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脊椎手術專業問題:L5/S1椎間盤突出與臀部疼痛、腿部麻木有什麼關聯?內視鏡手術是否應先處理L5/S1,還是L4/L5一起?多邊同時進行手術是否會導致椎間盤退化?手術後如何處理移除的椎間盤缺口?再發症狀比例是多少?如果再次需要手術,是否會選擇骨融合治療?高頻熱凝的效果如何?-神經外科

分享到:

能否請教脊椎手術的專業問題??


醫生您好,自從3年前我因倒車關係往左後方轉腰,當時就感到下背痛,之後臀部久坐會很酸痛(左右臀都會),那時還覺得可以忍受,中間也照過3次MRI,醫生都說不嚴重。
大約半年前,我發現除了久坐左、右臀部痠痛,左大、小腿後側及腳底有時會麻,因此在114年6月又去照了MRI,報告如下:Other spondylosis, lumbosacral region,||cre:0, eGFRr:0Imaging findings :MRI of L-spine without contrast enhancement shows:* Mild lumbar scoliosis and spondylosis. * No apparent spondylolisthesis or vertebral collapse. * Mild disc bulge at L4/5-L5/S1.* Mild subarticular zone narrowing at L4/5 and left L5/S1 due to disc bulge and ostephyte.* No apparent spinal canal stenosis or neuroforamen stenosis. * Normal ending level of the spinal cord. No abnormal signal change within visible spinal cord. Impression :1. Mild lumbar scoliosis and spondylosis. Mild disc bulge at L4/5-L5/S1.2. Mild subarticular zone narrowing at L4/5 and left L5/S1.3. No apparent spinal canal stenosis or neuroforamen stenosis.請問醫生:
1、我的症狀(久坐臀部痠痛,左大、小腿後側,左足腳跟有時會麻)是否跟L5/S1的椎間盤較有關係?
2、之前看過3個醫生都說,可以用脊椎內視鏡手術做單純減壓手術來處理,如果以我的症狀,是否先處理L5/S1就好,還是說其實應該連L4/L5一起開?
3、依據您的經驗,如果在同一節椎間盤左、右2側都做內視鏡減壓手術,是否會比只做單側更容易在日後造成該節椎間盤的退化?(支撐力下降)
4、以內視鏡手術移除部分椎間盤後,該節椎間盤被移除的部分豈不是會缺一個口?髓核豈不是會從該破口流出?還是說在移除後會以某些物質填補?
5、聽說減壓手術後,動手術的該節椎間盤會很容易再度壓迫神經,以您的經驗,再發生症狀的比例有多少?
6、如果再發生症狀,該節椎間盤是否會以骨融合方式處理?骨融合會造成鄰近節退化,未來豈不是有開不完的刀?
7、是否可試試高頻熱凝?效果能維持多久呢?不好意思打擾您了,感謝您再百忙之中回覆!!!



TIM,40~49歲男性,詢問日期:2025/07/17

賴肇康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醫事人員經歷: 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脊椎神經外科 主任


