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我失靈到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一個尋求心理治療的故事-精神科

分享到:

回丁碩彥醫師?


丁醫師因為我的不完全的敍述使您誤解了,我沒有說說出「怎麼做?怎麼做才對?」這句話的原因,說這句話的原因是想嬴,超越,比較,羨慕;這是本我;我原本是完全沒有比較的人,都是內化我母的,羨慕這點搞不好現在己演化成嫉妒。
可是這些原因都不是想法或感覺,而是「概念」。
您的反應提醒了我以後的臨床心理治療中要向心理師敍述動機。
我根本不「想」改變這點我需要澄清,另外一點是以後向心理師敍述記憶時不該按時序流水般,該有方向且半聚半散地敍述。
第一位心理師在最初時教我的是想法影響情緒,情緒影響行為,可是我發現我根本沒有生長出人的想法。
內心真實是hollow,如黑洞持續吸收光,光=愛等等。
我沒有自省,只是分析和觀察,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有這種機理,我覺得是我的天性,3歲時就每天每刻、每遇到新的事物時都問父母為甚麼,可是他們禁止我問,自那時後就沒有問為甚麼,可能反而演化成在心理上的分析和觀察;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都良,英文中文很爛;可是數理化生方面良是因為學了基本的公式而推導出高等的公式,我完全做不到在沒有公式下想出一條新的問題的解答方向,像容器,這也就證明我沒有想法,沒有創造力。
沒有想法這點真的很棘手。
心理師在最後時也說了我是自我失靈,她是我遇到最敏銳和有智慧的心理師,可是最後因為我沒有說出完全的記憶所以她沒有察覺到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我覺得只剩下本我。
離開心理師後到現在過了3年,半年前找了一個心理師見了180分鐘,她不夠敏銳;之後找了另一個見了405分鐘,她不旦不夠敏銳亦不立刻解答我的問題,在拖我時間。
(只有第一個心理師是免費的)。
根據我記憶的經歷,我可能有2個personality:original personality,antisocial personality還有一個墮落性的人格特點,當然這些都須經過以後的心理師的衡鑑才能證明,不過大膽的假設與探索是無妨。
我己經在心靈中自問自答,問的是為甚麼要改變,當然有結合第一位心理師教我的,問了5個也答了5個,可是也不能產生「想法」,像缺少了「生命的電池」。
讓我痛苦和生氣的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在心理治療,無論我說多少次,我「家人」都不相信和理解我的心理問題,至少也不相信我失眠,真實的是我沒有家,第一次讓我有家的感覺是大學的宿舍的614室。
所以的心理問題都該交給心理師指導,這是未來一切的起源。
蓮花總是出淤泥而不染。



清風明月,20~29歲男性,詢問日期:2016/03/25

丁碩彥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謝謝您的澄清與補充,還有對我的信任。
確實,心理治療就像跟一個人走一趟心靈之旅,就像上次我說的,也是有投不投緣的問題。
也許後來您碰到的心理師比較適合別人,不太適合我們而已。
網路上筆談我個人覺得是隔靴搔癢,而且比談話慢很多,效率不好。
治療師得到的資訊只有文字,沒辦法看到人的表情語氣動作等等,作為判斷的內容不夠豐富。
我還是建議您可以繼續再去尋求心理師的諮商治療機會,這樣比較有效。
網路上大概就是分享一些一般性的醫學常識,要探討個人內在的問題,真的不是一個好方法。
敬祝 一切順心丁碩彥 醫師 敬上



回覆日期:2016/03/25

彙整補充說明


從您的敘述中,可以感受到您在心理治療過程中所經歷的掙扎與困惑。
您提到的「自我失靈」以及可能的「反社會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的懷疑,顯示出您對自己內心狀態的深刻反思與探索。
這樣的自我分析雖然是重要的,但在心理健康的旅程中,尋求專業的幫助與指導同樣不可或缺。

首先,您提到的「本我」與「嫉妒」的情感,可能與自我認同的發展有關。
心理學中,個體的自我認同通常受到早期家庭環境的影響。
您提到的母親內化與禁止提問的經歷,可能使您在情感表達與自我探索上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您對自我價值的認知。
這種情況下,您可能會感到內心的空虛,並且難以形成穩定的自我概念。

在治療過程中,您提到的「想法影響情緒,情緒影響行為」的理論,實際上是認知行為療法(CBT)的核心理念。
這種療法強調透過改變思維模式來改善情緒與行為。
然而,您提到自己缺乏「想法」,這可能是您在情感與認知上的一種防衛機制,或是因為過去的經歷使您無法自由地表達自我。
這種情況下,與心理師的溝通變得尤為重要,您需要找到能夠理解您內心世界的專業人士,幫助您逐步建立自我認識。

