭痛持續且有加重的趨勢,神經內科醫師可以進行進一步的評估,檢查是否有神經系統的問題,例如偏頭痛、緊縮性頭痛或其他神經性疾病。
3. 自體免疫疾病檢查:如果懷疑有自體免疫疾病,建議您可以進一步檢查相關的抗體,如ANA、抗dsDNA等,這些檢查有助於排除如紅斑性狼瘡等疾病。
4. 心理因素:持續的身體不適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焦慮和壓力也可能導致身體出現不適症狀。
若有必要,心理科或精神科的評估也可能是有幫助的。
5. 生活方式調整:在就醫的同時,建議您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這些都有助於改善身體狀況。
最後,持續的症狀不應被忽視,建議您儘快就醫,並攜帶之前的檢查報告,以便醫師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您的病史,進行針對性的檢查和治療。
希望您能早日找到病因,恢復健康。
若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詢問。
祝您身體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耳咽管黏膜腫:莫鼻卡的長期使用效果與副作用?
您好! 我的單側 (右耳)的耳咽管的開口黏膜會ㄧ直出現腫漲,並無耳悶,無鼻塞,但是只要服用莫鼻卡 24H 小時長效型的抗組織胺就能讓黏膜腫脹得到改善,不過只要停藥後,問題又會出現,大蓋已有半年多! 耳咽管開口脹脹卡卡很不舒服感,異物感! ...
鄭爵儀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Hi:您好,1. 一般大多數抗組織胺長期使用均安全,但莫鼻卡除抗組織胺外還有加入去充血劑的成分,若有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等須注意使用。2. 一般不會,長效劑型多因設計讓藥物慢慢釋放所設計。3. 耳咽管功能異常目前無有效手術方式。祝平安健康衛生...耳咽管黏膜腫:莫鼻卡的長期使用效果與副作用-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神經麻痺治療:克補B群+鋅與開恩達命膠囊哪種較佳??
請問神經麻痺可以吃克補b群+鋅來補充B群嗎?還是最好吃開恩達命膠囊?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ZWS先生您好:您提到“神經麻痺可以吃克補b群+鋅來補充B群嗎?還是最好吃開恩達命膠囊?”顏面神經麻痺在急性期因為神經受損,所以症狀改善需要一段時間,第一星期使用類固醇只是控制發炎,減輕神經受損的程度。其他的治療方法包括維他命、血液循環改善...神經麻痺治療:克補B群+鋅與開恩達命膠囊哪種較佳?-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長期低燒找不到原因,如何解決??
你好醫生,從去年大概10月開始有天突然開始低燒頭昏一直持續到現在體溫每天都在37.2-37.8間燒的時候頭很昏無法集中注意力很疲憊睡醒後會比較好,我不知道為什麼有時候會突然感覺好像比較沒有那麼不舒服了,但可能持續1個禮拜後又開始天天頭昏疲憊...
蔡東啟 醫師回覆-家醫科
您好,您的徵狀是低燒伴隨著頭昏、注意力無法集中,不知您是否曾看診神經外科?若無,建議您可看診神經外科。祝早日康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持續性頭痛伴隨發熱和噁心:可能的病因與治療建議?
頭痛已經超過一個禮拜了,本來沒有很嚴重但是最近疼痛感加重,主要疼痛的位置在右後腦勺,全身會像發燒的感覺,有去診所看醫生說是發燒引起的頭痛,去診所的時候都是37度,但是我是頭痛先發生最近這幾天才體溫介在36.3到37.4之間,沒發燒的時候還是...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您好:一般來說感冒合併的頭痛屬於緊縮性頭痛。緊縮型頭痛的症狀為:(1) 多為雙側,位於後枕部、頂顳部,有時疼痛範圍廣泛。性質為鈍痛、脹痛、壓迫感、緊縮感,無搏動性,枕 - 頸部發緊、僵硬,轉頸時明顯,強度輕度至中度。(2) 疼痛部位肌肉有壓...>>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