提供的 MRI 報告來看,主要發現包括:* 輕度腰椎側彎及脊椎退化 (Mild lumbar scoliosis and spondylosis)。
* L4/5-L5/S1 節段輕度椎間盤突出 (Mild disc bulge)。
* L4/5 及左側 L5/S1 節段關節下區輕度狹窄 (Mild subarticular zone narrowing),此為椎間盤突出及骨刺造成。
* 無明顯脊髓腔或神經孔狹窄 (No apparent spinal canal stenosis or neuroforamen stenosis)。
問題回覆* 我的症狀 (久坐臀部痠痛,左大、小腿後側,左足腳跟有時會麻) 是否跟 L5/S1 的椎間盤較有關係?您的症狀,特別是左大、小腿後側及腳底麻木,確實與 L5/S1 節段的問題有較高的關聯性。
L5 神經根受壓通常會引起小腿外側、足背的麻木或疼痛,而 S1 神經根受壓則常見於小腿後側、腳底、腳跟的麻木或疼痛。
由於您的 MRI 報告顯示 左側 L5/S1 關節下區有輕度狹窄 (left L5/S1 subarticular zone narrowing),這很可能是導致您左側下肢症狀的原因。
雖然報告提及 L4/5 也有輕度突出和狹窄,但在沒有明顯神經壓迫的情況下,L5/S1 更可能造成您目前描述的神經根症狀。
* 之前看過 3 個醫生都說,可以用脊椎內視鏡手術做單純減壓手術來處理,如果以我的症狀,是否先處理 L5/S1 就好,還是說其實應該連 L4/L5 一起開?由於您的症狀主要偏向左側下肢,且報告中左側 L5/S1 有較明確的狹窄描述,通常會建議先針對症狀最相關且影像學證據最明顯的節段進行治療。
如果您的左下肢麻痛症狀主要由 L5/S1 引起,那麼單純處理 L5/S1 節段進行減壓手術是合理的初步考量。
若 L4/5 的壓迫在影像上並未造成明顯的神經根受壓,且您的症狀與其關聯性較低,通常不建議同時處理。
「精準治療」是目前的趨勢,應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介入,減少手術風險和術後恢復時間。
當然,這需要結合您詳細的理學檢查結果來綜合判斷。
* 依據您的經驗,如果在同一節椎間盤左、右 2 側都做內視鏡減壓手術,是否會比只做單側更容易在日後造成該節椎間盤的退化?(支撐力下降)從理論上講,雙側減壓確實可能對椎間盤的穩定性造成較大的影響。
內視鏡手術的目標是移除壓迫神經的突出物,同時盡量保留正常的組織。
如果需要從兩側減壓,代表椎間盤突出範圍較廣或有中央型突出,可能需要切除更多的椎間盤組織或骨質。
這確實可能:* 增加椎間盤不穩定性: 移除的椎間盤組織越多,該節段的緩衝和穩定功能可能越受損。
* 加速退化: 椎間盤組織減少可能加速其退化進程,增加未來再次突出的風險。
* 支撐力下降: 椎體間的軟性支撐減少,可能導致該節段壓力分佈改變。
因此,除非臨床症狀和影像學證據明確指示需要雙側減壓,否則醫師通常會傾向於微創單側減壓,以最大程度保留椎間盤的完整性。
* 以內視鏡手術移除部分椎間盤後,該節椎間盤被移除的部分豈不是會缺一個口?髓核豈不是會從該破口流出?還是說在移除後會以某些物質填補?您提出的問題非常關鍵,也反映了手術的原理。
* 不會「缺一個口」且不填補: 在椎間盤減壓手術中,醫師通常是移除突出的、壓迫到神經的椎間盤碎片或部分髓核組織。
椎間盤的外層是纖維環,內層是髓核。
當椎間盤突出時,通常是纖維環破裂,部分髓核從破裂處突出。
手術的目的是將這些突出的、引起症狀的髓核移除,而不是將整個椎間盤掏空。
* 殘餘髓核: 手術只移除引起症狀的突出部分,大部分的髓核仍然留在椎間盤內。
手術後並不會特意填補任何物質。
這個「缺口」更多是指被移除的突出物所造成的空間。
* 纖維環修復與癒合: 剩餘的纖維環在術後會逐漸癒合和纖維化,試圖「封閉」破口。
然而,這是一個自然修復過程,並非像縫合傷口一樣完全閉合。
這也是為什麼術後仍有椎間盤再突出風險的原因之一。
* 聽說減壓手術後,動手術的該節椎間盤會很容易再度壓迫神經,以您的經驗,再發生症狀的比例有多少?椎間盤減壓手術後確實存在再突出 (recurrence) 的風險,這是一個需要讓病人充分了解的潛在問題。
再突出的比例因研究方法、追蹤時間、手術技術(內視鏡或顯微鏡)、以及患者活動量等因素而異,但一般而言,椎間盤再突出的發生率約在 5% 到 15% 之間。
導致再突出的原因可能包括:* 殘留的髓核組織: 雖然手術清除了大部分突出物,但仍可能殘留少量髓核組織在未來再次突出。
* 纖維環癒合不全: 破裂的纖維環可能無法完全癒合,成為未來的薄弱點。
* 術後姿勢不良或過度活動: 不當的姿勢或過早進行高強度活動可能增加椎間盤壓力。
* 椎間盤本身退化程度: 若椎間盤本身退化嚴重,再突出的風險可能較高。
* 如果再發生症狀,該節椎間盤是否會以骨融合方式處理?骨融合會造成鄰近節退化,未來豈不是有開不完的刀?如果椎間盤減壓手術後症狀再次復發,且經評估為同一節段椎間盤再突出且引起嚴重神經症狀,醫師會再次評估。
處理方式不一定直接進行骨融合術,會依情況而定:* 再次減壓: 如果再突出情況相對單純,且脊椎穩定性尚可,可能考慮再次進行內視鏡或顯微鏡減壓手術。
* 融合手術 (Spinal Fusion): 當減壓手術後反覆突出、椎間盤嚴重退化導致節段不穩定、或合併有其他脊椎問題 (如椎體滑脫、嚴重骨刺增生導致複雜性壓迫) 時,融合手術才會被列入考慮。
融合手術的目的是穩定該節段,阻止其活動,從而避免再次壓迫神經。
您提及的「鄰近節退化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 ASD)」確實是融合手術的長期併發症之一。
由於融合的節段不再活動,其上或下方的鄰近節段會承受更大的應力,加速其退化。
這確實可能導致未來需要對鄰近節段進行手術。
然而,這並非意味著「開不完的刀」。
ASD 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並非所有融合患者都會發生。
醫師在決定融合手術時,會權衡其利弊,並與患者充分溝通。
避免融合手術的目標是脊椎外科醫師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因此會盡量嘗試非融合的治療方式。
* 是否可試試高頻熱凝?效果能維持多久呢?高頻熱凝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是一種介入性疼痛治療方式,主要是針對疼痛的「神經」進行熱凝,使其失去傳導疼痛信號的能力。
它通常用於治療:* 脊椎小面關節炎疼痛: 當小面關節退化引起慢性背痛時。
* 椎間盤源性疼痛: 某些情況下,如果椎間盤本身的病變是疼痛的主要來源,且影像學上無明顯神經根壓迫,可以考慮此治療。
* 神經根痛: 若疼痛主要來源於神經根但手術風險高或患者不願手術,有時也會考慮。
就您目前左大、小腿後側及腳底麻木的症狀而言。
高頻熱凝對於這種(麻、無力)效果通常不佳,它更擅長處理由發炎或神經敏感化引起的「疼痛。
」因為高頻熱凝無法移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組織。
效果維持時間: 高頻熱凝的效果因人而異,通常可以維持數個月到一年不等。
由於神經組織會再生,疼痛可能會再次出現。
這通常被視為一種姑息性治療或短期緩解疼痛的方法,而非根本解決神經壓迫問題。
總結與建議綜合您的情況,我會建議您:* 詳細的理學檢查: 雖然 MRI 報告很重要,但理學檢查能更精確地定位神經受壓的程度和位置。
醫師會檢查您的反射、肌力、感覺等,以確認與 L5/S1 的關聯性。
* 非手術治療優先: 在考慮手術之前,若您目前仍未嘗試過,通常會建議充分進行保守治療,包括:* 物理治療: 專業的物理治療師能指導您進行核心肌群訓練、姿勢矯正、伸展運動等,以減輕神經壓力。
* 藥物治療: 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神經止痛劑等。
* 硬脊膜外類固醇注射: 這是一種常見的介入性治療,直接在神經根周圍注射類固醇,以減輕炎症和疼痛,效果通常是暫時性的,但能為保守治療爭取時間。
* 手術決策: 如果經過充分的保守治療(通常至少 6-12 週)後,您的症狀仍持續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或者出現進行性神經功能惡化(如肌力下降),此時才會認真考慮手術。
減壓手術對於單純的椎間盤突出減壓是一種微創且有效的選擇。
若有復發疑慮,可以評估植入 活動式支撐物(IPD)* 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 微創脊椎手術是一項精細的操作,選擇一位在脊椎手術方面經驗豐富的醫師至關重要。
By 賴肇康醫師