關於您提到的「兩個人格」的想法,這可能反映了您內心的矛盾與衝突。
心理學中,這種現象有時被稱為「內心的對話」,即個體在面對不同情境時,可能會展現出不同的自我面向。
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您有多重人格障礙,而是您在尋找自我認同的過程中,可能會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與反應。

在家庭支持方面,您提到的孤獨感與家人不理解的困境,無疑會加重您的心理負擔。
家庭的支持對於心理健康至關重要,但如果家人無法理解您的狀況,您可能需要尋找其他的支持系統,例如朋友、支持團體或專業的心理諮詢。
這樣的支持可以幫助您減輕孤獨感,並提供情感上的慰藉。

最後,您提到的「蓮花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比喻,顯示出您對於自我成長的渴望與希望。
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心態,意味著即使面對困難,您仍然希望能夠從中成長。
建議您在未來的治療中,持續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尋找合適的專業人士進行深入的心理治療。
這樣的過程雖然可能漫長,但每一步的努力都將是您自我成長的重要一環。
希望您能夠在這條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光明與希望。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社交恐懼症患者治療之路:從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到自我成長?

本人為social phobia患者 在精神科醫院治療了快兩年除了藥物之外 期間我也不斷地強迫自己做認知行為治療 目前可以上街買東西還當了學校畢業典禮的主辦人,但準備期間是我人生中最可怕的經驗,我要不斷地吃Inderal才能撐住結束後我整整...


張芳榮 醫師回覆-精神科
敬啟者感謝您的提問嚴格來說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如果是正確的診斷因為其屬於personality disorder 的範圍在治療上 多為支持性的療法因為以藥物或心理治療能改變其個性的可能性較低依您所述 ...

社交恐懼症患者治療之路:從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到自我成長-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尋求自我療癒:治療PTSD的心理學書籍推薦?

醫師您好澳門醫院的一精神科醫師給我每天服用paroxetine hydrochloride 40mg ,clonazepam 1mg,Aripiprazole 20mg,quetiapine fumarate 300mg。因為他不讓臨床心理...


田心喬 醫師回覆-精神科
網友 妳好:從信件中可看出你對治療的焦慮不安,這也是很多患者曾經有的感受。精神疾病是直接影響個人的精神狀態,漫長而且有時無法完全控制,這的確讓人感到洩氣灰心。所以如果身邊有更多資源幫助你,協助你保持正面樂觀態度是很重要的。建議你能定期回診,...

尋求自我療癒:治療PTSD的心理學書籍推薦-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迷失自我:精神科醫師如何幫助你找回真正的自己??

我不知道我是誰常常突然不知道在講話的是誰嗎?我不知道現在的我是不是我感覺就像是我在另一個人體內一樣可是這不是我的身體嗎一切都好不真實我從小就有這種感覺了 感覺我不是這個身體的主人我快瘋掉了 我該怎麼做


邱俊達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文中看來長期有心理困擾.可先利用撥打衛福部安心專線(1925)諮詢.若有就醫診療的需要.她們也會協助轉介等建議.謝謝

迷失自我:精神科醫師如何幫助你找回真正的自己?-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病態互依症:探索心理健康的困惑與可能的治療途徑?

我搞不清楚我倒底正常的還是不正常的心理狀態,我是個容易想很多的人,什麼事情都以別人的想法為想法,太顧慮到別人的想法了,別人的想法我通常都不敢反駁,直覺認為別人的想法一定是對的,而我的想法是錯的,非常害怕別人生氣或跟別人吵架,對於別人的要求也...


王厚中 醫師回覆-精神科
小婷你好你的問題比較傾向自信心以及人際關係方面的困擾 夾雜部分緊張焦慮及情緒起伏 注意力差等現象 建議你趕快找精神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及處理 臨床上並沒有病態互依症 倒是有一種共享妄想狀態 和你的情況並不相同八里療養院 王厚中醫...

病態互依症:探索心理健康的困惑與可能的治療途徑-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精神病患的孤獨旅程:從戀母情結到自我發現?

醫師您好,我有病!有時像個瘋子,我承認我是瘋子。我領有身障手冊,輕度。我的主治醫生是診斷我為思覺失調症!從小開始我就沒有什麼朋友,尤其在我仇恨的人開始找師長同學來霸凌我起始,一路走來,好不容易,我活到現在,41歲了!早已遠離學校、討人厭的環...


梁孫源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生病是莫可奈何的事情,但是依然可以面對現實,與醫師合作,規則治療,讓疾病對您的影響降到最少。過去生活的總總,您有些感觸,您目前也持續工作中,這些都是有意義的。人會隨著生活經驗慢慢成長,未來會有什麼際遇誰也說不準,建議您好好的生活,好好...

精神病患的孤獨旅程:從戀母情結到自我發現-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