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腦膜炎之問題?
家舅父昨日因為在家中昏倒,送醫急救,經醫生抽血診斷,證實為腦膜.腦炎,想請問葉醫師,有關此病症的危險性及日後復原是否有後遺症. 又 在此之前半年,既常有頭痛的問題, 經頭部斷層檢查,也無結果. P.S 係抽脊髓液檢驗,白血球過高,指 數為199 請醫生告知
鞠成地,40~49歲女性,詢問日期:2000/12/31
葉伯壽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To: 鞠成地腦膜炎係為中樞神經感染,病源可能是細菌、濾過性病毒、黴菌-等。
各種病源所致的預後不一。
脊髓液之檢驗只提供白血球指數,無法得之可能病源,應與主治大夫討論。
新竹醫院 神經科 葉伯壽醫師
回覆日期:2000/12/31
彙整補充說明
腦膜炎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可能由細菌、病毒、真菌等多種病原體引起。
根據您家舅父的情況,經過診斷為腦膜炎,這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病症。
腦膜炎的危險性在於其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後果,包括死亡、永久性神經損傷或其他後遺症。
首先,腦膜炎的危險性主要來自於其引發的炎症反應。
當腦膜受到感染時,會引起腦部及脊髓周圍的炎症,這可能導致腦水腫、腦壓升高,甚至可能造成腦組織的損傷。
特別是細菌性腦膜炎,若未能及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20%至30%。
即使經過治療,仍有相當比例的患者會出現後遺症,如聽力損失、癲癇、學習障礙或其他神經功能缺損。
在您家舅父的案例中,白血球數量達到199,這顯示出有明顯的炎症反應。
脊髓液檢查是診斷腦膜炎的重要手段,通常會檢查白血球數量、蛋白質及糖分等指標,以判斷感染的性質。
若白血球主要是淋巴球,則可能是病毒性腦膜炎;若是多數為中性球,則可能是細菌性腦膜炎。
關於後遺症的問題,腦膜炎的後遺症因人而異,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感染的類型、治療的及時性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
一般來說,若能及時診斷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後遺症的風險會降低。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在康復後可能會經歷持續的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問題。
在您舅父的情況下,若他在過去半年有持續的頭痛,這可能是腦膜炎發作前的警示信號。
建議您與主治醫師進一步討論,了解病情的進展及後續的治療計畫。
醫師可能會建議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如MRI)來評估腦部的狀況,並根據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總之,腦膜炎是一個需要及時處理的緊急醫療狀況,對於患者的健康影響深遠。
希望您家舅父能夠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早日康復,並且在康復過程中獲得必要的支持和照護。
若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的協助,請隨時與醫療團隊聯繫。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隱球菌腦膜炎:治療進展與預後?
您好家父日前3/15因頭痛與發燒經常去的診所醫師診斷可能為腦膜炎後,目前在台大醫院雲林分院住院。但經過第一階段10天的抗生素治療,期間進行脊椎穿刺三次,但是在3/25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腦部發炎區亮點並未減少,醫師判斷甚至有增強之趨勢。醫...
葉伯壽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你好:1.腦膜炎的治療在於早期診斷及藥物使用2.令尊目前情況嚴重,但能用的藥物已使用3.只有等待反應4.為你們祈福,加油~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腦膜炎引起的癲癇與精神異常:如何正確診斷和治療??
請問醫生我媽有以下症狀會跟腦膜炎有關聯嗎?會有治療方向錯誤的問題嗎?該怎辦呢?我媽洗腎後回來突然劇烈咳嗽,本就有感冒症狀,忘了會頭暈還是頭痛,因本想說這可能是洗腎後虛弱加上感冒所致,但她一直說非常難受,吵著要上大醫院,甚至哭著說很負面的話,...
江俊宜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LULU小姐您好:應該不是“腦膜炎”,常見的症狀有發燒、頭痛、畏光、打寒顫、心跳很快、頸部僵硬、倦怠、嗜睡、躁動等症狀。這種頭痛是發炎引起的,所以常合併噁心、嘔吐,並且常在睡醒時更嚴重。通常會影響到認知功能的是腦炎。腦炎常見的症狀如發燒、頭...>>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治療腦膜炎後遺症的方法有哪些??
黃醫師,您好:家父於去年11月罹患腦膜炎〈肺結核菌引起〉,持續服藥直至今年9月停藥,但停藥後仍舊有〈暈眩〉的情形,因此,走路時較不穩,頭部左右轉動時會有暈眩,站不穩的情況。請問此種症狀有藥物或其他方式可以治療嗎?還是需要做其他診斷、檢查呢?...
黃英哲 醫師回覆-神經內科
Answer: 或許\這是腦膜炎的後遺症, 又或許\是有結核菌聚集( tuberculoma )在腦幹內耳附近, MRI 可能可以安排以排除, 請與您父親的醫師做進一步商討, 當然有一些藥物也是有幫助的!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腦中風還是腦膜炎?妻子妹妹癱瘓在床,神經外科醫師如何判斷原因??
我老婆的妹妹於12/21因為發燒至38.3度至桃園醫院就診,後來引發肺炎而住院治療;12/27突然全身無力癱軟在病床上,主治醫師發現妹妹的兩眼瞳孔大小不一致,研判有生命危險,並緊急送至加護病房檢查;一開始告知家屬說可能是腦部血管阻塞造成中風...
張源驛 醫師回覆-神經外科
Dear 周先生:您的問題於網路上較無法回覆,建議與病患的主治醫師討論,較為妥當。祝平安健康衛生署桃園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張源驛敬復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