回覆日期:2025/07/17

彙整補充說明


L5/S1椎間盤突出與臀部疼痛及腿部麻木之間的關聯性相當密切。
當L5或S1神經根受到壓迫時,通常會引起下肢的疼痛、麻木或無力,這是因為這些神經根負責傳遞下肢的感覺和運動信號。
具體來說,L5神經根的壓迫可能導致小腿外側及足背的麻木感,而S1神經根的壓迫則常見於小腿後側及腳底的麻木或疼痛。
因此,您所描述的臀部痠痛及左大、小腿後側的麻木感,確實與L5/S1的椎間盤問題有很大的關聯。

關於內視鏡手術的選擇,若您的症狀主要來自L5/S1的問題,通常建議優先處理L5/S1。
如果影像學檢查顯示L4/L5的壓迫並不明顯,且症狀主要與L5/S1相關,則可以考慮先進行L5/S1的減壓手術。
這樣的策略不僅能針對最明顯的問題進行處理,還能減少手術的風險和恢復時間。

至於多邊同時進行手術是否會導致椎間盤退化,理論上來說,雙側減壓可能會對椎間盤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因為移除的椎間盤組織越多,該節段的緩衝和穩定功能可能越受損,這可能會加速椎間盤的退化進程。
因此,醫師通常會傾向於微創單側減壓,以最大程度保留椎間盤的完整性。

在手術中移除的椎間盤部分,並不會特意填補。
手術的目的是移除壓迫神經的突出物,通常只會移除那些引起症狀的髓核部分。
手術後,剩餘的纖維環會逐漸癒合,試圖「封閉」破口,但這是一個自然修復過程,並非完全的縫合,這也是為什麼術後仍有椎間盤再突出的風險。

