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治療方法與康復期-精神科

分享到:

恐慌症會好嗎????


請問醫師ㄇ~~恐慌症會好嗎???要如何做才會快快好內???



酷兒~,30~39歲女性,詢問日期:2010/08/31

丁碩彥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恐慌症可以成功的治療,但是將來有可能復發.如前所述,藥物治療相對上比較快出現療效!敬祝 一切順心丁碩彥 醫師敬上



回覆日期:2010/08/31

彙整補充說明


恐慌症是一種常見的焦慮障礙,患者在發作時會經歷強烈的恐懼感,伴隨著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顫抖等生理症狀。
這種情況可能會讓人感到非常不安,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對於許多患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恐慌症會好嗎?
」以及「如何能夠快速康復?
」以下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恐慌症是可以治療的,許多患者在接受適當的治療後,症狀會有明顯改善,甚至完全康復。
然而,治療的過程可能需要時間,且有些患者在治療後仍可能會經歷復發的情況。
因此,持續的自我管理和定期的醫療跟進是非常重要的。

治療恐慌症的方法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大類。
藥物治療通常包括抗焦慮藥物(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和抗抑鬱藥物。
這些藥物能夠幫助調節大腦中的化學物質,減少焦慮和恐慌的發作。
藥物的效果通常在幾週內開始顯現,但可能需要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以找到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除了藥物治療,認知行為療法(CBT)也是一種有效的非藥物治療方法。
CBT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並學習應對恐慌發作的技巧。
這種療法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但許多患者在接受CBT後能夠獲得長期的改善。

在康復過程中,患者也可以採取一些自我照顧的方法來加速康復。
例如,定期運動、保持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以及練習放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都能幫助減輕焦慮和壓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統,與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也能在心理上提供支持。

對於恐慌症患者來說,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適或副作用,應及時與醫師溝通,調整治療方案。
持續的醫療跟進和自我管理將有助於減少復發的風險。

總結來說,恐慌症是可以治療的,患者在接受適當的藥物和心理治療後,通常能夠獲得顯著的改善。
雖然康復的過程可能需要時間,但透過積極的自我照顧和專業的醫療支持,患者可以逐步恢復正常的生活。
希望以上的資訊能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類似症狀問題與醫師回覆

自律神經失調與生活上的注意事項?


謝謝醫師先前在 https://adoctor.tw/article/106596 的回答,,想在請問幾個問題。1. 自律神經失調有時候會覺得身體非常不舒服(例如先前所提的頭暈、頭脹、呼吸加快、心悸)。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已身體狀況OK了,但...


吳恩亮 醫師回覆-精神科
小畢,您好:1.自律神經失調有時候會覺得身體非常不舒服(例如先前所提的頭暈、頭脹、呼吸加快、心悸)。但有時候又覺得自已身體狀況OK了,但是可能隔天因為氣候溫度、或是噪音又復發。那是否是要等完全都不會復發的時候,才能進行夫妻房事呢?或是平常覺...

自律神經失調與生活上的注意事項-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眩暈與頭痛初診:耳鼻喉科、腦神經科或神經內科?檢查專案有哪些??


您好請問就有主題陳述狀況患者初次門診時該選擇至哪一科(耳鼻喉科/腦神經科/神經內科)就診呢又該做哪幾種基本檢測(健保是否給付)國內各大醫院是否皆有完備的相關檢測儀器謝謝


許家禎 醫師回覆-耳鼻喉科
您好:回覆您的問題。眩暈之檢查請至各大醫院之耳鼻喉科就診及檢查。若有相關之病症,會轉診給神經內科及相關之科室聯合診治。謝謝。

眩暈與頭痛初診:耳鼻喉科、腦神經科或神經內科?檢查專案有哪些?-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恐慌症治療:非藥物療法?


醫生您好:請問罹患恐慌症,除了看醫生,吃藥外,還有何方法可以快速回復,吃藥讓我頭腦一片空白,又健忘,工作都做不好,有何方法?可以教我嗎??謝謝!!


柯昇穎 醫師回覆-精神科
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精神科 柯昇穎醫師敬覆Dear阿榮您好:似乎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目前恐慌症的治療,主要是以藥物為主,再輔以認知行為治療,如果覺得吃藥有一些不舒服的副作用,應該跟您的醫師討論藥物的調整(在劑量、用法和藥物選擇方面),我想...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恐慌症復發的預防與處理方法?


醫生您好大約兩年前因為心跳過速和無法呼吸,去檢查一切正常後,轉看精神科被診斷說是恐慌症,老實說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清楚原因,但醫生藥物治療半年的確是好轉了,但在大約一年前某天夜晚我突然又有相同症狀,但持續大約1小時就好一點了,所以也沒去看醫生,...


邱俊達 醫師回覆-精神科
您好.文中提及的情況多半屬恐慌.焦慮的症狀.既已就診精神科且有改善.建議您應持續回診.若要中斷需與醫師溝通討論以免影響病情至於非藥物方法.可看些抗壓.解除焦慮.放鬆訓練等衛教文章.從中學習些方法.應有助益.謝謝.

>>點我查看詳細內容


相關常見問題