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第3節椎間盤突出手術的風險?
鄭主任您好:我在三年前動過腰椎第4第5節椎間盤突出的清除手術,已置換鈦合金骨籠並做骨融合,最近在二週前剛做MRI發現第3節開始退化,椎間盤有些突出,但還不需立刻開刀,想請教的是:未來如果要動刀,第3節是否會比較有癱瘓的風險呢?日常應該注意些什麼及如何保養,以避免再次動刀?
謝謝你的協助
Rita,40~4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0/06/09
彙整補充說明
腰椎第3節椎間盤突出手術的風險與預防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議題,尤其對於曾經接受過腰椎手術的患者來說,了解未來可能面臨的風險及如何進行日常保養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關於手術風險,腰椎第3節椎間盤突出若壓迫到神經根或馬尾,雖然有可能導致癱瘓,但這種情況相對較少見。
一般來說,椎間盤突出所造成的神經壓迫,主要會引起疼痛、麻木或無力等症狀,而不是直接導致癱瘓。
手術的風險包括感染、出血、神經損傷、術後疼痛等,這些風險在手術前會由醫師詳細評估並告知患者。
如果未來需要進行手術,醫師會根據MRI影像及臨床症狀來決定手術的必要性。
手術的方式通常是顯微手術,這種手術方式相對於傳統手術來說,創傷較小,恢復期也較短。
手術後,患者需要遵循醫師的指示進行復健,以促進恢復。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預防再次動刀,您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1. 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強健的腹肌和背肌能夠提供脊椎更好的支持,減少腰椎的負擔。
可以透過游泳、瑜伽或專業的物理治療來增強核心肌群的力量。
2. 保持良好的姿勢:無論是坐、站或是走路,都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特別是彎腰或駝背的姿勢。
3. 適度的運動:定期進行低衝擊的運動,如散步、騎自行車等,有助於增強全身的肌肉力量和靈活性,並促進血液循環。
4. 控制體重:過重會增加腰椎的負擔,因此保持健康的體重對於預防椎間盤突出非常重要。
5. 避免重物搬運:如果需要搬運重物,應該使用正確的技巧,例如彎曲膝蓋而不是腰部來提起重物。
6. 定期檢查:定期進行醫療檢查,特別是MRI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問題並進行處理。
7. 聽從醫師的建議:如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就醫,並遵循醫師的建議進行治療和復健。
總之,腰椎第3節椎間盤突出的手術風險雖然存在,但透過適當的預防措施和日常保養,可以有效減少再次手術的機會。
希望您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運動和復健,以促進健康。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女性漏尿問題:應該看泌尿科還是婦產科??
想問一下之前有想尿尿但感覺還可以憋著(也沒太急的感覺)然後正好打噴嚏(站著)感覺下面有漏尿一點出來馬上去廁所看內褲有溼一小塊想問這樣算正常嗎?以前聽母親說生小孩都會漏尿但我無生過小孩我也沒有吸毒想問女性看膀胱問題,是要看泌尿科還是婦產科?這...
孫宏舜 醫師回覆-泌尿科
您好:聽起來是應力性尿失禁的問題,請至泌尿科或是婦產科有婦女泌尿專門門診的地方諮詢檢查與治療。祝安康女性漏尿問題:應該看泌尿科還是婦產科?-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腰椎第四節壓迫神經:鄰近節問題與手術風險?
醫師您好:以下是我的疑問,煩請解惑:病人為59歲女性,2012年開腰椎第5節和薦椎第1節(有墊片、螺絲)手術成功順利,2020開始有屁股痛(走路也痛)情形,躺下起身時,右腳小腿外側感到疼痛,就醫時原先懷疑梨狀肌,打了類固醇後前幾天有效,幾天...
賴肇康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你好:1.要看壓迫的神經根是否可以對應上 病人症狀 , 若L4-5節段壓迫 一般是L5 神經根.大多是屁股延伸至小腿外側 .2.你的醫生應該是建議你長輩 L4-5放支架(墊片)與骨釘.上面L3-4放彈簧當避震器.3.彈簧目前有數種材質: 鈦...腰椎第四節壓迫神經:鄰近節問題與手術風險-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椎間盤突出手術風險與後遺症?
邱醫你好:我在91年因腰痛跟右大腿痛.去照了磁核共振.原因出來是4.5節椎間盤突出.壓到神經.後連續復健<熱敷.電療.拉腰>1.2個月後已改善.但就在今年4.5月又再痛了.情況跟91年一樣.只是沒那時候的嚴重.但腰部跟右大腿關節後面還是有痛...
邱玉書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您好:若是脊椎間盤突出症,影像MRI檢查明顯確定,最好還是手術治療,一般採用顯微手術,傷口約3-4公分,只有一個傷口,約一星期即可出院。祝好 邱玉書醫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椎間盤突出手術風險與適應症?
請問醫生:今年三月因為打籃球不小心去閃到腰(目前25歲),但後來就左腳無法施力,站著左腳會發抖,並且腰部非常疼痛,躺著要起身必須都要扶著東西才能爬起來,經過一個月的中醫針灸推拿治療後情況略有改善,但是腰部仍持續不舒服的症狀存在,直至今年9月...
陳俊興 醫師回覆-外科
taih您好:椎間盤凸出經半年未吸收,症狀仍持續(麻痛、行動不便......等)則需要考慮開刀。目前內視鏡手術已非常成熟且成功。很多醫學中心均有經驗豐富的神經外科醫師,不妨可以直接請教他們。神經外科 陳俊興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