再發症狀的比例因人而異,根據研究,椎間盤減壓手術後的再突出率約在5%到15%之間。
這可能與手術技術、患者的活動量及椎間盤本身的退化程度有關。
如果再發生症狀,醫師會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進行骨融合手術。
骨融合手術的目的是穩定該節段,阻止其活動,從而避免再次壓迫神經,但這也可能導致鄰近節段的退化。

高頻熱凝是一種針對疼痛的治療方式,主要用於減輕由神經根壓迫引起的疼痛。
對於麻木或無力的症狀,效果可能不如預期,因為它無法移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組織。
高頻熱凝的效果通常可以維持數個月到一年,但由於神經組織會再生,疼痛可能會再次出現。

總結來說,針對您的情況,建議您與專業的脊椎外科醫師進行詳細的討論,根據您的症狀和影像學檢查結果,制定出最合適的治療計劃。
若保守治療無效,則可考慮進行內視鏡手術,並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同時處理L4/L5。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腰椎椎間盤突出手術後的症狀與治療選項?


弟子去年因L4/L5椎間盤突出進行手術裝上軟釘,術後覺得身體往右邊斜,右腳也酸軟無力,走越久越難受(坐著也雖時間變的很不適),約不到1小時就很不舒服很難受,前往主治醫師看都說沒怎樣,後來前往別間醫院查出問題,因L4L5右邊縫隙太小,左邊正常...


丁賢偉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由於沒有看到影像學檢查以及沒有神經學檢查,所以無法給您建議。建議您帶著所有的片子到敝院,讓我親自診察後再給您建議。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椎間盤突出手術風險與適應症?


請問醫生:今年三月因為打籃球不小心去閃到腰(目前25歲),但後來就左腳無法施力,站著左腳會發抖,並且腰部非常疼痛,躺著要起身必須都要扶著東西才能爬起來,經過一個月的中醫針灸推拿治療後情況略有改善,但是腰部仍持續不舒服的症狀存在,直至今年9月...


陳俊興 醫師回覆-外科
taih您好:椎間盤凸出經半年未吸收,症狀仍持續(麻痛、行動不便......等)則需要考慮開刀。目前內視鏡手術已非常成熟且成功。很多醫學中心均有經驗豐富的神經外科醫師,不妨可以直接請教他們。神經外科 陳俊興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椎間盤突出:治療方式、手術選項及風險評估?


醫生你好今年初背部肌肉緊繃(右側往前凸),過年時開始腰痛與腳麻(觸感也不同),現況有持續復健(一般復健珍所)&運動,腰痛有明顯的改善,但腳麻(觸感不同)由原本左小腿外側有往上移趨勢到膝蓋處,(右側大拇指也會有,沒什變化)原處有感覺比較好,但...


賴肇康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你好:1.L5-S1 髓核液可以被吸收,但若長久不處理的話:會退化 變乾燥變硬 以後較不好處理 .而且 椎間高度會漸漸下沉 也會造成椎管狹窄 神經壓迫.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2.L5-S1 :你目前 若是我的建議 可以取出破裂塊 減輕神經壓迫....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症狀與後遺症探討?


醫師您好我在今年6月底作了內視鏡椎間盤突出手術當初MRI診斷是L4-L5及L5-S1有突出壓到右邊神經我的主治醫師認為L5-S1較嚴重因此只開這一節但是術後產生釵h術前沒有的症狀包括腳麻.大拇指無力.大小腿後側痛.躺平時右腳無法舉高而我在開...


施國正 醫師回覆-骨科
先再檢查一次確定手術的位置的正確性,如果壓迫的椎間板還在而且與症狀有關才考慮再次手術。不過剛開完刀不久要再次手術必須有很強的證據,否則再開一次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暫時先吃藥與做復健治療,如果還沒效的話,再找另一位醫師評估看看再做考慮。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椎間盤突出手術後再次出現症狀:應如何診療及治療??


我於去年六月開追間盤減壓手術,術後我在醫院躺了一個多月,有持續在做復健及穿護腰但由於近日我的腳部(近腳底觸)疼痛及麻酸現象因此照了mri 發現我的原開刀處的脊椎(L4-L5)呈現骨磨合現象但L5-S1突出壓迫到脊椎神經對於現況的病症該如何最...


管灶祥 醫師回覆-復健科
您好:依您的描述及MRI的報告,確實您在開完刀後又再次復發,是比較無奈。因為在開刀一年內不適合做腰椎牽引,復健治療對您現在的情形是比較沒有效果的。所以如果您的神經壓迫較嚴重(依報告您左側S1 root有壓迫),也許您真的該再找神外評估是否動...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